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游玩
- 大唐:救命,我爹是李賢!
- 罪孽9999
- 2089字
- 2024-08-19 10:00:00
一只只大雁送出來,雜役滿面堆笑,不帶半點心疼。
反正是天后命令司農(nóng)寺鉤盾署送來大雁,又不花芙蓉園的錢。
鉤盾署養(yǎng)雞鴨鵝豬等供應(yīng)光祿寺跟內(nèi)宮,大雁也是自產(chǎn)的,沒幾個錢。
李恒笑了:“又不是要去販賣大雁,拿那么多干嘛?兩只就足夠了。”
不差錢的世子,還會稀罕占一點點便宜?
再說,拉一車大雁回東宮,會被外人笑死。
“一人一只,權(quán)當(dāng)出來玩的紀(jì)念,反正也是九娘親手射中的。”
李恒讓洪中送了一只大雁給盧氏的丫鬟。
莫名其妙地,李恒看到盧九娘的臉上多了點粉色。
激動個啥,李恒才八歲,心有余而力不足,就不可能有什么早熟的想法。
某個靈活的胖子說了,他十二歲才早熟。
至于女子,就真不好說了。
前世李恒曾見過背著親生娃娃談戀愛的奇景,可不是什么弟弟、妹妹。
盧九娘終于開口:“那么多大雁不要,你不覺得虧?”
李恒笑呵呵地回應(yīng):“從實際層面來說,我不缺這點錢,射雁也只圖好玩。”
“再說,你不知道,理論上,芙蓉園還是東宮的產(chǎn)業(yè)。”
這話可沒吹牛,天皇當(dāng)年把芙蓉園賜給太子李弘,李弘死后卻沒有明確收回,李賢也不敢擅自接收,但法理上芙蓉園現(xiàn)在確實隸屬東宮。
可惜,李恒還不能名正言順地接管芙蓉園,要不然拉一群胡姬天天來芙蓉園跳舞,一定能吸引更多游客(老蛇皮)。
現(xiàn)在的芙蓉園,唱的什么歌、跳的什么舞啊!
真是的,《癢》不問世,哪能引來更多批判的人呢?
再搞一搞透視裝的舞蹈,就不信長安城不轟動。
盧九娘審視了李恒一眼:“別的層面呢?”
李恒負著雙手,四十五度角仰望晴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盧九娘拋了個白眼:“裝!”
不管怎么說,隔閡已經(jīng)打破,氣氛就融洽多了。
輕快地走到一個攤子前,盧九娘被皮影的活靈活現(xiàn)、炸雷似的唱腔吸引了,李恒看得直搖頭。
不是皮影與關(guān)中唱腔不好,就是故事太過于老舊,都不知道講了多少代,現(xiàn)在還是唱鴻門宴。
傳統(tǒng)技藝不可丟,但唱詞、故事可以適當(dāng)更新嘛。
許久,盧九娘才離開皮影攤子,走到面人攤前。
一個個大大小小的面團,在莊戶人家手里很快捏成公雞、狗、牛等形狀,活靈活現(xiàn)的。
“咋不捏金絲猴?”李恒好奇地問。
關(guān)中的金絲猴比較乖巧,絕對不是峨眉山的潑猴能比較的。
一只活靈活現(xiàn)的金絲猴面人,幾下就出現(xiàn)在李恒面前,喜得李恒眉開眼笑。
不管心理再怎么成熟,生理上,李恒還是個孩子,對面人沒有多少抵抗力。
這種不算復(fù)雜的面人,一文錢一個,在李恒看來很便宜。
捏得十五個賣出的話,這個莊戶大概抵得其他出苦力的庶人了。
“哪有你這么算的?”盧九娘耿直地糾正了李恒的錯誤觀念。“遇上風(fēng)吹雨打得歇業(yè),遇到無人問津的時候可能一個都難賣出去。”
李恒點頭認(rèn)錯。
但這不是李恒的見識問題,許多人照樣這么算。
只見賊吃肉,沒見賊挨揍。
一個個見店鋪生意好時兩眼發(fā)綠,卻看不到店鋪倒閉關(guān)張時東家的眼淚。
“難得你陪我老半天,我請你一個面人。”李恒笑嘻嘻地開口。
出乎李恒意料,盧九娘沒有選色彩斑斕的孔雀之類,而是選了主體顏色為灰黑的布谷鳥。
“怎么挑了這個?孔雀不美麗么?”
李恒隨口問了一句。
盧九娘平靜地回應(yīng):“布谷鳥孤傲,且能提醒農(nóng)人耕種,比百無一用的孔雀強多了。”
從這個角度說,倒也挺有理的。
與盧九娘分別后,騫辭玉微笑著提醒:“世子,這位范陽盧氏的小娘子,心思不小哇。”
這一點倒是真的,她刻意提起布谷鳥,是在向李恒表示,如果可能,她會協(xié)助治理。
嘖嘖,現(xiàn)在有一個武則天,未來有一個太平公主,再加一個盧九娘,三個女人一臺戲,以后會有多熱鬧?
權(quán)力是有限的,誰多爭了一塊,別人必定少一塊。
-----------------
“世子,我們在芙蓉園內(nèi)外打探過了,盯著你的人可不少。主要是天皇、天后那頭的人,估計是擔(dān)心你的安危。”
“一撥是京城口音,暫時沒查到背后的關(guān)系,盲猜是韋曲那頭的。”
“奇怪的是,另一撥同樣口音的人,在隱隱壓制前頭這波人。”
洪中領(lǐng)著少年團的章懂尚、季當(dāng)先回來稟報。
至于其他零散勢力,洪中覺得,暫時不用操心。
李恒的小手指在案面上撥弄,笑了一聲:“韋曲也不是鐵板一塊啊!”
不是所有韋曲子弟都愿意陪著廬陵郡王妃跳長江的,廬陵郡王妃有好處時他們也沒沾光,就別想著共患難了。
李恒遺憾地嘆氣:“可惜了,我等著他們出手呢,結(jié)果沒人動,給他們機會也不中用啊!”
李恒游芙蓉園,除了應(yīng)付相親,更想以身為餌,吊出一些居心叵測的人物。
洪東輕聲稟報:“世子,少年團的體力、紀(jì)律初見成效,我覺得應(yīng)該分成兩批。十一歲以下暫時保持體力訓(xùn)練,兼顧讀書;十二歲以上開始練木刀木槍,相互對抗。”
十一歲以下倒是沒啥好說的,十二歲以上還是發(fā)育年齡,有傷勢會不會影響成長?
魏晃笑道:“殿下特意撥了侍醫(yī)等一批人,專門為少年團保駕護航,絕對不能讓他們出大問題。”
潛臺詞:小問題總是難免的。
李恒點頭:“十二歲以上,讀書也得跟上,不能荒廢了。”
少年團的出身,導(dǎo)致他們個個都讀過書,區(qū)別是讀多讀少而已。
李恒并不希望精挑細選的少年團只能養(yǎng)出一些莽夫,能文能武才是最好的。
騫辭玉開口:“下官在下值后,也可以抽時間給他們講課。”
挺好的,孔門之后的名聲,還是很有說服力的。
“率更丞辛苦,日后定當(dāng)厚報。”李恒畫餅。
沒辦法,對騫辭玉這種出身來說,談錢是在羞辱人,談權(quán)李恒暫時夠不著他這品級,只好先承諾了。
總不能說,騫辭玉的付出,李恒理所當(dāng)然笑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