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崇拜李世民,學(xué)習李世民
- 開局曝光大秦,嬴政傻眼了
- 蔥香主任
- 2172字
- 2024-08-21 22:08:16
入夜。
大唐。
結(jié)束了白天的宴會,李世民拖著一身的疲憊回到寢宮。
長孫皇后最是賢惠,早已經(jīng)替他準備好了安神茶膳。
一進門,又替他脫下笨重的衣錦。
“陛下,今天宴會舉行的怎么樣……可還順利嗎?”
長孫皇后扶李世民坐在躺椅上,柔聲問道。
李世民點點頭,長舒了一口氣。
“那可不,整個宴會非常順利。”
李世民笑著答道。
緊接著,李世民又給她說起天幕一事。
“你可不知道,那天幕中說啊,朕除了是千古一帝,你猜怎么著?”
李世民故意賣起了關(guān)子。
惹得長孫皇后手上的力道,都負氣般加重了幾分。
“那天幕上說啊,朕還是什么亞洲洲長,東半球話事人……哈哈哈,還有個什么七世紀最強碳基生物……”
李世民眉飛色舞的說著。
“這樣說來,那陛下這個千古一帝,豈不是要比秦皇漢武強多了。”
長孫皇后笑著道,手上的力道也隨即恢復(fù)了正常。
這話李世民顯得非常受用。
“哈哈哈,那是自然,上天就是這個意思!”
“皇后啊,朕既然功蓋秦皇漢武,除了老百姓要知道外,更應(yīng)該讓皇天后土,列祖列宗一并知曉。”
李世民正了正神,后又略帶些認真的看向長孫皇后。
后者臉色微微一怔。
似是想到了什么。
“難道陛下是想……”
“沒錯,朕就是要前往泰山封禪,從此我大唐盛世,不僅天下人皆知,就連皇天后土,前人祖宗,也要知曉。”
李世民站起身來,頗有些慷慨激昂。
這次長孫皇后卻沒有如他所想般順從。
“怎么,皇后你是覺得朕,還不夠資格嗎?”
李世民覺察到了長孫皇后的異樣。
“臣妾倒不是說陛下沒有資格。”
“不過臣妾倒想考考陛下。”
李世民聞言,嘴角上揚,等待著出題。
“陛下,封禪之前,你可知道你的功,有多高?”
“陛下你的德行,又有多厚?”
“貞觀治下的百姓,糧倉有多少石糧食,他們又是否真的徹底安定下來了?”
“再有,四夷外邦,有多少是真正的臣服于大唐,又有多少只是臣服于現(xiàn)在的李世民陛下?”
長孫皇后一連發(fā)問。
李世民的臉上也產(chǎn)生了微妙的變化。
想過一會兒,似要開口,卻又無法組織起語言。
兩人就這樣沉默了許久。
“皇后,你不同意封禪。”
“是覺得朕的功不夠高,德不夠厚,天下不安定,四夷不賓服,五谷不夠豐登,福瑞未至??”
李世民躺倒在椅子上。
有些頭疼。
長孫皇后先是輕笑,而后開口道。
“陛下如何認為,那就是如何。”
呼~
李世民重重的吐出一口,擠壓在胸口的酒氣。
“朕明白了。”
李世民脫掉鞋子,放入早已準備好的水桶中。
“東邊不是還有一個高句麗嘛,聽說最近跳的很兇。”
“明日朕就派大軍,看看四海之內(nèi)……還有哪個不服的!”
……
唐朝末年。
朱溫一聽到唐太宗李世民竟然上了千古一帝的榜單。
心中對取代大唐的欲望更加強烈起來。
他想著,要是自己能親手滅了千古一帝李世民的大唐天下。
說不定,他就能從剩下的兩個千古一帝名額中,擁有一席之地。
其驚天偉業(yè),必然也會在史書當中,賦予濃墨重彩。
說干就干!
不久之后,朱溫在唐末一眾亂臣賊子的擁護下。
從昭宣帝手中奪過傳國玉璽,穿上龍袍,以大梁為國號,改元開平。
然而令朱溫萬萬沒有想到的是。
他取代唐朝所建立的后梁,并沒有在唐末掀起太大的水花。
都沒人正眼瞧過他。
反而使的誰也不服誰的各鎮(zhèn)節(jié)度使,紛紛自立為帝,稱霸一方。
華夏大地,由此也開啟了五代十國這個恢宏浩大的割據(jù)亂世。
……
北宋。
宋太祖趙匡胤在天幕下舉著酒杯,對著天上敬了一杯。
對于李世民,他也挑不出什么毛病。
心里也覺得,人家確實牛逼。
與此同時。
已經(jīng)繼位的趙光義同樣也在天幕下,舉著酒杯。
只不過當他聽到玄武門皇位繼承法創(chuàng)始人這句話時。
腦海里不由得想起一位親切的故人。
那是他的哥哥。
“哥,你在那邊還好嗎?”
“兄終弟及這事兒鬧得……我挺對不起侄兒的……”
心里想到這些,趙光義不由得悲從中來。
“哥,弟弟自從做接了你的班兒,當了皇帝。”
“先后收服吳越、閩國,親征北漢,北伐契丹,大敗遼軍。”
“擴大科舉,寒門得以入仕。”
“改革言路,從善如流。”
……
趙光義一一列舉著自己的執(zhí)政功績。
將手中的酒一飲而盡后。
他抬頭看著天幕。
“朕……能算是千古一帝嗎?”
趙光義喃喃道。
“哥,你說……朕能走到對岸嗎?”
四下,卻沒有人回答。
……
南宋陷入了集體沉默當中。
稍有些作為的宋孝宗趙昚也想借著機會,在天幕下自戀表白一番。
但突然有飛馬來報。
隆興北伐,再次失利。
宋孝宗面如死灰,酒杯重重的掉落在地上。
……
元朝。
原本一直靜觀其變的忽必烈也開始有些著急了。
按理來說。
就算是老天爺看不起他們蒙古人。
把他們刻意往后排,那也總該在前三位千古一帝的揭曉時候,就出現(xiàn)啊。
這眼下就還剩兩個名額了,還不見動靜。
想不通,著實想不通。
……
大明。
洪武一朝。
朱元璋和馬皇后一起坐在御花園的涼亭里。
靜靜的觀看著天幕。
“哎呀,李世民可是咱的偶像吶。”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
“大妹子,你說說,咱跟這李世民像不像,啊?像不像,哈哈哈!”
朱元璋一句接一句的說著。
“瞧你那個高興勁兒,千古一帝這種美事兒又沒有輪到你。”
馬皇后故作數(shù)落般,戳著朱元璋的心窩子。
“這事兒反正咱老朱是不感興趣的,咱只是像優(yōu)秀者學(xué)習而已”
“你看人家擊突厥,攻吐谷渾……跟咱打元庭,奠定一番曠世偉業(yè),那還不是一個道理。”
朱元璋訕訕一笑。
“哦對了,不光咱要崇拜他,學(xué)習他的文治武功。”
“還要標兒,乃至是后世之君,也要跟著學(xué)。”
“這樣才能確保咱的大明天下,平穩(wěn)長久啊。”
老朱說到這里。
腦海里忽然想起,太子朱標似乎還真是個偏科生。
說他文治方面還行,可武功就有點太差強人意了……
嘶~
遂深呼吸了一番。
該咋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