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季興公的后人,又是師弟,且起來吧。”
“謝陛下!”
得了皇帝的許可,曹昂這才緩緩起身。
偷偷打量了一下眼前的皇帝,穿著一身黑色燕居常服。頭上戴這劉邦發明的‘劉氏冠’,腰上配這一塊美玉。
長的倒是挺帥的,只是一副縱欲過度,看著精神很成問題。身后跟著兩個氣質看著就感覺讓人不舒服的宦官。
這人便是大漢朝的統治者,皇帝劉宏。
但是莫名的,曹昂卻覺得眼前這個青年人身上有股鄉下土財主的氣質,完全沒有一個皇帝該有的氣質。
“你們剛剛在聊什么?”皇帝一臉笑盈盈的問道。
曹昂剛想開口,劉寬急忙回答道:“臣等在說涼州事。”
“涼州……”皇帝應了一句,接著走到主位上坐定,低頭似乎是在思考。
“可有什么所得?”隨后揚起頭,一臉笑盈盈的問道。
“子脩說涼州萬不可棄,一則祖宗之土,二則要沖之地!”劉寬給曹昂遮掩了一下。
曹昂也知道皇帝面前不比別人,不能張口亂說。
皇帝點了點頭,表示認可:“雖是老生常談之言,不過小小年紀能有這份見識,也算是別具一格了!”
隨后又看向劉寬:“劉師,這個師弟不是有伊霍之志嗎?只是這點見識恐怕做不了伊霍啊。”
劉寬臉色如常,他并沒有因為皇帝知道此事而驚訝,話是在大庭廣眾之下說的,想要瞞是不可能瞞的住的。
曹昂則在心里吐槽,皇帝也聽墻根兒啊!
“不過是少年人不知天高地厚罷了,陛下不必在意。”劉寬神色平淡,并沒有覺得皇帝探聽消息有什么不妥。
“少年人有壯志是好事,”劉宏一臉贊賞,隨后又看向自己旁邊的宦官,“阿父,你說朕是不是應該賜他些什么。”
這宦官原來是中常侍張讓。
張讓躬身回答:“陛下欲壯其志,然伊尹是商湯夫人陪嫁的騰臣,霍光是冠軍景桓侯的弟弟,且兼侍奉孝武皇帝多年,乃是近臣。”
“史侯也到了求學的年紀,不如就讓他去陪史侯讀書如何?”
曹昂覺得奇怪,怎么這年頭的人都這么心大的嗎?私下談論伊霍也就算了,怎么皇帝也不諱言啊?
皇帝聞言臉上的笑容漸漸消失,劉辯已經被他接回了皇宮,只是這個兒子長年養在民間,好像有些養廢了。
反倒是一直被自己母親董太后撫養的次子,聰敏伶俐,更得他的喜愛。
只是劉辯的母家,何進與黨人交好。這兩年聲勢不小,現在連自己身邊的宦官都在為以后打算了嗎?朕現在正當盛年,他們這就急著下注了?
得讓他們知道朕的心思!
“朕幾個孩子年歲都差不多,這樣吧。皇長子辯、皇長女萬年主曦及皇次子協,皆入上林苑開蒙,著公卿之家遴選適齡子孫為陪讀。即付有司制詔!”皇帝思考了一會兒對著張讓下達了口諭。
“臣謹奉詔!”
“劉師,剛才張常侍說,伊霍皆為近臣!我看不如讓師弟也一起入上林苑吧。”
曹昂想要拒絕,他原本就不想去做陪讀。只是沒想到曹嵩那邊動作如此快,讓他措手不及。
有心開口拒絕,但是皇帝面前根本輪不到他開口。
“臣替子脩謝過陛下!”劉寬嘴里說著,有暗中扯了一下曹昂。
“謝主隆恩!”
皇帝聞言,當即哈哈大笑:“不必如此,不必如此!”
一邊笑,一邊往外走。
“老師,這……”曹昂有點急。
“你先別急!”劉寬倒是老神在在,他也不想曹昂去做陪讀近臣。
只是沒想到今日被張讓給算計了,皇帝詔命都已經下了,總不能讓他替曹昂回絕吧。
“無妨,又不是只給一個皇子做陪讀。你沒聽到是兩個皇子一起開蒙嗎?”
“事已至此,你就先去吧。何況陪讀也不只你一人啊。”劉寬安慰道。
事實上,劉寬心里雖然不想曹昂去做陪讀當進臣,雖然有自己在曹昂還不至于被人說成是幸臣,但是想到曹昂的性子,他也就釋然了。
當初王莽沒篡位之前可是出了名的圣人!他確實想要曹昂做伊霍,但是又怕他長歪最后成了王莽。
而從他目前的言行來看,這小子缺乏敬畏之心,將來成為王莽的可能性很大!
霍光雖然行廢立之事是個權臣,但是說到底他也是個忠臣呢!
“說說吧!”出了光祿勛官署,皇帝立馬冷著臉說道。
張讓立馬跪下回道:“陛下恕罪,是皇后告訴臣,說史侯已經到了求學的年紀,希望能早做打算。臣這才自作主張……”
“張阿父!你可得好好想想你是誰的臣子!”劉宏提醒道。
張讓當即跪在地上辯解的話也不敢說,只是不停的給一旁的趙忠使眼色。
這個時候一定不能辯解,多說多錯。只有等皇帝的氣消了再說,只是這次少不得要多出點血。跪在地上的張讓有點后悔,早知道不幫忙了。
“陛下,張常侍也是為了陛下著想啊!”趙忠開口了。
十常侍內部雖然有矛盾,但是面對皇帝的怒火卻不好不幫忙。畢竟誰都有惹怒皇帝的時候,這次自己不幫忙,下次他也不會幫你自己。更何況又不是白幫忙!
“說來聽聽!”今天要是不說出個所以然來,這事兒沒法善了。
但是這種事情怎么可能難得住趙忠呢!
“陛下,史侯年齡到了。國舅又同黨人交好,若是遲遲不為史侯開蒙選傅,國舅聯合外朝鬧將起來,恐怕不好收場啊。”趙忠一邊給張讓開脫,一邊給何進上眼藥。
“現在陛下主動提出為皇子開蒙,那外朝那邊不僅無話可說更不好插手皇子傅的選擇。”
“陛下大可以為兩位皇子各選一個師傅,甚至是指定公卿子弟去做陪讀!”
聽到趙忠的話語,想到了何進的做派,臉上又露出了笑容。
“還得你啊!這天下果然還是張阿父更愛朕!”皇帝將張讓扶起來,嘴里感慨。
身為長期侍奉在皇帝身邊的宦官,他們太清楚皇帝心里的禁忌了。
比如,竇武和陳蕃!
外人只會覺得這兩人謀事不密,最終身死族滅。但是只有宦官們知道,這兩人千不該萬不該,就是不該聯合在一起!
外朝覺得他們是忠臣,皇帝只會覺得他們是反賊!是對他的位置又威脅的反賊!至于一個小孩子想做伊尹霍光,這有什么?廢立難道還能廢立到他劉宏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