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反向砍指標
- 重回1991:從拓荒野山開始
- 暮光回響
- 2211字
- 2024-08-02 10:14:18
常遠行也有點懵,主動往上砍指標,增加難度啊,這是什么騷操作?
其實850萬抹成800萬,他也是能接受的,畢竟這個營業額還是前年的,今年估計連500萬都賣不到。
這位年輕的董事長反向抹成1000萬,就是每年增加了2000萬的難度。
除非他對自己公司的技術方案絕對自信,否則沒別的解釋,難道是傻?絕不可能。
“兩位前輩!這個指標如何?我覺得不需要再有其他的了,我們往上抬,不是為自己增加難度,而是想多掙點,周期就定五年,另外,我們要拿首年實現目標利潤的30%。其實最后的保底費用是500萬+30%x2000萬,所以最終的咨詢費大概是1100萬+。”
許閑說完這些。
杜子山與常遠行更加興奮了,這就是利益綁定了,對方的動力更足了,30%只拿一年,而且限定五年內,很合理啊!對廠子很有利。
常遠行親自擬合同,這事廠里幾個關鍵人物都知道,符合議事原則。
杜子山已經知會了老書記,還有工會主席。
這種對廠子完全有利的合同,不簽是傻子。
有那幾張圖紙打底,常遠行對這位年輕的董事長頗有信心。
雙方簽訂合同后。
杜子山做東,再次來到建國飯店。
常遠行點燃紅塔山,忍不住道:“許總!合同已經簽了,現在我們是并肩作戰的戰友了,能提前透露一些關鍵的東西么?”
他心里癢癢啊!
“我最近一直在研究附近幾個縣的經濟新聞,至少有四個開發區要上馬。這還只是漢東的一個縮影。我有幾個朋友是做食品的,他們在洛水附近考察后發現交通情況不行,結果撤了,是不是很可惜?”
許閑不想用未來者的視角講大道理,只是講了一些司空見慣的現場。
未來高速發展的浪潮,幾乎席卷了與基建、消費、進出口等相關聯的所有行業,這是一個到處是黃金的時代。
但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許閑能做的就是旁敲側擊的點撥。
“交通不行的確影響經濟,很多山村比較窮,不就是因為沒有路么?”
丁子山也是山里人,對這點深有感觸。
常遠行陷入沉思,夾著紅塔山,任由其自燃,也不抽,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四人碰五六杯之后。
常遠行才沉聲道:“砍掉農機,做工程機械、汽車配件,自研發動機。”
“這是大改造啊!預算比之前要翻十倍。“
杜子山是大家長,他最愁的是柴米油鹽,現實困境,已經讓他焦頭爛額,根本顧及不到戰略上的問題。
其實,兩人一直沒在許閑面前提過二廠的財務問題。
現在不一樣了,雙方已經深度綁定,別人要給你診斷廠子的問題,你得把家底亮出來。
許閑道:“我大概知道你們的財務狀況,過一段應該有個單子,不到一百萬,可以解決你們的燃眉之急。另外,借著這次機會,廠子可以推進股份制改革了。工會牽頭成立持股委員會,向員工融資,也可以解決一部分困難。”
“這也是個法子。我們就怕讓員工的錢也砸進去。”
杜子山自己都對廠子沒信心。
常遠行會抓重點:“單子是怎么回事?”
“你們庫存的農用三輪車,還有一些配件。”
許閑思考一番繼續道:“從明天開始,給所有未結清尾款的客戶,發一張告知書,在限定時間內不付款,走法律程序。”
“那這些客戶可都沒了。”
“杜前輩!廠子都活不下去了,再說了,我們要改變發展方向,這些客戶有什么用?”
許閑一句話將兩人點醒。
有很大一部分客戶其實就是故意拖款。
二廠好歹是國有企業,強制收貨款是最好操作的一條路。
再加上,其中很多客戶是丁長征拓展的,說不定還能牽出一些黑灰產的線索。
今天這頓飯沒白吃。
丁子山心情大好。
常遠行也得出了自己的結論,對許閑由好感上升為佩服。
四人酒足飯飽之后,臨近傍晚,一頓飯吃了四五個小時。
因為有很多事情要忙,幾人喝完粥之后,各自離開。
麻頭已經在車里等許閑兩人,他十幾歲就拿到了駕照,曾經在二廠開過一段車,車技不錯。
一天又過去了。
三人返回公司,天擦黑。
麻頭、李紅旗沾住沙發就開始打呼嚕。
許閑也很困,但技改方案不能耽誤。
這次不是賣ppt,而是要拿出實打實的東西。
許閑沖一杯速溶,細心梳理一番自己知識體系,便開始工作,各種繪圖工具擺滿桌面,專用機械設計圖紙擺厚厚一沓。
如今沒有設計輔助軟件,每一個微小的零件尺寸,符號,標注,都需要手工制作。
......
“閑哥這是一夜沒睡啊!”
李紅旗從沙發上坐起來,發現隔壁資料室的燈還亮著,許閑跪在地板上,寫寫畫畫。
麻頭也起來了,看了一眼,只是搖頭:“這是什么神秘儀式么?”
這間房是許閑的私人工作室,未經允許,兩人都不會主動進來。
李紅旗下樓買了早餐,也只是放在門口。
麻頭就守在資料室外。
“樓下有幾個人挺可疑的。”
李紅旗坐在辦公桌上,掀開窗簾,朝下看了一眼,三個身穿條紋T恤,牛仔褲,大頭皮靴的年輕人在大廈門口對面的小樹林轉悠。
麻頭拎著根油條,來到窗前:“應該是丁長征的人。我們跟二廠接觸這么久,應該已經引起注意,金川科技是一家外資公司。性質跟我們一樣。”
李紅旗恍然道:“哦!是競爭對手!”
“現在還不好說!但是我太了解丁長征這人了,做事不擇手段,是個難纏的對手。被他盯上,以后得打十二分精神。”
麻頭語氣認真。
李紅旗卻不以為意,社會經驗還是太缺乏。
......
轉眼,九月金秋。
“征哥!那幾人近一個月深居簡出,除了出來買飯,幾乎不外出。不知道在干什么,據我觀察,他們公司應該就三個人。要不要搞他們。”
一位頭發跟鳥窩似的年輕人,一身牛仔衣,雙手揣兜,一副混不吝的模樣。
“大概是個皮包公司。兄弟們辛苦了。”
丁長征掏出一沓百元大鈔,甩進年輕人的手里。
“謝謝征哥!”
小年輕點頭哈腰,離開丁遠征的辦公室。
“這幫人不行!一定要想辦法混進去看看,杜老狗跟常老鬼都不是省油燈,不可能被一個皮包公司忽悠住,他們之間一定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是!丁總!”
一位身穿黑色職業裝的高挑女孩,甜甜一笑,從辦公室退了出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