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劉永德早早地來到了正陽門外。
這里聚集著大量的挑夫,他們原本靠挑柴為生。不過隨著柴火生意被蜂窩煤沖擊,許多人未來會因為活計而發愁。
劉永德站在一塊高石上,高聲喊道:“諸位鄉親,劉記煤行現招募挑夫,每日工錢三十文,包一頓午飯!有意者速來報名!”
話音剛落,人群頓時騷動起來。
三十文一日的工錢,在神京城中已算不錯,更何況還包一頓飯。很快,劉永德面前就排起了長隊。
“東家,我力氣大,能挑一百斤!”
“東家,我在南市干了十年挑夫,熟悉每一條街巷!”
劉永德笑著點頭,一一記下他們的名字和住址。不到一個時辰,他就招到了五十名精壯的挑夫。
不是不想招募更多,只是生意剛鋪開,步子太大容易扯到蛋。
“諸位,今日就開始干活。每人先領二十塊蜂窩煤,走街串巷去賣。賣出一塊,提成一文錢,賣得多,賺得多!”劉永德高聲宣布。
挑夫們頓時興奮起來,紛紛摩拳擦掌。他們原本就是靠力氣吃飯的人,如今有了新的生計,自然干勁十足。
很快,神京城的大街小巷里,多了許多挑著蜂窩煤叫賣的挑夫。他們的吆喝聲此起彼伏,引得百姓們紛紛駐足購買。
“蜂窩煤,十文一塊,耐燒又便宜!”
“大娘,買一塊試試?保準比柴火好用!”
經過昨天購買蜂窩煤的百姓們試用,蜂窩煤早就順著街頭巷尾的口口相傳,在南市這片地傳開了。
“張嬸子,這煤真不賴!一塊能燒小半天,還沒煙!”
“李大哥,我家灶上試了,火旺著呢!”
如今見有人送貨上門,百姓們更是樂意嘗試。一時間,蜂窩煤的銷量再次暴漲。
口碑效應下,蜂窩煤的銷量迅速攀升。不到晌午,挑夫們紛紛回鋪子補貨劉記煤行的存貨售罄,劉永德再度到工部作坊進貨。
負責此事的趙主事很好奇:“劉掌柜,你前日進的貨都賣完了?”
劉永德道:“已經售賣完了,眼下我鋪子里全是等貨的挑夫和百姓,我要再進貨。”
有收入上門自然是好事,趙主事立馬批了一批蜂窩煤給劉永德拉回去,蜂窩煤再度開始火爆銷售。
劉永德感受到了朝中有人好辦事的好處,這生意如此火爆,也不見蛟龍幫來砸場子。
他甚至看見南城兵馬司主動派出兵丁來維持秩序,這在以往可是很少見的情況。
想來也是,聽說蜂窩煤之事是成王殿下一手策劃的,有朝廷認可和背書。蛟龍幫還算聰明,沒敢作亂,不然十個蛟龍幫也給他掃平了。
說起來,成王殿下剛開府成婚不久,似乎很年輕。
劉永德想起那位大人年輕得可怕,不由得聯想到一種可能,難道那位大人就是……
劉永德不敢說出那位大人的名字,但他幾乎確定了那位大人的身份。
此時劉永德內心里想要爆一句粗口:直娘賊,原來老子抱的大腿這么粗。
隨著劉記煤行的生意鋪開,蜂窩煤的銷量一日高過一日。
劉永德很快擴張了自己的生意規模,他不止在南市多增設了三個鋪面,還在東市和西市新開了兩家鋪面。
與此同時,走街串巷的挑夫隊伍也迅速增加至千人。他們挑著蜂窩煤,在那些小街小巷子里叫賣,效果相當不錯。
因為蜂窩煤的使用效果相當好,早在把百姓的口口相傳聲中流行在神京城的家家戶戶。
直到這個時候,神京城的柴火行業才受到了大規模沖擊。
神京城的柴行一片愁云,掌柜和伙計們唉聲嘆氣。
南安郡王府的管事胡宏匆匆趕到郡王府書房,向鄭思齊稟報:“王爺,今日柴行生意跌了七成,再這樣下去,咱們的鋪子怕是撐不住了……”
鄭思齊面色陰沉,手中捏著一塊烏黑的蜂窩煤,半晌才道:“此物成本幾何?可曾打探清楚?”
胡宏苦笑:“工部將配方捂得嚴實,咱們的人只知道是用煤末混了黃土,但具體比例卻試不出來。
況且……如今滿城都是劉記的挑夫,價格壓得極低,咱們就算仿制,也爭不過啊。”
鄭思齊冷哼一聲:“爭不過也得爭!去告訴柴行的掌柜,明日開始,柴價降三成。
另外,派人去查查這劉永德的底細。”
胡宏欲言又止,最終低頭應下。
另一邊,成王府內。
明昀聽完蔣子涵的匯報,輕笑一聲:“鄭思齊倒是沉得住氣,竟沒直接找劉永德的麻煩。”
蔣子涵道:“南安郡王府素來謹慎,怕是顧忌工部背后有殿下撐腰。”
明昀不置可否,轉而問道:“劉永德如今如何?”
“他動作很快,已在東西兩市租下鋪面,還雇了挑夫走街串巷叫賣。”
蔣子涵笑道,“此人確實有些本事。”
好消息不止這一個,賈母那邊請客看戲,邀請了一堆神京城勛貴之家的夫人們一起看戲,也順帶讓她們注意到了這形狀特質的蜂窩煤。
一般達官貴人家中用的都是高檔的木炭,產量少不說價格還貴。
這些勛貴之家的夫人們大多都有管家之權,最是明白各自府邸上每年因為木炭柴火之事花費的銀兩。
晴雯那日就和明昀說過,榮國府光是買高檔的銀骨炭就花費了一千六百兩。
雖然說賈府負責采買的管家在這里面沒少貪,但也證明了炭火價格之昂貴。
如今工部推出的這蜂窩煤價格比傳統木炭便宜不說,看起來似乎更加方便,于是這高檔蜂窩煤就這樣被推銷出去了。
為了搶到這高檔蜂窩煤,這些達官貴人之家都直接去工部要貨。而那些沒這個門路的,就只好去劉記煤行訂貨。
更加意想不到的是,蜂窩煤的流行,幫兩個群體解決了燃料問題。
一個是酒樓攤販,尤其是攤販們。
以前攤販們支起早點攤和茶水攤位最費錢的就是這柴火錢,但自從蜂窩煤流行之后,燃料的成本下降了。
這些攤販們的生意也就更好做了,收入也就更高了。
另外一個群體是京官們,沒錯,就是那些五六品、七八品,連永定河的里王八都比這些人少得多的京官們。
大夏朝的官員們薪水還不錯,本朝太祖認為前明就是因為對官員太苛刻,才導致土木堡之變的時候沒有大臣肯站出來匡扶社稷,從而天下傾頹。
所以創立大夏朝之后,太祖給官員們漲了一波薪水。然后歷代皇帝這個添一點,那個加一點。
如今一個六品京官年俸是一百五十兩銀子,此外還有俸米一百二十斛,以及公費銀兩每月五兩銀子左右。
照理說俸祿變高了,京官們的生活水平也該變高才對。
但其實不然,比起普通百姓,京官們的開銷更大。請仆人、坐轎子、來往應酬,哪個不需要銀子?
更別提神京城房價貴得離譜,朝廷又不包住房,很多京官都是租房子住。
而神京城中柴火價格如此之高,也不是這些神京城的官員們能夠承受的。
在太上皇當政年間,曾發生一個六品官因為家里買不起炭火而被凍死的事件。
最后太上皇實在看不下去了,推出了柴火補貼政策,但對解決官員們日益高漲的供暖和燃料需求來說,仍然是杯水車薪。
所以蜂窩煤一推出,最高興的反而不是百姓們,而是這些神京城中低層的官員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