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 明末:從茅麓山入了大清的關!
- 烽火連城k
- 4075字
- 2024-09-04 22:32:08
不到半個時辰的功夫。
方光琛、汪士榮、郭壯圖三大謀士已經到了王府之內。
而胡國柱、吳國貴、夏國相三位吳三桂的心腹大將也來到了吳三桂的面前。
只是被吳三桂視為左膀右臂的劉玄初卻還是遲遲未到。
這令吳三桂不由地眉頭緊皺。
劉玄初是昔日蜀王劉文秀的幕僚。
直到最近幾年才歸附于吳三桂。
此人老成謀國,智多計繁。
深得吳三桂的倚重。
隱隱約約已有吳藩謀士之首的威名。
如今他遲遲未到定是府中有事。
而在白文選等人興師動眾的現在。
吳三桂自不難猜到這位首席謀士的想法。
劉玄初此時定在與白文選等人商議爾!
“諸位,現在朝廷新敗。”
“闖賊已經進入了江漢,席卷了湖廣。”
“根據鄭蛟鱗他們送來的情報,董學禮已經被闖賊所殺。”
“湖廣綠營全軍覆沒。”
“想必闖賊在湖廣的鬧騰短時間也平息不下去。”
“不知諸位對此有什么看法啊?”吳三桂緩緩開口道。
此言一出,方光琛、汪士榮、胡國柱、吳國貴四人俱是臉色一喜。
但郭壯圖和夏國相二人卻不動聲色地打量起了吳三桂的神色。
“王爺!這還用問嗎!”
“現在李來亨已經打到了長江邊上。”
“而王爺手握十幾萬天下精銳!”
“若是此時響應天下士民之望,在云南舉起義旗。”
“那么白文選、馬寶、祁三升、狄三品等十萬西營降軍必為王爺馬首是瞻。”
“鄭蛟麟、李本深、吳之茂、譚弘等數萬綠營精銳必為王爺群起響應。”
“如此一來,西南之地可不戰而得也!”
“等到那時,王爺可一軍出陜甘,收西北之精兵,一軍下江南,斷東南漕運。”
“翻手之間便能驅逐韃虜,洗刷罵名,光復天下,青史留冊也!”吳國貴率先拱手激動無比道。
話音未落,方光琛等人皆是微微點頭。
現在湖廣綠營已經被闖軍消滅了。
四川、貴州綠營又在吳三桂的控制下。
既然如此哪還有什么好說的。
吳軍主力如果兵出云南便可兵不血刃的渡過長江。
令整個南方瞬間變天。
等到那時滿清便彈手可滅了。
然而隨著吳國貴的開口吳三桂的臉色卻并沒有露出喜色。
反而是冷冷道:“吳國貴,闖賊,我之死地敵爾!”
“本王若是在西南舉兵又如何能得到他們的配合渡過長江?”
“況且朝廷待本王不薄。”
“孤有云貴兩省已是心滿意足,又何必再行謀逆之事呢?”
此言一出,郭壯圖和夏國相頓時心中有了主意。
而方光琛等人則是眉頭緊皺。
看來平西王到了現在都不想造反啊。
“王爺,即便如此又能如何?”
吳國貴聞言連忙辯解道:“就算闖賊不愿意放下舊怨接應我軍過江。”
“可王爺依舊有上中下三策能取天下爾!”
“哦?”
吳三桂心中一驚被吳國貴的言語給驚住了。
“王爺!即便闖賊不愿意助我軍。”
“但王爺依舊可以在進兵湖南后沿著長江排兵布陣將闖軍堵在江北與韃虜死戰。”
“而我軍主力則可依靠上中下三策繼續進兵。”
吳國貴繼續道:“上策取武昌,下九江,順江而下攻占南京。”
“祭拜孝陵,以收天下人心。”
“而后沿著運河堂堂正正北伐,直搗黃龍!”
“中策取漢中,出秦嶺,經營陜洛。”
“而后東征山西,效仿李自成舊事,攻取北京!”
“下策翻五嶺,取韶州,攻略兩廣。”
“以兩粵之財貨接濟大軍。”
“而后北取閩贛之地,以浩浩之勢收取江南!”
在吳國貴的言語中無論是方光琛這些人還是郭壯圖和夏國相二人。
都被這位吳三桂養子的戰略眼光給震撼了。
按照吳國貴的戰略構想。
江南、陜甘、兩廣是為吳軍的三大戰略目標。
這三地但凡吳三桂能夠取得一地。
那么吳藩便大有希望。
若取了陜甘,盡收西北精兵。
吳三桂以滇黔楚蜀秦隴之地自成一體。
其威不亞于昔日的北周。
定能以建瓴東下之勢掃蕩天下。
若能占領江南,盡獲東南財貨。
那么吳三桂麾下的十幾萬精銳將再無后顧之憂。
單是用江南的錢糧砸都能砸死滿清!
即便退而求其次只取兩廣之地。
可以廣東的富庶依舊能夠支撐得起吳三桂大軍的消耗。
足以令滿清對吳藩無可奈何!
總而言之,江南、陜甘、兩廣。
吳三桂得其一便至少在滿清面前自保。
得其二那么滿清將自顧不暇了。
若能得其三,清廷的覆滅便在翻手之間!
而以吳三桂現在的實力。
他若是想對這三地動手滿清又如何能擋得住呢?
吳三軍的十幾萬精銳北出陜甘。
張勇等人的陜甘綠營豈是這么多精兵強將的對手。
更何況,吳三桂還在漢中經營十年。
門生舊部遍布西北之地。
秦嶺漢中的天險對于別人來說難如登天。
可對于吳三桂來說卻是輕而易舉!
吳軍主力東下江南。
在湖廣綠營全軍覆沒的現在。
吳三桂的十幾萬虎狼順江而下。
在湖廣之地將沒有任何的阻擊!
而以江南的那幾萬拉胯綠營兵。
又如何能擋住十幾萬精銳的全力一擊?
即便清廷匆匆忙忙拼湊出一支八旗兵來救。
可對于馬寶、祁三升、高得捷等吳藩猛將而言。
八旗兵又有何懼?
就吳三桂麾下的這些百戰之余。
若論戰略決戰。
天下間又有那支軍隊是他們的對手?
單是白文選等人的十萬西營精銳。
滿清現在就算把八旗兵都拉上來估計都打不贏了。
就算北上陜甘和東下江南的戰略吳三桂覺得冒險。
吳藩也可以選擇先打兩廣。
占據西江富庶之地。
以廣州錢糧和佛山火器徐徐圖謀天下。
至于廣東的尚可喜。
這貨的雖然錢多但其實力嘛卻是聊勝于無。
莫說讓吳三桂的十幾萬精銳一起上陣。
單單派馬寶帶上三萬兵馬南下。
就能直接把廣東給掃了!
可以說以吳三桂現在的實力。
只要踏出第一步。
在吳國貴看來實在是不知道還怎么輸啊!
哪怕吳三桂最次選擇攻略兩廣。
靠著廣東的富庶。
吳軍一旦在西南以十幾萬精銳擴充到幾十萬兵馬。
那么滿清對吳藩也是無計可施啊!
可是在吳國貴希冀的目光中。
吳三桂卻搖了搖頭道:
“國貴,孤雖然手握十幾萬精兵強將。”
“可糧餉卻還得靠著朝廷。”
“如果舉兵造反,縱使西南可得。”
“但稍有不慎我軍便會被朝廷的百萬大軍鎖死在西南不毛之地待死爾!”
“本王戎馬一生,早已經不愿再戰。”
“更何況朝廷待我甚厚。”
“孤永鎮云南,兼管貴州,又暗控整個西南。”
“古往今來,無一人能得朝廷如此厚恩爾。”
“所以孤不愿意負朝廷啊!”
此言一出,吳國貴頓時呆如木雞。
他看著現在的吳三桂彷佛想是看待一個陌生人一般。
“王爺昔日肯驚天一擲,引清兵如關。”
“如今大好的江山在前,為何不肯搏一搏呢?”吳國貴不解道。
“以前是以前,現在是現在。”
“孤能永鎮一地已是知足,又何必再動刀兵呢?”吳三桂嘆氣道。
剎那間,吳國貴手腳發涼整個人的大腦都空白的。
吳三桂年輕的時候敢闖軍救父。
中年之時也敢為了王爵舍命一搏。
可是到了現在,面對唾手可得的天下特竟然不愿意再博了。
“王爺若是如此,恐怕我等日后必為所害也!”吳國貴流著眼淚哭了起來。
吳藩這么多人跟著吳三桂。
可吳三桂卻已經沒了雄心壯志。
這對于吳國貴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
其實在歷史上吳藩的覆滅也是出自于此。
駑馬戀棧的吳三桂先是坐視滿清消滅了闖營完成了一統天下的掃尾工作。
又不顧部將們的勸說足足等了十幾年。
將白文選、祁三升、狄三品等大多數西營悍將活活拖死。
緊接著在被逼反后又瞻前顧后,前怕狼,后怕虎。
不敢以麾下的精兵猛將奮力一搏。
結果即便獲得了吳國貴等吳藩忠良、馬寶等西營降將的鼎力支持。
可是在戰略上。
吳三桂即不敢過長江,直趨河南,剜中原之腹心。
又不敢取武昌,順江而下,斷東南之漕運。
即便在陜甘和兩廣戰場上吳三桂還是采取了一定的行動。
可是在王輔臣造反,陜甘門戶大開后。
吳三桂卻不敢將主力投入到陜甘方向破局。
只派王屏藩領著一支偏師支援王輔臣。
可一支偏師又能有多大的效果?
最終在滿清的全力以赴下,西北終被平定。
而在兩廣戰場上。
雖然吳三桂同樣不敢投入主力,只抽調一支偏師用來對付尚可喜。
可是靠著馬寶、胡國柱、吳世綜等將領的超神發揮。
尚藩依舊抵擋不住吳軍的攻勢。
整個兩廣之地唾手可得。
可就在這個節骨眼上面對尚之信的反正。
不愿意多生事端的吳三桂竟然同意了保留尚藩。
讓尚之信依舊占據了富庶了廣州之地!
而面對馬寶請求攻滅尚藩取廣州財富與己用的請求。
吳三桂則是嚴厲駁回。
結果兩廣戰場上吳軍雖然大獲全勝,可卻未能收獲全功!
等到清軍南下,尚之信跳反。
整個廣東重新落入清廷的控制后。
吳三桂這才后知后覺地抽調三萬精銳讓馬寶和胡國柱南下重新攻取廣東。
結果在韶州之戰中。
馬寶和胡國柱二人圍城數月。
在城破之時卻迎來了清軍的援軍。
最終在一場血戰后惜敗于莽依圖之手。
可是即便如此,在吳軍的強悍戰力下。
清軍依舊心有余悸,不敢乘勝追擊擴大戰果。
反而令吳世綜得以誅殺孫延齡穩定了廣西局勢。
然而即便如此,面對已經徹底穩住陣腳的清廷。
吳軍雖然戰力強悍可終究在戰略上已經被動了。
而吳三桂直到此時才如夢初醒。
開始調集主力和清軍展開戰略大決戰。
結果一場永興之戰打下來。
馬寶和胡國柱兩旬之間大破八旗!
打得清廷引以為傲的八旗兵將畏吳軍如虎。
不敢再和吳軍再戰。
原本到了這個時候。
馬寶和胡國柱只需要將永興城中的八旗兵全殲。
那么殲滅清廷一個戰略兵團的吳軍便可抽出手腳來再度攻打廣東!
而此時此刻,吳世綜在廣西,祖澤清在高廉也已經對廣東虎視眈眈。
只需馬寶在永興收獲全功。
那么數萬吳軍精銳攜大勝之威翻越五嶺。
清廷就不得不再次退出廣東。
只可惜在這個關鍵時刻,吳三桂竟然死了。
一場永興大捷竟然打出了一個虎頭蛇尾。
而吳三桂這一死,吳藩收復廣東的計劃便徹底破產。
西南數十萬吳軍在糧餉匱乏之下。
縱使馬寶、吳國貴、胡國柱等人身經百戰。
也終究無力回天!
但凡吳三貴能夠機會將兩廣徹底化為己用。
那么有了廣東的錢糧。
西南的幾十萬吳軍又何至于落得個凄慘下場?
吳藩不缺謀士,不乏良將,不少精兵。
可唯獨缺少一位有魄力的領袖。
吳三桂若是還有昔日血祭全家的勇氣和魄力。
或許這天下便能復了!
然而在天下需要吳三桂求穩的時候。
他卻為了王爵為清廷開關。
而現在在天下需要吳三桂進取的時候。
吳三桂卻選擇了求穩。
此情此景,讓吳國貴等人如何能不感到一份蒼涼啊。
“王爺,吳將軍說得有道理。”
“現在天下士民翹首以待,皆望向西南。”
“希望王爺起兵舉義,救民倒懸。”
“正所謂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這天下是上天要賜給王爺的!”
“如果王爺此時不取,他日必受反噬!”
方光琛等人連連開口,紛紛請求吳三貴起兵道。
可是吳三桂卻是絲毫不為所動道:“本王心意已決,諸位無需再勸。”
“本王有云貴已是知足,又豈可貪得無厭?”
此言一出,眾人紛紛哀嘆了起來。
可是就在此時一道聲音卻傳了過來。
“王爺有云貴便是知足,學生認為并無不可。”
“可這云貴王爺能確保朝廷會一直留給您嗎?”
“豈不知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劉玄初悠悠開口直接帶著白文選進入了大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