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推薦序二 Foreword
- 寫出我心(全3冊)
- (美)娜塔莉·戈德堡
- 1711字
- 2024-08-08 09:50:16
每當人們聽說我是一名美食評論家,工作是游歷全國,嘗遍各種美食時,他們的反應總是:“這么好的工作你是怎么找到的?”表面的回答可以很簡單——2002年佐治亞州亞特蘭大市另類周報協會的《創意休閑》[1]雜志的編輯給了我一個工作機會,但是真正的答案其實是多虧了娜塔莉·戈德堡和她的《寫出我心》。
一九九三年,高中時期的朋友送了一本《寫出我心》作為我二十一歲的生日禮物。她知道我癡迷于美食,建議我寫一寫關于某家燒烤餐廳的美食評論,過去我們在那家餐廳嘗過不少醬汁烤肋排。但是直到大學畢業一年后,我才真正與這本書結緣。我在學校學唱歌和表演,對成功產生過一些偏執的想法,覺得以后要么做歌手,要么做電影演員,否則將一事無成。我以為《寫出我心》里強調的書寫練習沒準可以幫自己寫好歌詞,于是開始閱讀它。出乎意料的是,讀完我才明白,書寫不僅是一種工具,它本身還是一種持恒心和毅力的見證。這本書成了我的生活指南。
“你必須給自己空間,沒有目的,痛快地寫。”書中第三篇娜塔莉如此寫道。(她的文字如此親切,以至于我覺得和她的關系已經到直呼其名的程度,實際上幾年以后我才參加她的線下書寫營。)她的指導幫助我厘清了頭腦中的喧囂,輔之以日常的練習實踐,讓我獲益良多:到咖啡館安坐下來,在筆記本上寫出某個主題,不要多想,一鼓作氣往下寫。一開始以十分鐘為單位,然后是二十分鐘、三十分鐘,最后是一小時。
書寫練習可以包容一切:我那充滿血腥味的原始情感,如霧氣蒙蒙的鏡面中浮出的遙遠記憶。經由書寫,我把自己的生活翻了個遍,探索到每一處邊緣。但正如娜塔莉在《迷戀》篇中所寫:“作家到頭來免不了都在寫令他們迷戀的事物……”我寫得最多的始終是食物。當時我游歷全國,在不同的甜點餐廳工作。我的筆記本上寫滿了各種水果酥脆(關心上面是否加了燕麥)和各式口味的冰激凌(尤其是混合了血橙和焦糖口味的),寫著寫著我會忽然掉過頭,想起小時候祖母在受難節[2]做的鱈魚餅,或者曾經在亞利桑那州嘗過的填餡紅辣椒[3]。《寫出我心》教會我相信自己的心,將一個個念頭清晰地變為紙頁上的文字。
就是這樣,我被引領走上美食評論之路。經過八年的書寫練習,我聽從娜塔莉的建議組建了一個書寫小組,探索我們最喜歡的寫作文體。我搜集了一大本來自全國各地的最好的美食評論,遇見了一位在《創意休閑》寫長期專欄的作家,對方把我介紹給刊物的編輯,當時她正在尋找新的美食評論家,于是給了我一個機會,約稿讓我為意大利郊區一家名叫“烤蒜”(The Roasted Garlic)的餐廳寫文章。我在那兒嘗過兩頓晚餐,可到了動筆的時候,我有些心慌了,盯著筆記本空白的頁面:要怎么開頭呢?對了,先做一個限時的書寫練習吧,給自己二十分鐘,寫寫看。我寫到大份裝的各式菜肴,寫到盛滿焦糖洋蔥、馬蘇里拉奶酪和香腸的餐盤,寫到成堆的打包外帶盒……寫著寫著,一個故事浮現,我找到了感覺和自信。交稿以后編輯回信:“你以前真的沒有發表過文章?你的書寫很有力量。”于是她向我約了更多稿件,而每一次著筆我都是從書寫練習進入的(至今如此)。九個月以后,他們正式與我簽約。我在那里工作了四年,隨后又在《舊金山紀事報》、《達拉斯晨報》、《亞特蘭大》雜志工作過,目前在覆蓋全美的美食網站“食客”供職。
這些年來,我一直反復強調《寫出我心》絕不是一般的勵志寫作手冊。在我看來,它更像一部展示作家生命力量的文學傳記電影,娜塔莉記錄下自己成為作家的全部過程。無論身處何方,我們都能在書中與她相遇。每當在自己的領域感到孤獨、迷惘或者遭遇瓶頸時,我都能從《寫出我心》中尋找到寬慰與靈感(讀完這本書再也不想吃巧克力)。不論你是發表過作品的小說家、剛剛嶄露頭角的散文作家、正在趕截稿日期的調查記者,還是希望與自己的生活建立聯結的普通人,《寫出我心》都能夠有效地幫助你充分表達自己。相信我,我以自己三十年的書寫成長經驗向你保證。
比爾·艾迪森[4]
于佐治亞州亞特蘭大市
注釋
[1]《創意休閑》(Creative Loafng),創立于1972年,是美國佐治亞州亞特蘭大市的重要文化出版物。
[2]受難節(Good Friday),西方復活節前的星期五。
[3]填餡紅辣椒(chile relleno),墨西哥的傳統菜肴,將辣椒種子和肉去掉,填充芝士,裹上面包糠或卷餅皮,放進油鍋里炸或烤熟。
[4]比爾·艾迪森(Bill Addison),美國美食評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