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穩定與促進就業的相關政策

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服務“六穩”“六保”,進一步做好“放管服”改革有關工作的意見

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是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的重要抓手。近年來,“放管服”改革深入推進,有效激發了市場主體活力和社會創造力,但仍然存在一些企業和群眾關注度高、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亟待解決。為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切實做好“六穩”“六保”工作,推動高質量發展,國務院辦公廳于2021年4月7日發布了《關于服務“六穩”“六保”,進一步做好“放管服”改革有關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國辦發〔2021〕10號)。《意見》的基本原則是:堅持目標導向、綜合施策。圍繞穩定和擴大就業、培育市場主體、擴大有效投資、促進消費、穩外貿穩外資、保障基本民生等重點領域,以務實管用的政策和改革舉措,增強企業和群眾獲得感;堅持問題導向、務求實效。聚焦企業和群眾辦事創業的難點堵點繼續“啃硬骨頭”,堅持放管結合、并重,著力清理對市場主體的不合理限制,實施更加有效監管,持續優化政務服務,不斷提高改革含金量;堅持系統集成、協同推進。堅持系統觀念,加強各領域“放管服”改革有機銜接、統籌推進,促進中央和地方上下聯動,強化部門之間協作配合,立足全生命周期、全產業鏈條推進改革,完善配套政策,放大綜合效應,增強發展內生動力。

在進一步推動優化就業環境方面,《意見》推出以下三條舉措。一是推動降低就業門檻。進一步梳理壓減準入類職業資格數量,取消鄉村獸醫、勘察設計注冊石油天然氣工程師等職業資格,推進社會化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持續動態優化國家職業資格目錄。合理降低或取消部分準入類職業資格考試工作年限要求。進一步規范小微電商準入,科學界定《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中“便民勞務活動”“零星小額交易活動”標準。二是支持提升職業技能。建立職業技能培訓補貼標準動態調整機制,科學合理確定培訓補貼標準。拓寬職業技能培訓資金使用范圍。延長以工代訓政策實施期限,簡化企業申請以工代訓補貼材料。加強對家政、養老等行業從業人員職業技能培訓,全面提升就業能力。創新開展“行校合作”,鼓勵行業協會、跨企業培訓中心等組織中小微企業開展學徒制培訓,鼓勵各地區探索開展項目制培訓等多種形式培訓。采取優化審批服務、探索實行告知承諾制等方式,便利各類職業培訓機構設立。三是支持和規范新就業形態發展。著力推動消除制約新產業、新業態發展的隱性壁壘,不斷拓寬就業領域和渠道。加強對平臺企業的監管和引導,促進公平有序競爭,推動平臺企業依法依規完善服務協議和交易規則,合理確定收費標準,改進管理服務,支持新就業形態健康發展。落實和完善財稅、金融等支持政策,發揮雙創示范基地帶動作用,支持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返鄉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創業就業。完善適應靈活就業人員的社保政策措施,推動放開在就業地參加社會保險的戶籍限制,加快推進職業傷害保障試點,擴大工傷保險覆蓋面,維護靈活就業人員合法權益。

在進一步推動減輕市場主體負擔方面,《意見》推出以下四條舉措。一是健全惠企服務機制。推廣財政資金直達機制的有效做法,研究將具備條件的惠企資金納入直達機制。優化國庫退稅審核程序,逐步實現智能化、自動化處理。推動實現非稅收入全領域“跨省通繳”。精簡享受稅費優惠政策的辦理流程和手續,持續擴大“自行判別、自行申報、事后監管”范圍。整合財產稅和行為稅納稅申報表,整合增值稅、消費稅及城市維護建設稅等附加稅申報表。大力發展市場化征信機構,建設和完善“信易貸”平臺,推動水電氣、納稅、社保等信用信息歸集共享,依托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為企業精準“畫像”、有效增信,提升金融、社保等惠企政策覆蓋度、精準性和有效性。持續規范水電氣暖等行業收費,確保政策紅利傳導到終端用戶。推動企業建立健全合規經營制度,依法查處壟斷行為,嚴厲打擊價格串通、哄抬價格等價格違法行為。二是規范提升中介服務。從嚴查處行政機關為特定中介機構壟斷服務設定隱性壁壘或將自身應承擔的行政審批中介服務費用轉嫁給企業承擔等違規行為。嚴格規范國務院部門和地方政府設定的中介服務事項。依法降低中介服務準入門檻,破除行業壁壘,打破地方保護,引入競爭機制,促進提升中介服務質量,建立合理定價機制。加強對中介機構的監管,推動中介機構公開服務條件、流程、時限和收費標準,堅決查處亂收費、變相漲價等行為。三是規范改進認證服務。推動認證機構轉企改制、與政府部門脫鉤,提高市場開放度,促進公平有序競爭。加強對認證機構的監管,督促認證機構公開收費標準,及時公布認證信息,提高服務質量。清理規范涉及認證的評價制度,推動向國家統一的認證制度轉變。健全政府、行業、社會等多層面的認證采信機制,推動認證結果在不同部門、層級和地區間互認通用。四是優化涉企審批服務。分行業、分領域清理規范行政審批前置條件和審批標準,明確行政備案材料、程序,依托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推動更多涉企事項網上辦理,簡化優化商事服務流程,大力推進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限、減費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精簡優化涉及電子電器產品的管理措施,探索推行企業自檢自證和產品系族管理。加快商標專利注冊申請全流程電子化,分類壓減商標異議、變更、轉讓、續展周期和專利授權公告周期,建立健全重大不良影響商標快速駁回機制,嚴厲打擊商標惡意注冊、非正常專利申請等行為。

2.人社部等部門關于延續實施部分減負穩崗擴就業政策措施的通知

2020年春節前夕突襲而至的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和就業造成嚴重沖擊。面對困難局面,黨中央、國務院將穩就業、保居民就業擺在“六穩”“六保”首位,全面強化就業優先政策,推出一系列超常規、階段性舉措,實現了就業形勢逐步企穩、好于預期。為貫徹落實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關于就業優先政策要繼續強化、聚力增效的部署,做好部分減負穩崗擴就業政策延續實施工作,人社部、國家發改委、教育部、財政部等部門于2021年5月20日聯合發布了《關于延續實施部分減負穩崗擴就業政策措施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通知》主要包含如下內容。一是繼續實施普惠性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參保企業上年度未裁員或裁員率不高于上年度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目標,30人(含)以下的參保企業裁員率不高于參保職工總數20%的,可以申請失業保險穩崗返還。大型企業按不超過企業及其職工上年度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的30%返還,中小微企業按不超過60%返還。社會團體、基金會、社會服務機構、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以單位形式參保的個體經濟組織參照實施。實施上述穩崗返還政策的統籌地區,上年度失業保險基金滾存結余備付期限應在1年以上。各地可采取后臺數據比對方式,直接向符合條件的企業精準發放穩崗返還。 二是繼續實施以工代訓擴圍政策。對中小微企業吸納就業困難人員、零就業家庭成員、離校兩年內高校畢業生、登記失業人員就業并開展以工代訓的,根據吸納人數給予企業職業培訓補貼。對生產經營出現暫時困難導致停工停業的中小微企業組織職工以工代訓的,根據以工代訓人數給予企業職業培訓補貼。各地可結合實際情況,將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住宿餐飲、文化旅游、交通運輸、批發零售等行業的各類企業納入補貼范圍。三是繼續實施困難人員培訓生活費補貼政策。對脫貧人口、就業困難人員、零就業家庭成員、“兩后生”中的農村學員和城市低保家庭學員參加培訓的,在落實職業培訓補貼的同時,給予生活費(含交通費)補貼。四是繼續放寬技能提升補貼申領條件。參保職工取得職業資格證書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可按規定申請技能提升補貼。技能提升補貼申領條件,繼續放寬至企業在職職工參加失業保險1年以上。五是繼續實施就業見習補貼提前發放政策。支持企業擴大見習崗位規模,對見習期未滿與高校畢業生簽訂勞動合同的,給予見習單位剩余期限見習補貼。六是繼續實施失業保險保障擴圍政策。對領取失業保險金期滿仍未就業的失業人員、不符合領取失業保險金條件的參保失業人員,發放失業補助金;對參保不滿1年的失業農民工,發放臨時生活補助。保障范圍為2021年1月1日之后新發生的參保失業人員。上年度失業保險基金滾存結余備付期限不足兩年的省份,可結合本地區就業形勢和基金支付能力,制定具體實施政策,并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備案。七是支持畢業生基層就業和升學入伍。穩定“三支一扶”計劃等基層服務項目招募規模。適度擴大碩士研究生招生和普通高校專升本招生規模。穩定大學生應征入伍規模和征集比例,突出各級各類學校畢業生征集,拓寬高級技工學校、技師學院畢業生入伍通道。上述政策受理期限截至2021年12月31日。對2020年度已受理、享受期未滿的減負穩崗擴就業政策,可繼續按原政策享受至期滿為止。鼓勵各地根據就業工作需要,按規定制定符合本地實際的就業創業扶持政策。此外,《通知》還支持畢業生自強自立、就業創業。對自主創業的畢業生,精準提供創業培訓、創業服務,按規定落實創業擔保貸款及貼息、創業補貼、場地支持等扶持政策。將支持和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創業就業有關稅收優惠政策延續實施至2025年12月31日。靈活就業的高校畢業生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可選擇靈活的繳費方式,在本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個人繳費基數上下限范圍內選擇適當的繳費基數,選擇按月、按季、按半年或按年繳費。《通知》還要求各地要繼續落實好各項長期就業創業扶持政策,對就業困難人員、離校兩年內未就業高校畢業生靈活就業后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按規定給予社會保險補貼;對重點群體自主創業或被用人單位吸納就業的,按規定給予稅收減免、創業擔保貸款及貼息、社會保險補貼、職業培訓補貼、創業補貼等。要梳理調整本地區就業政策清單,及時公開發布。持續加大就業政策宣傳落實力度,分類精準推送政策信息,提升就業政策知曉度和到達率,推動更多政策網上辦、自助辦、幫辦快辦,提高政策享受便利化水平,促進就業大局持續穩定。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资源县| 塔河县| 甘谷县| 大悟县| 逊克县| 特克斯县| 武胜县| 东源县| 萍乡市| 凤山县| 武乡县| 巴里| 巨鹿县| 巴青县| 成武县| 彝良县| 新竹县| 双牌县| 天柱县| 屏山县| 米林县| 双辽市| 太和县| 明光市| 景宁| 额尔古纳市| 无为县| 武平县| 本溪市| 桑日县| 曲松县| 子洲县| 霞浦县| 江安县| 内丘县| 洮南市| 将乐县| 孝感市| 青海省| 黄大仙区| 尤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