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史(上)
- (明)馮夢龍編著 欒保群校注
- 1041字
- 2024-08-07 11:41:32
天臺郭氏
郭氏,天臺人,嫁為某卒妻,殊有姿色。千夫長李某心慕焉。會卒遠戍,李日至卒家,百計調之,郭氏毅然不可犯。夫歸,具以白之。一日,李過卒家,卒憶前事,怒形于色,亟持刃出,而李已脫走,訴于縣。案議持刃殺本部官,罪當死,置之獄中。郭氏躬往饋食,閉戶業績紡,以資衣食。
久之,有葉押獄者①,尤有意于郭氏。乃顧視其卒,日飲食之,情若手足。卒感激入骨髓。忽傳有五府官來②,蓋斬決罪囚者。葉報卒知,卒謂郭氏曰:“我死有日,此葉押獄未有妻,汝可嫁之。”郭氏曰:“汝以我色致死,我又能再適以求生乎?”既歸,持二幼兒痛泣而言曰:“汝父行且死,汝母死亦在旦夕,我兒無所倚,終必死于饑寒,今將賣汝以活性命。汝歸他人家,非若父母膝前仍自嬌癡為也。”其子女頗聰慧,解母語意,抱母而號,引裾不肯釋手。遂攜二兒出市③,召人與之,行路亦為之墮淚。富室有憐之者,納其子女,贈錢三十緡。
郭氏以三之一具酒饌④,攜至獄門,愿與夫一再見。葉聽入。哽咽不能語,既而曰:“君擾葉押獄多矣,可用此少答之。又有錢若干,可收取自給。我去一富家執作,恐旬日不及見君也。”飲泣而別。走至仙人渡溪水中,危坐而死。是水極險惡,竟不為沖激倒仆。人有見者,報之縣。往驗得實,皆驚異失色,為具棺斂葬之,表其墓曰“貞烈”。宣撫使廉得其事,原卒之情,釋之。富家遂還其子女,卒亦終身誓不再娶。
始以色采動人,累夫于死,卒能以節動人,脫夫于死。世之娶婦,每求美而不求賢,其自為亦拙矣。
長安大昌里人,有仇家欲報之而無道,劫其妻父,使要其女⑤。父呼其女而告之。女計念:“不聽則殺父,不孝;聽之則殺夫,不義?!庇陨懋斨?,應曰:“諾,夜在樓上,新沐頭,東首臥,則是矣。妾請開戶俟。”仇家至,斷頭持去,視之,乃其妻頭也。仇家痛焉,遂釋不殺其夫。⑥此女不忍其夫,寧自忍也,鄭雍姬之見偏矣哉⑦。
【注釋】①押獄,掌管監獄的小吏,或即牢頭?! 、谖甯?,元代制度,每三年一次遣五府官決天下囚徒。 ③“市”字原本缺,據本條出處元陶宗儀《輟耕錄》卷十二“貞烈墓”條補。市,出售?! 、堋叭弧保咀鳌岸弧?,據出處改?! 、菀?,要脅?! 、薮耸虏勺詽h劉向《列女傳》卷五“京師節女”條?! 、哙嵱杭е?,《春秋左氏傳》桓公十五年:鄭大夫祭仲執政獨斷,鄭厲公恨之,使祭仲之婿雍糾殺祭仲。雍糾把此事告于妻子雍姬,雍姬歸家問母:“父與夫哪個更親?”其母曰:“是人都可以做丈夫,父親卻只有一個,豈能相比?”雍姬便把鄭厲公之謀告父,于是祭仲殺雍糾,而厲公也逃往蔡國。此言雍姬所慮不能孝義兩顧,故以為“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