第15章 版本答案
- 重生之激蕩九三
- 老實了求放過
- 2162字
- 2024-09-26 10:29:03
村委后院很是熱鬧,滿地都是火紅公雞在咕咕噠的肆意逛蕩。
好在提前剪了翅膀,加上村委圍墻不矮,倒也不用擔心它們飛出去。
公雞們上躥下跳的原因是有人在抓它們,準備要它們的命。
幾個婦女圍著一個冒著熱氣的水盆在給雞脫毛。
周慶華上前打招呼道:“辛苦大家了,也不讓大家白忙。回頭我給大家算明年的義務工。”
義務工制度也算是這個時代的特色。
指的是農村居民按照規定為農村公共事業建設等提供無償勞動力。
一般規定每個農村勞動力每年承擔5至10個農村義務工。
具體天數由各地各級政府根據實際情況制定。
義務工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強制性,是農民[義務]勞動貢獻自己力量。
所以沒有薪酬,但是如果你參與不夠,是要倒扣錢的。
用后世牛馬的慘痛遭遇總結出一句話:賺的不多但扣的多。
所以一般情況下村民的義務工都是早早就出完了。
所以周慶華話一出,原本還笑呵呵拉呱的大家直接笑不出來了。
明明可以一天賺十塊錢的高薪水工作,一句話成了明年的白忙活。
更有性子急的當場開口:“書記,你可不能這樣啊,我們好不容易有個賺錢的機會。”
“掙錢?”周慶華看向身側的周吾:“你還給發工資啊。”
“當然,每個人的付出都應該有價值。”周吾笑著點頭,“我們是按照小時論單價,1.5/h也勉強說的過去吧。”
“何止是說的過去,是相當高好不好。”
“我們一家兩口已經賺了小30了,加上今天估計能過50。”
“我家那口子昨天晚上還說,這要是能干到年底該有多好,種一年地也賺不了這么多啊。”
這不是開玩笑,是事實如此。
前文說過六百塊錢大概是種二十畝糧食(一季)的收入.
而周莊人口地是1.5畝/人,一家六口人也不過才分到9畝地。
一畝地一季賺30,兩季也才60,9畝一年也就賺540元。
這就是九十年代初農村農民真實收入,想攢下錢全靠農閑時候打零工。
“周吾這孩子正經不錯,剩下的雞雜也讓我們帶回家打牙祭。”.
“哈哈哈,我家孩子最希望我們出來打工,這樣他們晚上就有肉吃了。”
“我家也是,半大小子吃窮老子。”
大家伙說說笑笑著,或明或暗的夸贊周吾。
看臉上洋溢著的笑容,明顯是發自內心而沒有半點勉強。
“好,挺好的。”周慶華重重看了周吾一眼,覺得這小子變化很大。
還是一樣的年紀,還是一樣的臉,幾天不見就覺得他的氣場不同于以往。
甚至周慶華有種錯覺,那就是眼前的周吾仿佛不是自己的晚輩,更像是同齡人。
荒謬的想法讓周慶華都覺得好笑,搖著頭在后院里轉了一圈。
跟燒水的、逮雞的還有留下來幫忙的養雞戶們都閑聊了一會兒。
聊著家常,談著近況,沒有主動提周吾,但沒有不夸周吾的。
周慶華也只是靜靜地聽著,面上沒有任何得意表情表露。
過了一會兒后周慶華拉著周吾來到一旁:“有個事情我不知道該不該說。”
周吾詫異父親與之前不同的舉動,在之前這個剛強的漢子可從來沒有問過自己的意見。
只當是發生什么大事了,周吾趕緊做認真傾聽狀:“你說,我看能不能幫上忙。”
“不用緊張,跟咱家沒關系,還是養雞戶的事。”
略一思索,周慶華就把好不容易爭取到肉聯公司1.5元收購的事情簡單一說。
當然包括對方的要求,這是重中之重。
此時的周慶華完全沒意識到他已經把周吾放在跟自己一樣的高度了。
否則就直接詢問養雞戶們的意見,而不是在這里提前跟周吾通氣。
這代表周吾的意見對他很重要,甚至是決定性的。
說實話當聽到1.5元的價格時,周吾是有點心驚的。
對于養雞戶來說一毛錢其實差的不是很多,因為可以沒有后患的清欄。
雖然少賺一點,但至少不用再擔驚受怕,可以安穩的過個好年。
但聽到肉聯公司給出的三個要求后,卻瞬間把懸著的心放下。
前兩個要求還好說,最后一個各種防疫證明才是最致命的。
以目前政府的辦事效率來說,就算是一路綠燈起碼也得五個工作日。
但凡某個環節出問題,十天半月過去了動也不動也正常。
吃拿卡要、閻王好見小鬼難纏,博大精深的中文里已經描述過太多太多。
甚至更可怕的是可能都不知道哪個環節出的問題,不知道具體多長時間、找誰能夠解決。
而時間是目前周莊養雞戶們最緊缺的東西。
現在是1993年剛過元旦,再過20天就是春節。
最最關鍵的是養雞戶們不是沒有其他選擇,而且這個其他選擇其實更好。
單細胞動物都知道趨利避害,更何況是人類這種最高級的生物。
大家可能不怕少賣一毛錢,也不怕等待。
但絕對怕自己等待的時候別人率先清欄,而且是比自己更高的價格。
膽小鬼博弈從來不只是理論,更是對人性之一的深度解析。
最終結果必然只有一個:周吾才是版本答案。
幾乎瞬間就衡量完利弊的周吾說道:“說吧,大家有自主選擇的權利,我們不應該也沒資格阻攔。
而且,不管大家如何選擇,我建議你還是該走什么流程就走什么流程。
因為我也不敢保證能夠保持這么高頻的銷量直到幫大家全都賣光。
更何況就算這次難關順利度過去,你敢說不會遇到類似的情況?
誰也不敢保證,那我們就只能未雨綢繆。
“我建議所有的養雞戶都注冊成個體戶,辦理養殖證件,把防疫證明當做一項常規性的工作。
或者說以村集體的名義成立一個村鎮企業或者農村合作社。
養雞戶每年繳納一定的資金給村里作為加盟費。然后由村集體出面幫助大家解決對個人而言異常麻煩的跟政府各部門打交道的事情。
除此之外,村集體也可以建屬于自己的養雞場,規模達到一定程度可以考慮深加工。
把加工后的成品賣給肉聯公司,利潤肯定比沒加工的初級農產品要高。
甚至可以聯系國外渠道,拓展上下游產業,例如種禽繁育、飼料生產,以達到降本增效,帶動就業的目的。
我聽說隔壁西萊市有家叫六聯的公司就是這么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