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九流十家

任何思想家及其學術思想的形成和演變,不僅受到時代背景影響,而且受到社會思潮影響。時代背景和社會思潮是作用于思想家的主要因素,如果說時代背景是基礎性影響,那么,社會思潮的影響則更為直接。先秦社會的大變革給了諸子百家相對寬松的社會氛圍,使他們能夠比較自由地思考問題和生產精神產品,而尖銳復雜的社會矛盾和政治危機,則迫使諸子百家探索、尋求解決矛盾問題的理論與方法。正是因為春秋戰國的紛爭混亂環境,催生了中國的軸心時代。擁有不同背景的諸子百家,代表各自不同的階級、階層或利益集團,紛紛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進而描繪了軸心時代的中國畫卷,促成了學術思想繁榮,誕生了中國歷史上思想與文化最為激動人心的百家爭鳴。

根據《漢書·藝文志》記載,先秦“諸子百八十九家,四千三百二十四篇”。先秦時期,莊子、荀子、韓非等已開始對諸子百家進行分類研究。漢朝的分類研究趨于成熟,司馬談認為,諸子百家實為儒、道、墨、法、名和陰陽六家。司馬談著力分析了六家思想的長處和短處,陰陽家的短處是注重吉兇禍福的預兆,禁忌避諱很多,使人受到束縛而多有畏懼,“大祥而眾忌諱,使人拘而多所畏”;長處是“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經也,弗順則無以為天下綱紀,故曰‘四時之大順,不可失也’”。儒家的短處是“博而寡要,勞而少功,是以其事難盡從”;長處是“列君臣父子之禮,序夫婦長幼之別,雖百家弗能易也”。墨家的短處是“儉而難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長處是“強本節用,則人給家足之道也。此墨子之所長,雖百家弗能廢也”。法家的短處是“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于法,則親親尊尊之恩絕矣。可以行一時之計,而不可長用也。故曰‘嚴而少恩’”;長處是“尊主卑臣,明分職不得相逾越,雖百家弗能改也”。名家的短處是刻細煩瑣,糾纏不清,使人不能反求其意,一切取決于概念名稱卻失去了一般常理,所以說它使人受約束而容易喪失真實性,“苛察繳繞,使人不得反其意,專決于名而失人情,故曰‘使人儉而善失真’”;長處是“控名責實,參伍不失,此不可不察也”。司馬談最崇拜道家,認為道家思想完美無缺,綜合各家之長,“其為術也,因陰陽之大順,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立俗施事,無所不宜。指約而易操,事少而功多”(《史記·太史公自序》)

司馬談之后,淮南王劉安從社會環境角度闡述了諸子百家產生的根源,“孔子修成康之道,述周公之訓”,“故儒者之學生焉”;“墨子學儒者之業,受孔子之術,以為其禮煩擾而不悅”,“故節財、薄葬、閑服生焉”;“齊桓公之時天子卑弱,諸侯力征”,“故管子之書生焉”;“晉國之故禮未滅,韓國之新法重出”,“故刑名之書生焉”;“秦國之俗,貪狼強力,寡義而趨利”,“故商鞅之法生焉”;六國諸侯“握其權柄,擅其政令”,“故縱橫修短生焉”(《淮南子·要略》)。西漢末年,劉向、劉歆父子奉命整理群書,著有《七略》。《七略》是歷史上第一部目錄學著作,在唐末已佚失,其內容卻完好地保存于《漢書·藝文志》,條分縷析地介紹了諸子百家的學術思想源流,認為真正有影響且稱得上學派的只有十家,即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和小說家。由于小說家不入流,“諸子百家,其可觀者九家而已”。傳統社會一直認可《漢書·藝文志》的分類;近代以來,學術界雖有不同看法,卻也拿不出更好的分類辦法。迄今為止,《漢書·藝文志》的分類仍是最好、最權威的,清章學誠給予高度評價,認為是“辨章學術,考鏡源流”(《校讎通義》)。《漢書·藝文志》對九流十家思想的利弊進行了具體分析。

儒家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與荀子。《漢書·藝文志》的描述可知,儒家學派源于掌管教化的官員,稱為司徒,他們以孔子為宗師,以仁義為核心,以六經為內容,以輔助君王為主要目的。“儒家者流,蓋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順陰陽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經之中,留意于仁義之際,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宗師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為高。孔子曰:‘如有所譽,其有所試。’唐虞之隆,殷周之盛,仲尼之業,已試之效者也。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隨時抑揚,違離道本,茍以嘩眾取寵。后進循之,是以五經乖析,儒學浸衰,此辟儒之患。”

道家代表人物有老子和莊子。根據《漢書·藝文志》的描述,道家學派源于史官,他們熟諳歷史的成敗得失,關注的是君主統治術,認為君主要堅守清虛和卑弱之道,才能駕馭群臣,治平天下。“道家者流,蓋出于史官,歷記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執本,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術也。合于堯之克攘,《易》之嗛嗛,一謙而四益,此其所長也。及放者為之,則欲絕去禮學,兼棄仁義,曰獨任清虛可以為治。”

陰陽家出自道家,代表人物是鄒衍。司馬遷說他“深觀陰陽消息,而作怪迂之變。《終始》《大圣》之篇十余萬言。其語閎大不經,必先驗小物,推而大之,至于無垠”(《史記·孟子荀卿列傳》)。《漢書·藝文志》則指出:“陰陽家者流,蓋出于羲和之官,敬順昊天,歷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時,此其所長也。及拘者為之,則牽于禁忌,泥于小數,舍人事而任鬼神。”大意是,陰陽學派出于天文歷法之官。他們觀測推算日月星辰的運行,告訴百姓農作的時間。這是他們的長處。等到拘謹的人來實行,就會受到禁忌的牽掣,放棄人事而從事于迷信鬼神之事。

法家代表人物有商鞅、申不害和慎到,而集大成者是韓非。《漢書·藝文志》的描述可知,法家學派源于掌管司法的官員,主張賞罰分明,有功者必賞,有罪者必罰。如果讓刻薄者施行法家學說,就會放棄仁義,以至于殘害至親,恩將仇報。“法家者流,蓋出于理官,信賞必罰,以輔禮制。《易》曰‘先王以明罰飭法’,此其所長也。及刻者為之,則無教化,去仁愛,專任刑法而欲以致治,至于殘害至親,傷恩薄厚。”

名家有兩個派別,一個是惠施的合同異學派,多從名的相對性來論證其同;另一個是公孫龍的離堅白學派,提出了“白馬非馬”的著名論題。根據《漢書·藝文志》的描述,名家學派源于禮官,重視名位的區別和禮儀的不同。如果用那些喜歡揭發他人隱私的人來施行名家學說,就會增添混亂。“名家者流,蓋出于禮官。古者名位不同,禮亦異數。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此其所長也。及譥者為之,則茍鉤析亂而已。”

墨家創始人為墨翟。《漢書·藝文志》的描述可知,墨家學派源于看守宗廟之官,他們崇尚儉樸,堅持博愛,尊重賢能,迷信鬼神。如果愚蠢之人施行墨家學說,就會因節儉來反對禮節,推行博愛而不分親疏之別。“墨家者流,蓋出于清廟之守。茅屋采椽,是以貴儉;養三老五更,是以兼愛;選士大射,是以上賢;宗祀嚴父,是以右鬼;順四時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視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長也。及蔽者為之,見儉之利,因以非禮,推兼愛之意,而不知別親疏。”

縱橫家創始人為鬼谷子,戰國時人,其姓名、籍貫不詳,以隱于鬼谷之地而得名,曾收蘇秦、張儀、公孫衍為徒,主要從事政治外交活動。蘇秦長于合縱之學,張儀慣于連橫之術。根據《漢書·藝文志》的描述,縱橫家學派源于接待賓客之官,他們從事外交活動,能夠權衡事情,見機行事。如果由邪惡之人施行縱橫術,就會弄虛作假而拋棄誠信。“縱橫家者流,蓋出于行人之官。孔子曰:‘誦《詩》三百,使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又曰:‘使乎,使乎!’言其當權事制宜,受命而不受辭,此其所長也。及邪人為之,則上詐諼而棄其信。”

雜家代表人物是秦國的呂不韋及漢朝的劉安。雜家與道家關系密切,不是一個有意識、有傳承的學派。胡適認為:“雜家是道家的前身,道家是雜家的新名。漢以前的道家可叫做雜家,秦以后的雜家應叫做道家。研究先秦漢之間的思想史的人,不可不認清這一件重要事實。”(15)《漢書·藝文志》記載:“雜家者流,蓋出于議官。兼儒、墨,合名、法,知國體之有此,見王治之無不貫,此其所長也。及蕩者為之,則漫羨而無所歸心。”

農家代表人物是許行。他們祖述神農,強調耕桑,以足衣食;力主“農本商末”,推動統治者確立為基本國策和社會大眾共同的認知。《漢書·藝文志》的描述可知,農家學派源于主管農業之官。他們播種百谷,致力于耕作和蠶桑,這是他們的長處。如果讓鄙陋的人施行農家學說,就會使君臣一起耕作,打亂上下等級秩序。“農家者流,蓋出于農稷之官。播百谷,勸耕桑,以足衣食,故八政一曰食,二曰貨。孔子曰‘所重民食’,此其所長也。及鄙者為之,以為無所事圣王,欲使君臣并耕,悖上下之序。”

小說家代表人物是虞初,為西漢人,“小說九百,本自虞初”(張衡《西京賦》)。根據《漢書·藝文志》的描述,小說家學派,應當出于收集民間傳說的小官。是由街談巷語、道聽途說的人所創造的。孔子說即使是小道,也一定有可觀的地方,而君子是不干的。民間有小智慧的人來進行傳播,也使它連續不被遺忘。如果有時有一句話可采用,這也是草野狂夫的議論。“小說家者流,蓋出于稗官。街談巷語,道聽途說者之所造也。孔子曰:‘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弗為也。’然亦弗滅也。閭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綴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芻蕘狂夫之議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彰化市| 德江县| 陵水| 措美县| 梨树县| 常州市| 芜湖县| 孟州市| 定安县| 民权县| 福泉市| 定西市| 江油市| 滨州市| 江山市| 黄山市| 卓资县| 甘德县| 耿马| 科技| 佛学| 互助| 黔西县| 南投县| 宁南县| 米脂县| 平湖市| 勐海县| 新蔡县| 任丘市| 赣州市| 江达县| 尖扎县| 韩城市| 高雄市| 开封县| 永修县| 晋城| 博野县| 定陶县| 宁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