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童聯(1)

大名鼎鼎的莫宣卿

唐代的莫宣卿,是廣東封川人。十七歲時就中了狀元,被譽為“嶺南八大才子”之一。

莫宣卿七歲時,曾作過一首表示志向的詩:

英俊天下有,誰能佐圣君?

我本嶺南風,豈同凡鳥群。

此詩流傳開來,莫宣卿被稱作神童。

有一位姓梁的知縣,路過封川,很想見識一下這位神童,就去了莫家。到家門前時,有人通報:“梁大人到!”莫宣卿便很禮貌地出來迎接,還行了大禮。

梁知縣問:“你就是大名鼎鼎的莫家公子嗎?”莫宣卿回答說:“是,大人。”知縣一聽,想,我說你大名鼎鼎,你一點不推讓就接了過去,好大的口氣。便出了個上聯責問道:

廿日小孩豈稱大?

“廿”、“日”、“大”三個字合在一起為“莫”。莫宣卿心想:“大名鼎鼎”又不是我說的,你為何奚落我呢?于是對下聯道:

三兩木頭不成官。

禮尚往來,小莫宣卿把“梁”字也給拆了開來:“三”、“刅(辦字不出頭)”(商業上“兩”字的俗寫)和“木”。梁知縣終于知道了莫家小孩的聰慧、機敏,逢人便說,莫宣卿夠得上“大名鼎鼎”。

東坡幼年改對聯

蘇東坡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學識淵博,才華橫溢。其少時勤奮好學,聰明過人,七歲知書,十歲能文,同齡伙伴無人能及。小蘇軾有時不免沾沾自喜,竟在門前帖了這樣一副對聯:

識遍天下字

讀盡人間書。

幾天以后,一位老人專程前來,對東坡說:“老朽近得一書,多有不識,特來請教。”說著拿出書讓東坡看,東坡接過一看,大驚失色,滿紙文字能認得的竟然寥寥無幾,他面紅耳赤,當即向老者長揖,表示歉意。老人走后,他把那對聯各添了兩個字:

發憤識遍天下字

立志讀盡人間書。

從此,東坡專心苦讀,終于成為了一代文豪,所作華章流傳千古。

張適名句妙對學士

北宋時,有位才子名叫張適,從小熟讀四書五經,尤其喜歡詩文。六歲時就能作詩,也能和大人一起屬對。

一天,張適正在洗澡,經過一番熏蒸、浸洗后,面貌一新:小臉蛋紅撲撲的,如同出水芙蓉一般。這時,家里剛好來了一位學士,見到小張適的樣子,十分喜愛,隨口說出一句上聯:

書生沐浴,日新日新日日新。

上聯出自《禮記·大學》:“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币馑际钦f小孩洗過澡后,鮮艷可愛,煥然一新。

張適聽了,立時想到了出處與意思,想了想后答道:

學者功夫,時習時習時時習。

下聯出自《論語·學而》:“子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以《論語》對《禮記》,以推陳出新對溫故知新,工巧而敏捷。學士聽了,驚異不已,感嘆道:“這個小孩真是奇才!”

小丫環與馬遠斗對

馬遠位列“南宋四家”,成就斐然。然而他小的時候頑劣不堪,很討厭讀書。

一天,馬遠偷偷溜出學館,跑到水塘邊,攀柳折枝,逐魚攪水。正玩得開心,鄰家的一個丫環擔著兩只水桶走了過來。馬遠怪她攪了興致,便想嚇一嚇她。等那丫環打滿了水挑起要走時,一躲在樹后的馬遠突然大叫一聲,嚇得那姑娘跌坐在地,水灑了一身。馬遠還不甘休,裝腔作勢地喊道:

挑水丫頭誰家女?

沒想到那丫環也會對詩,她低著頭回敬了一句:

混賬小子隔墻人。

馬遠想不到這丫環居然很有才氣,又出一聯吟道:

翠蘆碧荷,且問你誰人栽就?

這時,丫環已經重新把水打滿,挑起水桶,邊走邊說道:

綠蓼紅蕖,原是它天然生成。

馬遠聽了又是一驚,還想再開口,那丫環已頭也不回地走了。

馬遠碰了釘子,無精打采地回到了家里。正在郁悶時,窗外傳來一陣笑聲。他探頭朝外一看,原來剛才那個挑水丫環,隔墻踏梯,正拽著他家墻邊的桑枝摘桑葚呢。他正愁沒機會報復那丫頭,于是立即大咳一聲,高聲質問道:

南院北鄰近居,偷摘人家桑椹子,該也不該?

丫環見是他,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地對道:

東游西逛瞎混,不讀古今圣賢書,羞也不羞。

一句話說到了馬遠的瘡疤上,馬遠羞得啞口無言。

從此以后,馬遠一改常態,專心讀起書來。后來,不但在詩文方面卓有成就,還畫得一手好畫,與名家劉松年、李唐、夏圭并駕齊驅,被尊為“南宋四家”。

啞巴開口是對聯

宋朝時,福建浦城有位才子叫黃鑒,到七歲時還不會說話,人們都以為他是啞巴。為此,他的家人四處求醫,但收效甚微。

他的祖父見他長得俊秀可愛,特別寵他,經常帶他游山玩水,耐心同他說話,教他識文斷字,也常常吟詩作對讓他聽。黃鑒總是很認真地聽著,微笑地點頭。很多人都說黃鑒的祖父跟一個啞巴費工夫,根本就是“對牛彈琴”,不會有作用。

一天,發生了件很奇怪的事。黃鑒的祖父領著他走到了一處池塘,祖父見池水清亮,景象優雅,心中頓生感慨,于是脫口吟出一個上聯:

水馬池中走

水馬是一種四條腿的動物,常浮在水面上,游得飛快。祖父還在思索著下聯,站在一旁的黃鑒竟然開口應對:

游魚波上浮。

祖父欣喜若狂,簡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環顧看了看四周,確定沒有別人,這才相信真是黃鑒說的。他驚喜萬分,領著孫兒飛一樣地跑回家,把消息告訴了家人-黃鑒會說話了,而且第一句話竟是對聯,這件奇聞立刻在遠近傳開了。

窮孩子巧對鄉博士

汪應辰,南宋時人,祖籍江西玉山。五歲就能讀書,但家貧無錢入學,只得去借書來讀;晚上沒有燈油,就以火焰照明,夜以繼日,十分刻苦。

十歲時,汪應辰已能寫詩。一天,他偷偷來到學堂邊上觀看。不料被一個自謂博學的鄉博士看見了。他一直看不起家窮的汪應辰,常常取笑他。這時,立即逮住了小應辰,出了個上聯讓他應對:

韓愈十三能為文,今子奚若?

應辰不假思索,立即回敬道:

仲尼三十而論道,惟公其然!

汪應辰的機智、以牙還牙,讓一班鄉博士面面相覷,瞠目結舌。

汪應辰自此更加努力,十八歲時,即在京城奪魁,高中狀元。后官至吏部尚書,人稱“玉山先生”。

解縉智對曹尚書

解縉是明代翰林學士,自幼聰慧,七歲時即能詩善對,聞名遠近。當時的一名曹姓尚書聽說解縉后,就派人把他接到了府上,想考一考他。

解縉年紀不足十歲,其貌不揚,穿著童稚。曹尚書有意展示自己的博學,便出了一句上聯:

小犬入門嫌路窄

解縉耳聰目明,知道老尚書在取笑自己,便針鋒相對答道:

大鵬展翅恨天低。

曹尚書十分驚訝,又指著堂下石獅出對,說:

石獅子頭頂焚香爐,幾時得了。

解縉不假思索,旋即對出下聯:

泥判官手拿生死簿,何日勾銷。

曹尚書心下佩服不已,又指天空,出對說:

天作棋盤星作子,誰人能下。

小解縉毫不畏懼,手指大地對答:

地為琵琶路為弦,哪個敢彈。

二人你來我往,唇槍舌劍,不分高下。老尚書居高臨下,咄咄逼人,解縉則才思敏銳,不輸名人大家。一段聯林趣話,珠聯璧合,無可挑剔。

張居正與爺爺屬對

張居正幼時好學,遇到問題,總是一直追問不停。

有一次,張居正追問祖父一個問題,不停地問,一直把祖父問得啞口無言。祖父無奈道:“你這孩子,真是打破砂鍋問到底,你還要問砂鍋能裝幾升米吧?”

小張居正用祖父曾說過的話,反駁道:“是呀!您老人家不是常對我說,‘學問學問,不懂就問’嗎?”

孫子這么一說,老人只好順水推舟,說:“對!對!學問學問,不懂就問;不學不問,就無學問,你千萬不可不懂裝懂?!闭f完,哈哈大笑。

二人的說笑聲很大,驚得窗外樹上的蟬蟲呼地一聲飛跑了。祖父借題發揮,摸著孫子的頭,告誡他說:“孩子,‘知了,知了’,做學問可不能一知就了?。 ?

張居正點點頭,又想了想,把爺爺的話語編成了一副對聯,吟道:

學問學問,必須既學又問。

知了知了,不可一知就了。

祖父聽了頻頻點頭,乘興接了一句:

莫做燈籠千只眼

張居正接口答道:

要當蠟燭一條心。

祖孫兩人喜滋滋地樂開了花。

張居正管官

一天。張居正和幾個伙伴一起玩游戲:用竹椅當轎子,張居正坐在上面,讓幾個孩子抬著他走。這時,荊州的府臺經過這里,幾個孩子嚇得驚慌失措,張居正說:“不要怕,讓我來對付他們?!?

府臺的儀仗隊很快就到了近前,差役讓他們到別處去玩。張居正站起來說:“他是官,我也是官,為什么一定要我讓他?”府臺在轎中聽到這話,便走出轎來說:“你知道我是什么官?”張居正說:“誰不知道你是荊州的府臺,可你知道我也是一個官,是管官的官?!备_見眼前這個小孩口氣狂妄,便想給他個教訓,于是說道:“我出一個對子,你若對得出,我就給你讓路;對不出,你給我讓路。你看如何?”張居正點頭同意。府臺便說出上聯:

大老爺,八抬轎,頂天立地。

張居正立即對道:

小童生,一支筆,定國安邦。

府臺一聽,吃驚不已,認定這孩子必是奇才,遂令差役繞道而行。

真神童

李開先是明朝的文學家。一次,他的爺爺做壽,宴請了當地很多鄉紳名流赴宴。李家張燈結彩,熱鬧非凡。此時的李開先只有七歲,跟隨父親李淳應酬來賓。在祝壽的客人中,有一個田進士,看到小開先眉清目秀,舉止文雅,非??蓯?。他早聽說這孩子三歲學字,五歲背詩,七歲就能做文章,心中半信半疑。今日見了,很想當面考考他。

宴席結束后,趁眾賓客還在,田進士就請李淳帶兒子出來玩。小開先跟著父親來到客廳。田進士請他對對。小開先說:“我字還不識幾個,怎能對楹聯,怕要叫前輩恥笑了?!?

田進士笑著說:“無妨,無妨,試試看!”說著隨手寫出了上聯:

墻邊柳,枕邊妻,無葉不青,無夜不親。

小開先聽了,一時啞然。這時,他看見房檐下掛著幾只鳥籠,里邊的百靈、畫眉鳥跳上跳下,很是歡快。他心里一陣高興,于是工工整整寫出了下聯:

籠中鳥,倉中谷,有架必跳,有價必糶。眾賓客見了贊不絕口,田進士大笑著連聲說:“神童,真乃神童!”

王汝玉七歲對其父

曾參與編修《永樂大典》的王汝玉博聞強記,自幼便有才名。

王汝玉七歲那年冬天,下了場雪,太陽出來后,房檐上的積雪被曬化了像雨水一樣滴下來。他的父親即景出上聯道:

日曬雪消,檐滴無云之雨。

王汝玉對曰:

風吹塵起,地聲不火之煙。

樓上之樓井中之井

王洪是閩中十才子之一。官至翰林院檢修,曾參與修撰《永樂大典》。王洪小時聰明多才。一次,他家中在舊屋上建造新樓,有人見了即景吟聯一副:

地樓上起樓,樓間無地。

聯內連用三個“樓”字,首尾兩字又相同。王洪聽了覺得出對很好,他看了看天井的井,順口對出下聯:

天井中開井,井底有天。

旁人一聽,齊聲叫好。

唐伯虎幼時對來客

唐伯虎自幼機敏活潑,十分好學,雖然年紀不大,但是成詩屬對的技巧在家鄉吳縣一帶已經很有名氣。

一次,唐家有客人來訪。父親拿出甜瓜和炒豆待客,唐伯虎在一邊侍立。來客見他年幼乖巧,很是喜歡,又早有耳聞唐伯虎的聰慧,于是出聯試他。結果,來客出一聯,唐伯虎對答一聯,從五言到七言再到九言,唐伯虎都對答如流??腿四芟氲降膶β撘讶空f出,卻始終難不住唐伯虎。這時,唐父見朋友已面露窘色,立即解圍道:“虎兒,讓叔叔休息片刻再教你,快讓叔叔吃個甜瓜潤潤嗓子!”來客接過甜瓜,凝視了一下,然后笑著說:

甜瓜切破,分成兩片玉玻璃。

聰明的唐伯虎立刻想到這句即興聯按平仄劃分是下聯,那當然要有合適的上聯才行。他煙波流轉,看見了桌上的炒豆,高興地對道:

炒豆捻開,拋下一雙金龜甲。

何孟春手不釋卷

何孟春,字子元。明代弘治年進士。師從著名詩人李東陽,在李東陽的指點下,學業一日千里。

何孟春從小就聰明伶俐,極愛讀書,心無旁騖地隨李東陽做學問。李東陽家中藏書極多,何孟春如魚得水,日日在知識的海洋中徜徉,樂不思蜀。李東陽不僅教授他知識,還教給他很多做人的道理。一天,何孟春在李東陽的書房中查閱資料,李東陽出了一個上聯要何孟春應對:

手頭無錢不為貧

何孟春看了看滿屋的藏書信口對道:

架上有書便是富。

李東陽聽了笑著不住點頭。過了幾天,中秋節來臨,師生二人在窗前賞月。但見星月皎潔,銀河在天。李東陽感慨道:

窗上一輪明月,這般清趣少人知。

何孟春若有所思,徐徐應道:

案上幾部詩書,那里精微皆自得。

李東陽聽了非常欣喜。從此著意栽培何孟春,何果不負重望,于弘治丙辰科高中進士。

李東陽妙語成對

李東陽為明代天順年間進士,官至禮部尚書。其自幼非常聰慧,相傳六歲時即被明英宗召見。在皇宮門前,由于門檻高,小東陽很難跨過,皇上笑道:“書生腳短?!毙|陽立即對曰:“天子門高?!边M宮后,皇上有意為難他,便指著桌上的一盤螃蟹出了一聯:

螃蟹一身魚鱗

東陽脫口對道:

蜘蛛滿腹經綸。

皇上頷首贊許。東陽高才嶄露頭角。

若干年后,李東陽成為天子門生,官居高位。一些新科進士到李府拜會,有位進士尊稱東陽為“閣下李先生”,東陽心動,出了一聯:

庭前花始放

上聯并不難對,然而眾進士都很拘謹,不敢輕易應對。東陽見狀笑道:“剛剛不是已經有人對出了嗎?”此言一出,眾人一頭霧水,原來東陽所指的就是進門之時一位進士所說的“閣下李先生”。“庭前花始放”與“閣下李先生”字字成對,而實質文義毫無關聯,正是對聯中的“無情對”。眾人釋然,無不為東陽才情折服。

曹宗七歲對漁民

明代孝宗年間,廣東饒平出了一個神童叫曹宗。曹宗七歲就能對對聯,曾經有人出對“五月五,九月九,端陽重陽”,曹宗隨口答“上旬上,中旬中,朔日望日”,思維之敏捷,令人贊嘆。

一次,小曹宗到海邊去玩。一個漁民認出了他,有意考考他。便說:“你若能應我的對,我送一條大魚給你?!庇谑悄畹溃?

沙馬鉆沙洞,沙生沙馬眼。

漁民的上對中,嵌入了魚名“沙馬”。這樣下聯也必須有動物名相對。曹宗想起了水牛在塘中洗澡,即對道:

水牛食水草,水浸水牛頭。

見曹宗沒有被難倒,漁民立即揀了一條重達十幾斤的大馬鮫魚給他。他想著曹宗肯定拿不回去,沒想到,曹宗不慌不忙地用繩子拴住魚腮,放到水溝當中,拖了回去。

一天晚上,曹宗正在洗澡,這時一個更夫慌慌張張跑到曹家,聽說曹宗在洗澡,就隔著窗戶向曹宗喊話。原來,這個更夫打錯了更,守城監史罰他對對聯,如果對不上,必要打上幾十大板。更夫沒讀過什么書,于是跑來找曹宗幫忙。

曹宗問更夫上聯是什么,更夫說:“是‘東樓三,西樓四,更鼓朦朧,朦朧更鼓’。”曹宗沒了聲音,不一會兒,隔著窗戶大聲對道:“南斗六,北斗七,諸星燦爛,燦爛諸星。”更夫聽了,立刻重復了幾遍,確認記住了,千恩萬謝而去。

在老虎頭上捉虱

嘉靖年間,丞相方獻夫位高權重,被時人稱作方國老。

方國老辭官回歸故里那年,為了彰顯威風,在家鄉大興土木,修建方大夫祠,并立大木牌,上寫一條告示:“凡路經此處者,一律拘捕,罰做雜役一日?!狈絿鲜浅⒁黄反髥T,出此告示,讓鄉人敢怒不敢言,不少人被抓后只有干活。

消息傳開后,附近的小孩子們都很不服氣,但又不敢明說。惟有十一歲的莫奇膽識過人,決心在老虎頭上捉虱子。

這天一大早,莫奇故意從修建方祠的工地經過,方國老的仆人沖過去就把他拉住了,告知要罰做苦工一天。莫奇問:“你們這樣任意拉人、罰人,還有沒有王法?”

“這就是王法!”仆人指著木牌說。

“這個玩藝兒誰都會做,要拿圣旨來才是王法?!?

“你小子嫌命長了是不是?給我捆起來。”仆人不耐煩地嚷道。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监利县| 河东区| 福鼎市| 云林县| 宁德市| 尉氏县| 龙游县| 吉水县| 邓州市| 大渡口区| 萨迦县| 琼结县| 沙坪坝区| 德安县| 奉贤区| 全椒县| 双城市| 叶城县| 浦县| 会宁县| 吉隆县| 和硕县| 五指山市| 孟津县| 湘西| 江津市| 涿鹿县| 沁阳市| 清原| 淮阳县| 曲水县| 苍山县| 丁青县| 莎车县| 乌兰浩特市| 察哈| 达拉特旗| 通江县| 花莲县| 临城县| 凉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