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為有守:近代中國的知識人社會
- 許紀霖等
- 688字
- 2024-07-30 11:17:35
第一章 近代中國的“知識人社會”
在兩千年的漫長古代歷史中,中國士大夫作為四民之首,曾經是社會與國家的中樞,在朝輔助帝王共治天下,在野作為地方精英領導民間社會。士大夫階層成為最有影響、舉足輕重的社會重心。那么,到了近代以后,當傳統士大夫逐漸自我演變為近代知識分子以后,其社會政治影響究竟是上升了還是下降了?是繼續成為社會的重心,還是被社會邊緣化了?關于這些問題,近年來學界有不少討論。其中,最有影響的當數余英時先生的《中國知識分子的邊緣化》一文,(1)他所提出的20世紀的中國知識分子不斷被邊緣化的看法,得到了相當多的認同和回應。(2)余先生的看法固然有其道理,道出了20世紀中國知識分子下行的一般趨勢,不過,我們也要注意到,這一下行趨勢,并非知識分子的全盤潰敗,相反地,近代知識分子比較起傳統士大夫,在文化上的影響力不僅沒有下滑,反而有很大的提升。
張灝先生在《中國近代思想史的轉型時代》一文中指出:“現代知識分子就其人數而論,當然不能與傳統士紳階層相比,但他們對文化思想的影響力絕不下于士紳階層……轉型時代的知識分子,在社會上他們游離無根,在政治上,他們是邊緣人物(余英時的話),在文化上,他們卻是影響極大的精英階層。所以要了解現代知識分子,一方面我們必須注意他們的政治邊緣性和社會游離性,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他們的文化核心地位。”(3)事實上,這兩種趨勢在歷史上乃是同時發生的:一方面是社會政治地位的下降,另一方面是文化影響力的提高。為什么這兩種看起來似乎是悖論性的現象會同時發生?個中又有什么樣的內在關聯?為什么掌握了輿論權力的中國知識分子,最后依然被邊緣化?——這些問題,正是本書所要討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