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史(下)
- (明)馮夢龍編著 欒保群校注
- 2052字
- 2024-08-07 11:31:42
梅妃
梅妃,姓江氏,莆田人。父仲遜,世為醫。妃年九歲,能誦二《南》①。語父曰:“我雖女子,期以此為志。”父奇之,名曰采蘋。開元中,高力士使閩越,妃笄矣。見其少麗,選歸,侍明皇,大見寵幸。長安大內、大明、興慶三宮,東都大內、上陽兩宮,幾四萬人,自得妃,視如塵土。宮中亦自以為不及。性喜梅,所居闌檻悉植數株,上榜曰“梅亭”。梅開賦賞,至夜分尚顧戀花下不能去。上以其所好,戲名曰“梅妃”。妃有《簫蘭》、《梨園》、《梅花》、《鳳笛》、《玻杯》、《剪刀》、《綺窗》七賦②。
是時承平歲久,海內無事。上于兄弟間極友愛,日從燕間,必妃侍側。上命破橙往賜諸王,至漢邸③,潛以足躡妃履。登時退閣。上命連宣④,報言“適履珠脫綴,綴竟當來”。久之,上親往命妃。妃拽衣迓上,言“胸腹疾作,不果前也”,卒不至。其恃寵如此。后上與妃斗茶,顧諸王戲曰:“此‘梅精’也,吹白玉笛,作驚鴻舞,一座光輝。斗茶今又勝我矣。”妃應聲曰:“草木之戲,誤勝陛下。設使調和四海,烹飪鼎鼐,萬乘自有心法,賤妾何能較勝負也?”上大悅。
會太真楊氏入侍,寵愛日奪,上無疏意。而二人相疾,避路而行。上嘗方之英、皇,議者謂廣狹不類,竊笑之⑤。太真忌而智,妃性柔緩,亡以勝,后竟為楊氏遷于上陽東宮。
后上憶妃,夜遣小黃門滅燭,密以戲馬召妃至翠華西閣⑥,敘舊愛,悲不自勝。繼而上失寤⑦,侍御驚報曰:“妃子已屆閣前,當奈何?”上披衣,抱妃藏夾幕間。太真既至,問:“梅精安在?”上曰:“在東宮。”太真曰:“乞宣至,今日同浴溫泉。”上曰:“此女已放屏,無并往也。”太真語益堅,上顧左右不答。太真大怒,曰:“肴核狼藉,御榻下有婦人遺舄,夜來何人侍陛下寢,歡醉至于日出不視朝?陛下可出見群臣,妾止此閣以俟駕回。”上愧甚,拽衾向屏復寢,曰:“今日有疾,不可臨朝。”太真怒甚,徑歸私第。上頃覓妃所在,已為小黃門送令步歸東宮,上怒斬之。遺舄并翠鈿命封賜妃。妃謂使者曰:“上棄我之深乎?”使者曰:“上非棄妃,誠恐太真無情耳。”妃笑曰:“恐憐我則動肥婢情,豈非棄也?”
妃以千金壽高力士,求詞人擬司馬相如為《長門賦》,欲邀上意。力士方奉太真,且畏其勢,報曰:“無人解賦。”妃乃自作《樓東賦》,其略曰:“玉鑒塵生,鳳奩香殄。懶蟬鬢之巧梳,閑縷衣之輕練。苦寂寞于蕙宮,但凝思乎蘭殿。信摽落之梅花,隔長門而不見。”太真聞之,訴明皇曰:“江妃庸賤,以諛詞宣言怨望,愿賜死。”上默然。會嶺表使歸,妃問左右:“何處驛使來,非梅使邪?”對曰:“庶邦貢楊妃果實使來。”妃悲咽泣下。上在花萼樓,會夷使至,命封珍珠一斛密賜妃。妃不受,以詩付使者曰:“為我進御前也。”曰:“柳葉雙眉久不描,殘妝和淚污紅綃。長門自是無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上覽詩悵然不樂,令樂府以新聲度之,號《一斛珠》,曲名是此始。
后祿山犯闕,上西幸,太真死。及東歸,尋妃所在,不可得。上悲,謂兵火之后流落他處。詔:“有得之,官二秩,錢百萬。”訪搜不知所在。上又命方士飛神御氣,潛經天地,亦不可得。有宦者進其畫真,上言“甚似,但不活耳”。詩題于上,曰:“憶昔嬌妃在紫宸,鉛華不御得天真。霜綃雖似當時態,爭奈嬌波不顧人。”讀之泣下,命模像刊石。后上暑月晝寢,仿佛見妃隔竹間泣,含涕障袂,如花朦霧露狀。妃曰:“昔陛下蒙塵,妾死亂兵之手。哀妾者埋骨池東梅株傍。”上駭然流汗而寤。登時令往太液池發視之,無獲。上益不樂。忽悟溫泉湯池側有梅十馀株,豈在是乎?上自命駕,令發視,才數株,得尸,裹以錦褥,盛以酒槽,附土三尺許。上大慟,左右莫能仰視。視其所傷,肋下有刀痕。上自制文誄之,以妃禮易葬焉。
贊曰:明皇自為潞州別駕⑧,以豪偉聞,馳騁犬馬鄠杜之間,與俠少游。用此起支庶,踐尊位,五十馀年,享天下之奉,窮奢極侈,子孫百數,其閱萬方美色眾矣。晚得楊氏,變易三綱,濁亂四海,身廢國辱,思之不少悔,是固有以中其心、滿其欲矣。江妃者,后先其間,以色為所深嫉,則其當人主者又可知矣。議者謂:或覆宗,或非命,均其媚忌自取。殊不知明皇耄而忮忍,至一日殺三子,如輕斷螻蟻之命。奔竄而歸,受制昏逆,四顧嬪嬙,斬亡懼盡,窮獨茍活,天下哀之。傳曰“以其所不愛及其所愛”⑨,蓋天所以酬之也。報復之理,毫發不差,是豈特兩女子之罪哉!
【注釋】①二《南》,《詩》之《周南》、《召南》也。《詩序》言文王德化,內則后妃有《關雎》之德,外則群臣有二《南》之美。 ②“七”,原本作“八”,據本條出處《說郛》卷三十八曹鄴《梅妃傳》改。 ③漢邸即漢王。 ④“宣”,原本作“趣”,據出處改。 ⑤娥皇、女英姐妹相禮敬謙讓,而楊、梅二人爭妒相猜,故人以為明皇比擬不倫而竊笑之。 ⑥戲馬,專供宮中戲樂所用之馬。 ⑦失寤,睡過頭。 ⑧李隆基在武則天時封臨淄郡王,中宗復位后任為衛尉少卿兼潞州別駕。 ⑨語出《孟子·盡心下》,原文為“不仁者以其所不愛及其所愛”。此語用在李隆基身上,就是他所不愛的是天下百姓,把他們的生命視如草芥,但最后的結果,就是把自己所愛的女人也搭進去,弄得一個個慘死。他就是那種不仁之人。按:此贊亦出《梅妃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