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茨威格中短篇小說精選作者名: (奧)斯蒂芬·茨威格本章字數: 918字更新時間: 2024-07-30 11:19:39
心理小說,把握生命的瞬息萬變
茨威格把1922年發表的小說集命名為《馬來狂人:關于激情的故事集》并不是偶然的,他筆下的人物,無論是教養良好的貴婦、學識淵博的醫師,還是成長于貧民家庭的小姑娘,都像患上了馬來狂的人一樣,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只能一路狂奔,直至毀滅。這種熱病一般既迷醉又失落的狀態,貫穿了《馬來狂人:關于激情的故事集》中的五篇小說。誠然,學界一直強調茨威格對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論的文學應用,甚至把茨威格的心理小說視為對赫爾曼·巴爾領銜的維也納現代派作家們的一種繼承: 外部世界是不可把握的,一切處于躁動、沖撞與流變之中,只有把文學的描寫對象從客觀世界轉向主觀的心靈結構,才有可能把握生命體的瞬息萬變。多年來,茨威格的讀者們一直津津樂道的正是作者解剖人物內心時手術刀一樣鋒利又精準的筆法,一個詞語所引起的病癥般的狂熱都被放大到令人眩暈的程度。在他的筆下,人的器官和軀體好像擁有獨立的生命,情欲與無意識仿佛可以開口言說,而不再是沉沒在內心深處的船只那微弱的火光。
《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的主角與其說是那位英國女士和波蘭賭徒,還不如說是后者那雙像野生動物一樣的手:“那個男人的雙手……突然往空中伸去,像是要抓住什么不存在的東西,然后重重地跌落在桌面上,死了。然而不一會兒,那雙手又活了過來,從桌上回到自己主人的身上,狂熱地,像野貓一樣沿著身體軀干摸索,上下左右,一遇到口袋就迫不及待地鉆進去,看看還有沒有藏著什么以前忘在那里的錢幣?!倍犊謶帧返闹鹘桥c其說是伊蕾娜夫人,倒不如說是那種像人一樣躲藏在她內心的恐懼:“門外,恐懼已經等著了,她一出來就被它粗暴地抓住,心跳都停了幾拍,最后幾乎是無意識地下了樓。”
人的欲望就像身體癥狀一樣,不存在可以預測的行為方式,這也是茨威格小說的最大張力所在。正如德國作家克勞斯·曼所言,茨威格的作品長銷不衰的原因之一在于,他在故事中強化了最具張力的部分,而把“死去”的部分加以剔除。茨威格的小說雖然總是關于受限,可是這種限制總能蔓生出新的張力與爆破點;它們就像病痛一樣,強化了疼痛的部分,以至于病者只能感受到傷口的灼熱,而忘記了軀體其他部位的存在。從這個方面講,“受限”也是茨威格打磨小說情節的策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