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堅持正確才是勝利?為什么說它是個偽命題
- 創富實話
- 汪迪
- 1866字
- 2024-07-26 11:06:11
創富實話
前提是要做正確的事,然后才是正確地做事。若你所做之事正確,便可水到渠成;若你所做之事大錯特錯,則做得越多,錯的越離譜。
許多人經常轉發這樣一句話: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后天會很美好,但絕大多數人死在明天晚上。
深入剖析這句話,它所傳達的信息不過是:當前困境重重,但只要堅持不懈,終將迎來美好時光。
然而,這句話的實質價值究竟如何?值得商榷。事實上,誰都知道,挺過艱難時刻,便會迎來希望的曙光。但關鍵在于,如何才能在困境中堅守到曙光出現?又該如何才能戰勝困厄?
執著,無疑是人生中的一種積極態度。但若是執著于不恰當的時機或對象,它便失去了積極的意義。此時的執著,或許只能稱為頑固,其結果往往是因小失大,為了一棵樹而放棄整片森林。
作為職業作家與演說家,馬克·吐溫的成就堪稱卓越,他的名聲遠播四海。然而,鮮為人知的是,這位文學巨匠在商海的嘗試卻遭遇了重重挫折,飽受磨難。
馬克·吐溫曾投資開發打字機,但最終以損失5萬美元的慘重代價收場,一無所獲。看到出版商因發行他的作品而賺得盆滿缽滿,他心生不甘,決心涉足出版業,開辦了出版公司。
然而,商業運營與文學創作畢竟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領域。馬克·吐溫很快便陷入商業的泥沼,他的出版公司最終以破產告終,他本人也深陷債務危機。
遭受了兩次失敗,馬克·吐溫終于認清了自己與商業無緣,毅然放棄了經商的念頭,轉而投身全國巡回演說。在演講臺上,他風趣幽默、才思敏捷,完全沒有了商場中的狼狽與窘迫,重新找回了自我。最終,他憑借自己的辛勤的演講收入還清了所有債務。
人生如同航行在大海上的一艘船,需要明確自己的航向,并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當我們嘗試在自己不擅長的領域掙扎時,往往會遭遇困境。當我們順應內心的召喚時,回歸自己的長處,才能駛向成功的彼岸。馬克·吐溫的故事,就是對這一道理的生動詮釋。
在追求事業的過程中,執著精神固然重要,但同樣不可或缺的是靈活的變通能力。事實上,持續不懈的努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只是一個人成才的眾多條件之一,其他諸如機遇、天賦、興趣、悟性、體質等因素同樣重要。如果在研究某一學問、學習某一技術或從事某一事業時,你發現自身條件確實不足,且經過相當的努力仍無顯著進步,那么學會“放棄”并尋求新的途徑,或許更為明智。
財富進階
古人有云:“善弈者謀勢,不善弈者謀子。”在如今變幻莫測的市場環境中,戰略選擇的重要性愈發凸顯。對于追求財富的人而言,一旦財富規劃出現失誤,即便付出百倍努力也難以挽回。因此,一個明智的財富追求者不僅需要具備洞察形勢和趨勢的遠見卓識,還需結合自身所處的環境和條件,做出全面而周密的考量。
然而,難點在于,我們如何能夠準確預測和判斷當前所從事的事業是否適合自己,是應該繼續堅持還是果斷放棄?一個簡單有效的方法是從自己熟悉或擅長的領域入手,這樣往往能夠事半功倍,顯著降低創業過程中的風險。
為了提高創業成功的概率并降低失敗的風險,在創業伊始及制訂創業計劃時,我們必須著重關注以下三個方面。
要對自己有一個客觀的認知
成功的精髓在于“深知自我是誰”,而非僅僅“欲求何為”。對于追求財富者而言,單純知曉自身所欲并不足夠,更為關鍵的是,應明晰自身所能、所擅長。當然,人的潛能是一個逐步展現的過程,但對自身的興趣與潛能有基本認知,仍是邁向成功的重要前提。
在明確個人志向與能力的同時,我們還需審視社會需求這一關鍵因素。若所選創業領域既符合個人興趣,又與個人能力相契合,卻與社會需求脫節,其創業前景仍將黯淡無光。
冷靜評估自身資源儲備
這包括社會關系、專業技能等方面,要深入探尋其中所蘊含的商業價值,以尋找創業與投資的切入點。有些人或許擁有優質的軟硬件資源,卻因未能找準發力點,導致創業之路波折重重。同時需注意,并非所有的資源都具備商業價值,追求財富者在評估自身資源時,應盡量避免主觀臆斷。
避免急功近利
倘若我們當前尚未具備開啟創業征程的必備資源,那么,貿然前行并非明智之舉。相反,給予自己充足的時間與空間,積極為未來創業之路積累與整合所需資源,方為上策。尤其是對于那些資源有限的小規模創業者,穩健行事,避免盲目沖動,方能確保不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輕易折戟。
在現實中,有些人僅憑直覺或道聽途說便草率做出決策,匆匆投身所謂的“熱門”行業。然而,隨著創業活動的逐步深入,他們往往發現自己在經驗、知識、能力及人脈等方面與所選項目格格不入,競爭力嚴重缺失。因此,財富追求者在創業伊始就應本著務實求真的態度,結合自身實際及可調動的資源,精心制訂切實可行的創業計劃。這不僅是創業成功的重要保障,更是智慧與成熟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