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染力2.0:洞察人性,策劃走心營銷
- 姚群峰
- 2187字
- 2024-08-26 14:47:14
1.感染力的內涵:引人注意,讓人談論
◇引人注意
引人注意,就是吸引目標用戶注意到產品和品牌信息。品牌吸引的用戶越多,知名度就越高,就越有可能被更多的消費者接受。贏得關注,才有可能贏得交易;收獲的關注越多,由關注帶來的交易量就越大。如果不被注意,那就等于不存在。
傳統營銷是強迫用戶關注,向消費者強行灌輸營銷信息,而不是吸引注意力。那么,怎樣才能吸引注意力呢?
(1)制造差異與變化
差異、變化能夠引人注意。沒有差異,沒有變化,就沒有注意。
我們能夠很快適應有規律性的事物,往往對持續不斷的、有規律性的感官刺激視而不見、充耳不聞。警車、消防車、救護車的警報聲,汽車防盜器發出的刺耳聲音,警報燈明暗交替的閃爍,都利用了我們對差異與變化的感知。家里物品的擺放、樓道的照明燈,只有發生了變化,例如家人重新擺放了物品、燈泡突然壞了,才會引起我們的注意。因此,要吸引人們注意,就要制造差異與變化。
怎樣制造差異與變化?創新產品,推出差異化產品,當然會引人注意;通過營銷活動制造差異,就是創新營銷活動,給消費者制造心理上的變化——激發人性欲望或情感,激發心理共鳴,從而吸引注意力。
(2)激發興趣,滿足需求
人們關注什么呢?亞里士多德曾論述:“聽眾對那些極其重大的事情、與自身利益密切相關的事情、驚人的事情以及令人愉快的事情尤為關注,所以必須讓他們覺得他們聽到的演講正是這類事情。”成功學大師戴爾·卡耐基(Dale Carnegie)說過:“世界上只有一個辦法可以影響他人,就是談論他想要的,并告知怎樣得到它。”
數字時代,消費者購買的不僅僅是產品本身,還包括品牌代表的社會形象和情感溢價。通過營銷活動滿足人們的興趣,就是塑造品牌形象,讓產品滿足人們的心理需求、具有情感價值。
產品價值等于理性價值與感性價值之和。理性價值又稱功能價值,是指產品提供的基本效用,例如食品能提供人體所需的能量。感性價值又稱情感價值,是指產品品牌所提供的主要形象和聯想。例如,情侶衫的價格就相當于普通T恤衫的價格再加上情感價值。考試前去必勝客祈求勝利,平安夜一只蘋果賣十幾元,遇到喜事買喜茶慶祝,都是同樣的邏輯。
◇認人談論
讓人談論,即成為談資,讓人們相互分享該信息,吸引媒體報道。今天,人們可以非常方便地談論和分享信息,通過微博、微信、今日頭條、抖音等平臺,撰寫文章、上傳視頻、發表評論、轉發信息,只要動動手指,就可以瞬間把信息分享給全世界。
談論分享能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吸引人們注意,這是市場流行的前奏。可是,我們為什么會與人交談呢?筆者認為,人們談論分享的原動力有4個方面。
(1)本能驅動
談論分享是人的本能欲望,即使沒有外在獎勵,人們也會這樣做。美國心理學家多納德·維尼考特(Donald Winnicott)發現,分享能增進快樂,快樂是社交媒體上分享行為的主要驅動力。美國哈佛大學神經生理學家賈森·米切爾(Jason Mitchell)和黛安娜·塔米爾(Diana Tamir)研究發現,當人們分享信息時,大腦會分泌化學物質多巴胺,讓人感到愉悅。大家可能都有這種體驗:當我們向朋友推薦好書、精彩的電影或者美食時,我們的大腦會產生如獲獎般的生理喜悅。
人們樂于幫助他人,通過幫助他人,感覺自己有用、被別人需要,產生自我價值感,從而感到快樂。因此,人們會主動分享自以為對別人有價值的內容,我們就經常在朋友圈中看到雞湯文和生活小訣竅等。
(2)獲得信息
交流的欲望是人類與生俱來的,人們會為了過上美好生活而談論分享。對我們的祖先而言,交談是一種有效的生存手段。通過交談,人們可以分享關于食物供應、危險動物及天氣狀況等方面的重要信息。在歷史發展過程中,人類一直通過交談了解世界,進而得知在特定場景下應該如何行動,什么樣的行為是得體的。現在,我們在網上談論分享,這與我們的祖先進行交流的動機一樣,即對信息的渴求。
在今天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很多人將朋友的分享作為主要的信息來源,頻繁翻閱微信、微博、抖音中朋友分享的消息。當我們從信任的人那里得到某個自己感興趣的信息時,會自然而然地把這個信息“內化”,好像自己確實體驗過一樣,然后將其分享出去。
(3)建立關系
人們通過交談來建立和發展社交關系。交談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讓人們互相了解。無論是面對面,還是在網上,我們與他人交談的行為都表明我們在意對方,愿意花時間與其相處。研究發現,如果我們能與某個陌生人一起大笑,我們就能像對待自己的朋友一樣大方熱情地對待他。
社交關系與人們的幸福感緊密相關。研究發現,對于大多數人而言,社會交往越頻繁,對生活的滿意程度就越高。女性喜歡通過交談來構建和維護自己的社交圈子;男性往往愿意談論自己或熟悉的事物,以給他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4)塑造形象
人們的很多社會行為,包括與他人交談、在網上分享轉發信息,都是為了影響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也就是塑造自己的形象、經營自己的聲望、給自己帶來社交資本——讓自己看起來更優秀、更高尚、更富有、更時尚……
顧客為什么會在網上曬單?其實,人們曬單的內在動機,是想展示一個“加強版”的自我,所有有利于人們提升自我形象的事物,都適合曬單。雖然顧客既看經濟學專著又看通俗小說,但他曬《宏觀經濟學》的概率更大。
怎樣才能讓人們注意并談論分享我們的營銷信息呢?人們之所以會與他人談論分享我們的營銷信息,是因為這樣做會顯得自己品德高尚、樂于助人、酷炫時尚、不同凡響、技高一籌、才華橫溢、優美動人等——沒有人會為了幫助你而與他人談論分享你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