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朝廷需要黨爭啊!
- 太子朱標:吾弟當為堯舜
- 江山引筆
- 2155字
- 2024-08-17 08:45:00
徐允恭面色陡然一變,連忙起身下跪,竟是將桌上的茶杯撞翻,任由茶水灑在衣襟上也毫不在意。
“臣絕無此意,絕不敢有此意!”
……
第二天,朱棣起了個大早。
起床后迅速洗漱更衣,看著剛蒙蒙亮的天空,朱棣一聲無奈嘆息:
“這上朝比上早八難多了……”
大明的早朝是卯時左右(也就是五六點開始,后文都用現代時間計時,我好寫觀眾老爺好看)。
從這點來看,朱元璋確實是個勤政的好皇帝。
此時天剛蒙蒙亮,很多人也都是剛醒的狀態。不過上朝可不管你困不困的,別說五六點了,大臣們甚至是三四點就要起床,然后進皇宮排隊了。
換好了衣服,朱棣伸了個懶腰,揉著眼睛推開院門:“沈青,送我進宮。”
門外的沈青早已是等候多時,只待朱棣踏上馬車的那一刻,他一揮手上的韁繩,揚長而去。
魯勝和丘余則是被留了下來,兩人輪班保衛院子。
倒不是錦衣衛如此多,如此閑,竟然會給一群舞姬當保鏢,而是目前這些人對于朱棣還有作用。
后續等事件塵埃落地之后則會換上普通的衛士。
奉天殿,朱元璋看著新遞上來的奏折,眉頭緊鎖。
馬皇后依舊沒有來,太子也沒有來。
大殿上明顯少了很多人,群臣都嗅到了一股不同尋常的意味。
“諸位愛卿,如何看待燕王動兵包圍勾欄一事啊?”
當下的朱元璋很生氣,即使朱棣幫他找到了完美的證據,可他依舊氣憤自己這個四兒子辦事不力。
他給了朱棣調兵權,但是沒想到事情竟然會鬧得這么大,若只是保衛一所勾欄也就罷了,就算棣兒娶了一勾欄女人都沒事。
可問題就在于僅僅一夜之間,這應天府內就已經是傳遍了春宵坊的罪孽。
一些對仗工整的詩句,就是連他老朱也是聽不懂,一臉懵圈。
禮部尚書趙瑁站了出來,手持笏板道:“燕王此舉實為利國利民,臣以為,就算是過程出了點差錯,可總歸是把事辦成了的。”
正在氣頭上的朱元璋聽到這句話,火氣也是消了一下,畢竟是四兒子找到了證據,再怎么說懲治胡黨一眾幫兇有了謀逆和逼良為娼兩條罪名。
再怎么說也都是師出有名,至少不會淪落為被指責為漢太祖一般屠戮功臣的開國皇帝了。
一想到自己這一下既平衡了一下朝堂兩大集團實力,又懲治了貪官污吏,朱元璋心中對于朱棣的好感也不斷增加著,就連想起朱棣,臉上也是止不住的咧嘴。
可正當朱元璋沉浸在這歡快的氛圍時,一道聲音卻是讓他冷哼。
“陛下,臣以為燕王此舉過于張揚,恐怕是會給后續的王爺們做下一個不好的表率。”
汪廣洋身后,一名二十多歲的年輕人一步踏出,開口道:
“若是好大喜功,以至于每位王爺都如此效仿,只怕是我大明難以安寧。”
朱元璋順著聲源望去,這個出言的年輕人,他見過。
他是宋濂名下的弟子,被東閣大學士吳沉和揭樞推薦后,自己還親自召見過他。
這個人叫方孝孺,非要算起來還是朱棣的同門師兄弟。
“方孝孺,你這是在質疑燕王辦事不利?”朱元璋冷的一張臉出聲。
下方,原本昏昏欲睡的朱棣聽到了那三個熟悉的字眼,瞬間,身體里的DNA動了一下,他睜開眼睛看向那個年輕人。
只見方孝孺是一臉正氣,無比符合前世讀者心中偉光正的形象,可不知怎么的,自己就是對這個人打心底里生出一絲厭惡。
“回稟陛下,微塵所言,皆是為了我大明蒼生社稷,朝廷初定,應以穩重為主。”方孝孺手持笏板再度出言。
他眼角的余光撇了一眼一臉嫌棄的朱棣,不知怎么的,心中對這位燕王殿下提不出一絲好感,一句話說就是:
相看兩厭。
朱元璋的臉色愈發陰沉,這些年日夜處理朝政,此時他已經是領略到了何為“打天下難,守天下更難”。
在以往,自己是義軍元帥,沒有人可以約束自己,甚至沒有人能反對自己。
可現在守天下,整個國家機器的運轉根本離不開這些讀書人。
可這些讀書人很多都不干實事,甚至于說是幫倒忙,偏偏自己明面上還不能說什么,還要給你來上一句:“陛下想重蹈故元的覆轍嗎?”
張口仁義道德,閉口道德仁義。
對自己諫言的時候,什么事都往天下蒼生上扯,面對下官的時候,什么事情都要扯上君父。
“哼……”朱元璋發出一聲不滿的輕哼。
他看著眼下的方孝孺,也很無奈,這些個臣子,就是為了博直名,他們諫言了,你不采納,那你就是昏聵,你要是哪天發怒了想把他們殺了,那你就坐實了昏君,他們也就青史留名了。
“棣兒,你怎么說。”
朱元璋心里清楚,自己一輪逮捕下來,雖說是有著十足的證據,但是想要削權的目的終究是引起了群臣的警惕。
一個處理不好,很有可能群臣都要聯合起來。
棣兒啊,看看你有沒有啥辦法吧,為了江山社稷,朝廷需要黨爭啊!
暫代御史大夫一職,今日朱棣身著朱紅色官服,他心領神會,一步踏出,對著朱元璋行了一個臣子禮。
語氣中有些無奈的開口:
“父皇,諸位大人,我昨日所作所為……”
“可都是為了江山社稷啊!”
話音落下,朝堂之上針落可聞,眾人震驚的看著朱棣。
“諸位大人可知,胡惟庸黨羽私建青樓,不僅逼良為娼,暗地里還進行人口拐賣一事,其觸目驚心,實屬罕見。”
朱棣頓了頓,繼續開口:
“長此以往,必定會激起民變,本王昨日之舉,或許是有些激進,敢問諸位大人,若是任由其發展下去,會不會動搖我大明江山穩固!”
一些心懷鬼胎的老狐貍沉默不言,從燕王這番話里著實是找不出毛病,但不代表沒有其他問題可以挑出來。
兵部侍郎王志深吸一口氣,左腳剛踏出,還沒等另一只腳邁出,只聽見燕王的聲音繼續傳出。
“若是放任下去,滿京城皆知父皇治下,天子腳下,竟然有如此大案!”
朱棣掃了一眼群臣:
“你們說本王激進?本王問問你們,你們心中有沒有江山社稷,有沒有君父?”
“你們是不是想要讓陛下留罵名與千秋萬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