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千古一帝 唐太宗李世民
- 開局曝光大秦,嬴政傻眼了
- 蔥香主任
- 2269字
- 2024-08-21 15:04:50
大清。
康熙皇帝此刻正站在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前。
就在這時,遠處傳來高聲疾呼。
康熙轉頭看去,定睛一看,乃是魏東亭。
“東亭,怎么回事?”
魏東亭跑的上氣不接下氣,只能用手比劃著。
待緩過一口氣兒來后。
魏東亭的臉上頓時由疲累的皺眉,換上了強烈的喜色。
“陛……陛下!”
“臺灣戰事大捷……我們收復臺灣啦!”
魏東亭越說越激動,說到最后徑直跪了下去。
隨即,底下的八旗將士如同山呼海嘯般,高喊著萬歲。
康熙聞言,喜上眉梢。
也顧不上叫魏東亭起來了。
轉身朝著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前走去。
“朱元璋,你看到了吧。”
“我大清,遠勝你大明。”
康熙仰起頭,打量著朱元璋的墓碑。
“朱元璋,要是你還活著該多好啊。”
“朕可是真想跟你好好聊聊。”
康熙說著,又叫來魏東亭,將收復臺灣的捷報大聲念了出來。
臨走時,康熙似乎又想起什么。
轉而又來到朱元璋墓前。
“朱元璋,你大明有人能稱千古一帝嗎?”
“而我大清,正蓄勢待發,風頭正勁。”
“朱元璋,你就好好看著吧。”
說完,康熙便轉身離去。
與此同時,暫停回宮的行程。
就在明孝陵不遠處,暫設行轅。
他要等待著天幕,親口告訴朱元璋,他的大明沒有人能夠稱得上是千古一帝。
而對于自身,康熙有著絕對的自信。
平三藩、收臺灣……
……
天幕緩緩滾動。
盤點的帝王進度表,也來到了5/3。
歷朝位面有自信的那幾位帝王們,也跟著越發的緊張起來。
視頻開始。
對于唐太宗李世民的傳奇一生,江塵用了另一種表現形式。
“盤點那些稱得上千古一帝的帝王們之——”
“第三位,唐太宗李世民!”
視頻開始緩緩播放起李世民的傳奇一生。
熟悉的BGM響起。
“我自長安走馬,十街任斗酒,驚夢照烽火今宵試新鍪……”
隨即便出現了李世民的畫面。
旁白也緊接著念了出來。
“現在站在面前的是亞洲州長、東半球話事人!”
“七世紀最強碳基生物、當世戰力天花板!”
“大唐玄武門皇位繼承法創始人!”
“他既是天日之表的大唐太尉、司徒、尚書令、中書令。”
“陜東道大行臺尚書令、益州道行臺尚書令、雍州牧、涼州總管、左右武侯大將軍、左右十二衛大將軍。”
“又是具有龍鳳之姿的秦王、上柱國、天策上將、天可汗、大唐太宗文皇帝。”
“他的一生,極具傳奇色彩。”
“十六歲即帶兵上戰場。”
“二十歲起兵滅隋,后封秦王。”
“后又剿滅王世充、劉黑闥等諸多割據勢力,為大唐的快步統一,奠定基礎。”
“二十八歲發動玄武門之變。”
“二十九歲繼承皇位。”
“三十歲時開啟貞觀之治,再興絲綢之路之盛。”
“三十一歲至四十九歲期間,滅突厥、攻吐谷渾、伐高昌、征高麗、滅薛延陀。”
“至五十歲時,天下歸一,萬國來朝,被各個少數民族尊為天下共主,上尊號曰天可汗!”
……
“五十二歲時,駕崩。”
……
視頻播放結束。
可站在天幕前觀看的諸多帝王們,卻久久沒有回過神來。
……
大秦。
始皇帝嬴政盯著天幕。
畫面中那位英姿勒馬的君王,深深地吸引住了他。
“這個名叫李世民的家伙……倒是跟朕年少時有些相像啊。”
嬴政感慨著。
不過他也自覺在某些方面,他是稍遜色于李世民這位后世帝王的。
比如華而不實的阿房宮、勞民傷財的帝陵……這些都為秦朝的動亂埋下了伏筆。
百姓也并沒有因為這些龐大的工程,來驚嘆秦朝的繁榮與強大。
反而在老百姓的眼中,他秦始皇嬴政成了暴君,大一統的秦政權,也成了暴秦。
而縱觀李世民這位后世帝王的執政生涯來看,他并沒有做過這樣勞民傷財的事情。
他不修宮殿,不尋長生這些看起來的無所作為,反而將唐帝國送上了強盛的頂端。
……
西漢。
劉邦虛瞇著雙眼。
“雖然這小子不是我漢朝的皇帝……”
劉邦說著,眼神之中帶著幾分欽佩。
“但年紀輕輕就能干出一番事業,哎……”
“這方面我老劉是要差點……”
“我像他這個年紀的時候,還在打架……偷看隔壁寡婦洗澡呢……”
……
東漢。
眼看自己再次與千古一帝的榮譽失之交臂。
光武帝劉秀頓覺痛心疾首。
“陛下,別急,這不是還沒有結束嘛。”
一旁的太監出言寬慰道。
哎~
劉秀嘆了口氣。
……
魏蜀吳三國集體沉默。
各自都在忙著攻伐戰陣。
……
西晉。
八王之亂剛剛結束。
朝廷已經失去了對天下局勢的掌握。
無數的非漢人政權不斷得以建立。
華夏大地上一時間伐交頻頻。
又一個亂世正在極速的生根發芽。
……
反應最大的莫過于隋朝的帝王了。
隋煬帝楊廣看著天幕。
那個少年熟悉的面孔和名字讓他眉頭緊皺。
“李世民……朕要是記得不錯的話,那是李淵的兒子。”
“唐王李淵……唐朝李世民……”
隋煬帝楊廣似乎意識到了什么。
“莫非……他們父子倆要反朕?”
想到這里,不由得有些細思極恐起來。
此時的隋朝,還沒有產生朝廷四面楚歌的境況。
王朝依舊一派正常氣像。
“來人,急召李淵、李世民父子倆進宮。”
“朕有話要跟他們說。”
太監傳旨而去。
……
大唐。
李世民正在宴請臣服于大唐的少數民族各部。
所有人都看到了天幕中的的內容。
李世民高坐在玉階上,開懷大笑。
各部的首領卻是彼此間四目相對,大殿之中頓時喧嘩了幾分。
李世民也不制止,任由著他們議論。
不是真心臣服者,面露苦色,竊竊私語。
真心臣服者,則是連連稱賀,朝拜萬歲。
好一會兒過去后。
李世民知道該出來收拾局面了。
他站起身來,走到玉階前,注視著底下的各部首領。
“今日天道顯圣,揚朕開萬世太平之功。”
“然而,決定天下能否太平這種事,不是都由我李世民說了算,其更在于諸位,乃至于天下百姓手中。”
李世民頓了頓。
各部首領紛紛正色聆聽。
“戰爭……我們之間打了太久了,它也永遠不會消失。”
“我李世民既然得天道相承,必當肩負天下太平之責任。”
“妄生戰端者,朕,乃至于后世之君,必以雷霆擊之。”
李世民的聲音響徹整個大殿。
回蕩著,久久不散,震人心魄。
各部首領見此,也趕忙跪拜下去。
齊聲要與大唐世代修好。
許久,李世民才滿意的點點頭。
端起酒杯,與各部首領一飲而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