鴛鴦是聰明人,原先陪嫁名單里定的就是她。
只是她知道太多賈府內宅之事,再加上舍不得老太太,這才把機會讓給晴雯。
如今得了明昀之命,關鍵時候也不失為一條退路。
這邊林黛玉來了:“臣女拜見成王殿下。”
“免禮。”
明昀示意林黛玉坐下:“本王常常聽父皇說起你父,言他在揚州的作為,多有感嘆。
你可有時常去信,給你父問安?”
林黛玉答道:“倒也是去了信的,只是不多。”
“這哪能行啊?”
明昀道:“林鹽政在揚州為國事操勞,你可要時常與他通信,說說自己的情況。
讀了哪些書,有什么好玩的事情,都要與他分享。
否則傳出去,還以為國朝虐待功臣之女,傳出去不好聽。”
說罷,明昀轉頭對鴛鴦道:“改日和老太太說,讓她盯著點,起碼一個月去信一封。
本王到時和父皇請旨,可用朝廷驛道傳信,穩妥一些。”
鴛鴦拱手稱是,表示自己記下了。
明昀又對林黛玉說道:“若有任何需要幫助的地方,可差人來成王府找本王,能幫的本王一定幫。
林鹽政為國事操勞,本王既為賈府之姻親,也合該照顧好他女兒。”
這話說的,和三國時期那個阿瞞說的汝妻女吾養之,汝勿慮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林黛玉拜謝:“多謝殿下關照,臣女感激不盡。”
她的內心有些小小的顫抖,沒想到自己和明昀的第一次對話,會是在這個場合以這樣的方式展開。
想著想著,又想到遠在揚州的父親,不由自主的流出了眼淚。
賈元春見狀連忙遞過手帕:“妹妹這是想父親了,好在殿下關照,日后可常常通信往來。”
林黛玉再次拜謝,才由丫鬟攙扶著下去了。
看過戲,又用過晚膳,明昀和賈元春也該回去了。
在門口明昀還拉著賈寶玉的手戀戀不舍:“寶玉,日后有空可來成王府坐坐,本王可要好好考教你的學問,看看你有沒有進益。”
賈寶玉怔怔的不說話,后腦勺就挨賈政了一巴掌。
“孽畜,殿下在問你話呢!”
賈寶玉身體一顫,只能拱手答應:“多謝殿下,寶玉必然用功讀書,不讓殿下和娘娘失望。”
“這就好這就好。”
明昀滿意的點點頭,和賈府眾人揮別,坐上馬車回府去了。
賈元春今日是高興極了,回門看望家人,丈夫又疼愛自己的胞弟,對祖母和家父都禮敬有加。
對一個女人來說,已經沒有什么比這更幸福的時候了,再有估計就是為丈夫誕下子嗣的那個時候了。
“爺,今日鳳嫂子來找我說,祖母有意讓迎春探春其中一人嫁進王府,爺可中意哪個?”
“你的意思呢?”
“妾身自然是同意了的,若殿下喜歡,妾身可安排此事。”
明昀握著賈元春的柔夷道:“不急不急,若是傳出去,旁人還以為爺貪花好色呢!”
說罷,明昀在賈元春耳邊悄悄的說上一句。
賈元春登時羞得臉頰通紅:“爺,妾身不來了。”
“那怎么行?爺我就愛這一口,回去咱們就試試……”
且不說明昀和賈元春試了什么姿勢,待到第二天,明昀又陪著秦可卿一起回門。
相比奢華的榮國府,秦府顯得寒酸許多。
明昀也知道秦府為了這樁婚事幾乎掏空了家底,于是命人挑了許多賞賜的珠寶玩物,又裝了五大箱一起送過去。
秦可卿雖然非常感動,但還是說道:“爺,這些東西怕不是犯忌諱?”
“這有什么?”
明昀道:“若是皇家娶一女子讓人破產,這皇家顏面何在?”
雖然說娶秦可卿的時候,內廷還專門送了聘禮。但那些聘禮又被加入嫁妝里,隨著秦可卿來到成王府。
秦家是忙活一頓什么都沒留下,還倒貼進秦家的積蓄。
所以明昀說的倒也不錯,若不補貼秦家一些,傳出去這話也不好,宮里也臉上無光。
在秦府就沒賈府那么多事了,秦業為官本就膽小謹慎,對明昀那也是恭恭敬敬的。
秦鐘的性格也是軟弱,對于明昀安排他到榮國府和賈寶玉讀書一事也沒有任何抵觸。
更何況他在大婚那日也是見過賈寶玉的,兩人相談甚歡。如今能和寶二爺一起讀書,正合他心愿。
明昀則認為,相比賈寶玉,秦鐘有些可取之處。因為秦業管教還算嚴厲,秦鐘讀書也是上進的。
雖然性格有些軟弱,但男人嘛,總是要成長的,歷練一番總能有所收獲。
同在工部坐衙,明昀自然和秦業聊起工部的部務。
明昀道:“前日里,李老尚書和本王聊起工部之事,說工部尚缺銀兩。本王想了幾個法子,正好請你幫本王參詳參詳。”
說罷,明昀就把自己的蜂窩煤和奢侈品煤計劃和秦業說了一番。
秦業道:“若這蜂窩煤真有殿下所說之效果,倒也不失為一條路子。”
明昀也道:“此事須得保密,等明日回工部坐衙,需得找幾個工匠實驗一番,展示效果。”
“下官倒是有幾個靠得住的人選,保證消息不會透露出去。”
“那就好,有勞你了。”
蜂窩煤一事雖然能短暫解決工部缺銀一事,不過也改變不了國家財政緊缺的問題。
大夏朝是銀本位制度,輔以銅錢作為貨幣。但華夏大地自古以來缺銀缺銅,因此長期以來處于一個通貨緊縮的狀態。
有經濟學家說過,為什么宋朝明明經濟發達,中央朝廷依然入不敷出,最大的原因就是錢不夠。
而且宋朝權貴階層對銅制品有一種癡迷的愛,因此很多銅錢剛在世面上流通,就被人拿走融掉造了銅器,以至于銅錢越來越少。
這個分析有道理,但宋朝的情況不適用于大夏朝。
核心本質依然是華夏大地境內缺少金銀銅礦,導致經濟發達之后的經濟總量和貨幣總量的矛盾愈發凸顯。
歷朝歷代沒少為此煩惱,于是搞出了交子、寶鈔等以國家信用為背書的紙幣。但結果是更糟糕貨幣貶值問題,交子寶鈔都失敗了。
前明朱棣派鄭和七下西洋雖然被大夏朝的朝臣們批評,但實際上朱棣派鄭和下西洋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解決錢荒問題。
明面上說的是為了宣揚大明國威,但那是為了堵住一眾讀書人的悠悠之口而已。
看一個人一件事,不要看他明面上說的是什么,而是要看他具體做的是什么事。
那鄭和找錢找到了嗎?找到了,他曾到達東非,也和阿拉伯人貿易得到了一些黃金。
但找錢的任務卻依然失敗了,因為當他到達東非海岸的時候,那里的黃金就已經支撐了古埃及、羅馬、阿拉伯等強盛一時的帝國發展了幾千年,所以早就開采殆盡了。
而作為一個農業立國的國家,出了一個朱棣這樣的皇帝已經是異類。他沒有收獲,華夏人大航海的希望就此胎死腹中。
但明昀知道,國家的一切問題實際上都可以說是錢的問題。不管是錢不夠,還是分贓不均,都可以說是錢的問題。
退一萬步說,以農業立國談錢太俗,拿種地總可以吧!
把美洲大片肥沃的土地扔給西方人太可惜了,還得是讓具有種地天賦的華夏人來。
上層有錢,下層有地有糧,剩下的都是小問題。
所以大航海遲早還是要玩的,東非不行有南非,南非不行還有南北美洲。尤其是澳洲,不止有金礦,更是有高品質的鐵礦。
更何況那里地方那么大,怎么樣都能發展起來,簡直是上帝……不對,是佛祖和玉帝賜予的應許之地。
當然了,這一切都需要他能掌握國家權力才能推行。
而眼下嘛,倒是有幾個近在眼前很好的地方可以去試試看。
只是此事還得從長計議才行,否則容易橫生枝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