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食課3:長夏養脾
- 徐文兵
- 2897字
- 2024-07-30 11:14:26
9 薏苡仁,補益脾胃特別好
其實在這些補益脾胃的食物里,還有一種著名的主食叫薏米,也就是薏苡仁。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南方山嵐瘴氣,濕氣特別重,當地人容易得風濕痹痛、關節疼痛,但南方盛產具有清熱利濕、利尿功效的薏苡仁,把它炒熟就成了炒薏苡仁。
身處北方,對南方的濕氣、濕毒真是體會不了。記得在20世紀80 年代初,老山、者陰山對越自衛反擊戰以后,各大軍區部隊輪番練兵,解放軍指戰員都住在貓耳洞里,當時就流行一種病——爛襠,即在大腿內側、陰囊周圍感染濕疹,破潰流水。還不能撓,不能擦,因為只要有摩擦的地方,就有感染和皮損。最后,大家都是赤裸相見,不能著一物。
以前我跟梁冬對話《黃帝內經》的時候,說過爛襠其實就是體內的濕氣化解、排泄不出去,外面的濕毒往里入侵導致的病。最簡單的治法就是曬襠,趁太陽出來的時候,沖著太陽去曬。還有個辦法,就是吃清熱利濕、燥濕、滲濕的中藥化解濕毒。其中有一種著名的外用的草藥叫蛇床子。
之所以名叫蛇床子,據說是因為蛇愛盤在上面納涼,后來有一個人把蛇床子藥用成分提取出來,就做了一種著名的婦科外用藥,叫潔爾陰,其實它就是中藥。蛇床子要外洗用,最好不內服,它對胃腸黏膜的刺激特別大。
還有一個治療方法就是在飲食中添加薏苡仁。
伏波將軍馬援當年打越南(古代叫交趾)時,感受到了濕毒和山嵐瘴氣后就發現薏苡仁特別好。他得勝班師回朝的時候,拉了兩車薏苡仁。他拉薏苡仁被人舉報說從越南拉了兩車珍珠回來,結果皇帝就派御史去查他,抄他家。他說,我在外面征戰多年,你看我的關節都變形了,當地人吃這個能清熱利濕、排毒,我就拉了兩車回來,雖然長得像珍珠,但其實是米。
《傷寒論》的方子里有很多用到了薏苡仁,溫病學的方子里也用到了薏苡仁,都是考慮到它具有清熱利濕的作用。
《傷寒論》里有麻杏薏甘湯,《溫病條辨》里有三仁湯,還有薏苡竹葉散,這些都是很好的治療濕病的藥物。
下面我說一下薏苡仁的藥用價值和食療價值?!秱摗贰督饏T要略》的部分方子用薏苡仁來治療一些風濕病。這個風濕不是我們現在說的類風濕或鏈球菌感染造成的風濕,而是中醫理論認為的身體比較虛,在外面受了風和濕兩種邪氣的侵蝕,造成身體不舒服,有的就是以疼痛、發燒為表現。
很久之前我就說虛邪賊風,現在許多人對這件事也不在意。有人對著空調吹風,吹的就是強盜風。還有人追求浪漫,在濕地、草地上躺著,結果躺出一身病。
《傷寒論》《金匱要略》里提到的風濕病,患者一身盡疼。疼是陽性的、開放的、尖銳的、灼熱的感覺,其實就是一種肌肉、肌腱被侵蝕的感覺。如果再往里,就是往筋骨、骨髓里疼。而且濕病有個特點是發燒,日晡加劇。
晡一般是指下午三點到五點,按正常的十二小時子午流注來算,屬于小腸。但按十月歷來分,這個階段正好是長夏。凡是在這個階段發病,我們就治濕氣。
《傷寒論》說這種病是怎么得的呢?“此病傷于汗出當風”,意思是出完汗就去吹風。
我在日本泡溫泉時,總看到一些人泡完溫泉就對著電風扇吹。泡完溫泉,體表還是熱的,吹一下沒事,就怕毛孔打開以后受風,那真是長驅直入。
出汗以后別吹風、別洗澡,出汗洗澡直接傷腎。如果想讓自己肥胖,就多這么干。
我大學畢業留在東直門醫院住單身宿舍的時候,那會兒宿舍沒空調,天氣熱,就洗冷水澡,我還算洗得少的。感覺那會兒洗冷水澡以后,就開始發胖了。我大學畢業時60千克,沒過幾年變成90千克,等于多了半個人,我反思就跟那會兒汗出當風、汗出洗浴有關。
《金匱要略》還說,這種病是“久傷取冷所致也”,就是長時間的積累,比如總喝冷飲、吃冰、喝碳酸飲料。
治療這種病就用麻杏薏甘湯,由麻黃、炙甘草、薏苡仁、杏仁組成。把它炮制一下,剁得細細的,拿水煮,然后把渣去掉,喝米湯,溫服。微微出點兒汗,避開風。吃完這個藥,基本上燒會很快退掉,關節疼痛也會消失。
《金匱要略》中用薏苡仁的第二個方子,叫薏苡附子敗醬散,是治療慢性闌尾炎的。后世用大黃牡丹皮湯或治療急腹癥的一些方子,就是采用活血、化瘀、通下的方法。我也用薏苡附子敗醬散治療過幾例急性闌尾炎患者,基本上一服藥,甚至半服藥,患者就停止發燒、疼痛,白數胞計數也正常。
《醫宗金鑒》中除了用這個方子治療腹痛、慢性闌尾炎外,還用它治療胸痹。胸痹類似現在冠心病、心絞痛的早期狀態。《傷寒論》有很多方子能治胸痹,胸痹的病因病機被概括為陽微陰弦,也就是說心臟(臟)的搏動抵不住外面陰寒的凝滯。
治療胸痹的疼痛或急腹癥的腹部隱隱疼痛,既想化膿,但又沒有力氣化膿,我們用一些辛溫、陽性的藥,也就是我們用的薏苡附子敗醬散。
薏苡附子散和薏苡附子敗醬散是兩個方子。治療胸痹,用薏苡附子散,用炮附子加薏苡仁熬粥,其實就是用薏苡仁利濕,用附子溫陽、強心。現在西醫總結出來就是通過強心、利尿治療心絞痛的心痛徹背、背痛徹心一瞬間的刺痛。這確實是一個好方子。
薏苡附子敗醬散是把薏苡仁和附子,再加敗醬草杵成末,然后用水煎著吃,主要治療腸癰,還有肌膚甲錯(皮膚粗糙)。肚皮繃得很緊,按上去還覺得有點兒腫,身上摸不到具體的硬塊,也不發燒,我們將它看作是慢性闌尾炎形成的一種癰腫,還沒有發。
我們現在檢查闌尾炎也是用這種腹診指征,叫麥氏點的壓痛和反跳痛。壓上不痛,但是一收手患者就會痛,說明這里面有邪氣的聚集,沒有痰塊、瘀血的聚集。
到了唐朝,孫思邈把薏苡仁的用處擴大了,用來治療肺癰,就是現在一些細菌感染造成的肺癰,表現為胸痛、咳嗽、吐膿、吐血。他用的方子到現在我還在用,這要感恩我的老師裴永清教授。他最早探索現代人的濕病造成的各種疾病,以千金葦莖湯為底子,化裁,治療現代人的過敏性哮喘,還有兒童的哮喘,治療效果非常好。
千金葦莖湯用的全是祛濕的藥,比如葦莖,就是蘆葦的嫩莖,本身就有很好的利濕效果。薏苡仁加桃仁、冬瓜仁,是治療腸癰必不可少的方子。但是孫思邈根據肺與大腸相表里的關系,把它用在治療肺癰上。一般用葦莖兩升,薏苡仁半升,加桃仁五十枚和冬瓜仁半升,先煮葦莖,煮出來香氣,然后把其他藥放進去。患者吃完以后,基本上就能把肺里感染的濃痰、濃液都吐出來,咳嗽、胸痛的癥狀都能很快得到緩解,本方也非常有利于瘡面的愈合和感染的吸收。
判斷肺癰的標準是什么?那會兒沒有 X 線檢查,但可以通過胸腹診,根據患者的癥狀來判斷,比如咳,發燒,呼吸有點兒困難,出現煩躁和滿悶,胸部部分皮膚甲錯、瘀血。
到了《溫病條辨》,吳鞠通很巧妙地把薏苡仁用在了利濕、清熱、排毒的方劑里,比如著名的方子三仁湯,治療彌漫在三焦里的濕氣。
之前厚樸一期王同學的孩子發燒,怎么也不退,我檢查完后開了三仁湯。孩子吃完藥沒過半小時,對他媽說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話:“媽媽,你期待的事要發生了?!彼麐屨f:“我期待什么?”他說:“你不是一直盼我去解大便嗎?可是我沒有啊,但現在我有了?!苯Y果到了洗手間,孩子拉出一泡又臭又稀的糞便,燒馬上就退了。
三仁湯里的半夏、杏仁治療上焦,蔻仁溫化中焦,薏苡仁利下焦的濕,還有竹葉、厚樸等其他藥。這個藥看起來很輕靈,藥味也不多,但臨床療效好。
現代社會,大家吃瓜果、海鮮等,易導致各種不消化的蛋白質停留在體內,我們要經常熬一些薏苡仁粥喝。尤其是在盛夏,一定要把薏苡仁、土茯苓、五指毛桃當成藥食同源的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