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史(上)
- (明)馮夢龍編著 欒保群校注
- 867字
- 2024-08-07 11:41:30
敘
六經(jīng)皆以情教也。《易》尊夫婦①,《詩》首《關雎》②,《書》序嬪虞之文③,《禮》謹聘奔之別④,《春秋》于姬、姜之際詳然言之⑤,豈非以情始于男女?凡民之所必開者,圣人亦因而導之,俾勿作于涼⑥,于是流注于君臣、父子、兄弟、朋友之間而汪然有馀乎!異端之學⑦,欲人鰥曠以求清凈,其究不至無君父不止,情之功效亦可知已。是編也,始乎“貞”,令人慕義;繼乎“緣”,令人知命;“私”、“愛”以暢其悅;“仇”、“憾”以伸其氣;“豪”、“俠”以大其胸;“靈”、“感”以神其事;“癡”、“幻”以開其悟;“穢”、“累”以窒其淫;“通”、“化”以達其類;“芽”非以誣圣賢,而“疑”亦不敢以誣鬼神。辟諸《詩》云,興、觀、群、怨、多識⑧,種種具足,或亦有情者之朗鑒,而無情者之磁石乎!耳目不廣,識見未超,姑就睹記,憑臆成書,甚愧雅裁,僅當諧史。后有作者,吾為裨諶⑨,因題曰《類略》,以俟博雅者擇焉。
江南詹詹外史述
【注釋】①《易·序卦》:“有天地然后有萬物,有萬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婦,有夫婦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禮義有所錯。”是把夫婦尊為人間倫常之根本。 ②《關雎》為《詩經(jīng)》中第一篇,儒家認為《關雎》一詩是歌誦“后妃之德”,而把它置于“十五國風”之首,就是為了風教天下,以端正夫婦之禮。 ③《堯典》為《尚書》的第一篇,而此篇就記載著帝堯把兩個女兒下嫁于虞舜的事,即“嬪虞”。 ④《禮記·內則》言:“聘則為妻,奔則為妾。”是說女子受禮聘而出嫁,才能得到正妻的名分,而私奔則只能做為妾。 ⑤周代自天子至諸侯,姬姓與姜姓世代聯(lián)姻,《春秋》詳載之。 ⑥涼,情義淡薄。 ⑦異端之學,此指佛、道二教。 ⑧辟,通“譬”。《論語·陽貨》:“子曰:《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 ⑨裨諶,春秋時鄭國大夫,與子產(chǎn)同時。當時鄭國的政策,都由裨諶草創(chuàng),由世叔、子羽、子產(chǎn)等三人加以討論、增飾、潤色,經(jīng)此四賢之手以定。見《論語·憲問》:“子曰:為命,裨諶草創(chuàng)之,世叔討論之,行人子羽修飾之,東里子產(chǎn)潤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