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西漢王朝的興衰(3)

  • 大漢王朝4
  • 王新龍
  • 5406字
  • 2014-12-16 00:27:22

曹參的兒子曹窋〔zhú〕,在朝廷里擔任御史大夫,能夠知道呂產他們的動靜。有一天,呂產的親信賈壽從齊地回來,把灌嬰和齊哀王等人聯合的消息告訴了呂產,將呂產埋怨了一頓,然后出謀說:“你早先不到自己的封地上去,現在雖然想去,已經來不及了。當今之計,最要緊的是趕快占領皇宮,控制皇帝,以便利用皇帝的名義發號施令,來對付那一幫反對你們的人。”曹窋探聽到了呂產和賈壽的密謀,趕快跑去向陳平和周勃報告。

周勃一方面從襄平侯紀通那里弄到了進入北軍的符節(相當于通行證),一方面叫酈寄和劉揭去警告呂祿,叫他交出兵權。呂祿不得已交出了大印,到自己的封地上去了。周勃拿了符節和大印,進了北軍,立即下命令說:“現在呂家想要篡奪劉家的天下,你們愿意跟著呂家的,脫下右臂的袖子;愿意幫助劉家的,脫下左臂的袖子!”將士們本來就不同意呂家篡權的行為,如今聽到周勃的命令,都脫掉了左臂的袖子,表示愿意跟著太尉去消滅諸呂,維護劉姓的江山。這樣,北軍全部被接收過來了。

古代風景畫鑒賞可是呂產還把持著南軍的大權不肯撒手。丞相陳平叫朱虛侯劉章去幫助太尉周勃。周勃命令劉章守住軍門,命令平陽侯曹窋去告訴守衛皇宮的武官,不許相國呂產進入宮門。呂產不知道呂祿已經交出北軍的軍權,冒冒失失地想沖進未央宮去劫持皇帝,發動叛亂。可是他走到東門,東門的衛兵擋住了他;走到西門,西門的衛兵也不許他進去,他只好在皇宮的庭院里往來徘徊,思考下一步如何行動。

平陽侯曹窋看到呂產的狼狽相,趕快去報告太尉周勃,周勃命令朱虛侯劉章說:“你趕快進宮去,保衛住皇帝,逮捕呂產!”劉章請求撥給他士兵,周勃給了他一千精兵。

傍晚時分,劉章率領一千精兵來到未央宮,向呂產發動攻擊。呂產匆匆忙忙地逃到郎中府的廁所里去躲藏,結果還是被搜出來殺了。劉章完成任務以后,到北軍向太尉周勃告捷。胤勃向劉章祝賀,對劉章說:“你立了一大功。我最擔心的是呂產,因為他比呂祿更難對付,現在把他除掉了,天下就太平了。”

第二天,周勃和其他的將軍、大臣們商量之后,派軍隊到呂祿的封地上逮捕了呂祿,也把他殺了。接著,又到各地去搜捕呂氏一族的人,不論男女老少,殺了個一干二凈。周勃沒有辜負漢高祖劉邦的期望,在消滅諸呂叛亂、安定劉姓天下的斗爭中立下了功勞。

漢文帝治國

周勃聯合大臣和將軍,粉碎了諸呂的篡權陰謀,安定了劉姓的天下。他和丞相陳平等在一起商量說:“少帝劉弘不是惠帝的兒子,不應當由他來做皇帝;代王劉恒是漢高祖的兒子,皇位應當由他來繼承。”于是他們就派人去迎接代王劉恒。代王劉恒漢文帝謙讓了一番,最后正式即位稱帝,他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漢文帝。文帝元年是公元前179年。

劉恒八歲的時候被封為代王,二十四歲做了皇帝。他的母親是漢高祖的妃子薄姬。薄姬因為害怕呂后,長期和兒子住在封地上,不管漢朝中央政府里的事情,所以他們母子倆沒有引起呂后的注意,沒有受到呂家那一幫人的陷害。漢文帝做了皇帝以后,看到受戰爭破壞的農業生產還沒有恢復起來,老百姓都很窮苦,政府想要收捐收稅也收不起來。因此,他想到首先要辦的事情是恢復農業生產。春耕開始的時候,他親自帶著文武百官到首都長安的郊外去耕地、下種。他還叫皇后在皇宮的園地里種桑養蠶,為廣大農民做出榜樣。

漢文帝知道發展生產得由人去做。老年人生產經驗比較豐富,小孩子長大了就是搞生產和當兵的人力,應當敬老撫幼。他在即位之初就下了一道命令,叫政府要關心無兒無女的老公公老婆婆,關心沒有父母的孤兒。政府借錢給這些可憐的人,解決他們生活上的困難。后來他又從政府的倉庫里撥出一部分麻布、綢緞和絲綿來,分發給他們做衣服穿。對于那些有兒有女而歲數特別大的老年人,漢文帝也特別尊敬他們,規定家里有八十歲、九十歲以上老人的,可以減輕賦稅負擔。為了照顧老年人牙口不好的特點,政府按月發給老年人熬粥用的大米,還發給他們肉,使他們能夠生活得愉快。

漢文帝實行的各項政策中,最受人歡迎的是減輕刑罰。他首先廢除了一人犯法父母妻子同坐的法律,后來又規定了罰錢贖罪的法律,并且還廢除了肉刑。

罰錢贖罪的法律是在張釋之做廷尉的時候規定的。廷尉張釋之嚴格執行這一條法律,連沖撞了皇帝圣駕這樣的重大事件,也可以用罰錢來贖罪。有一次,漢文帝坐著馬車外出巡視,當馬車行經中渭橋的時候,突然有一個人冒冒失失地從橋下跑出來,嚇驚了拉車的馬,差一點把漢文帝從馬車里摔出來。漢文帝十分生氣,趕快派兵捉住了那個冒失鬼,把他送到廷尉張釋之那里去治罪。張釋之仔細地審問了那個人,問他為什么要沖撞皇帝的圣駕?那人回答說:“我剛從鄉下來到城里,聽說皇帝出巡,街上禁止行人,我很害怕,就躲藏在橋下。我躲了很久,以為皇帝的圣駕已經走過去了,我就鉆了出來,誰知道一出來就正好碰見了皇帝的圣駕,我怕被衛兵捉住殺頭,所以只好趕快逃走。哪里知道,我這一跑就會把馬給嚇驚了呢!”廷尉張釋之認為這個鄉下人說的都是實話,雖然他沖撞了皇帝的圣駕,犯了大罪,但是他畢竟不是有意的,所以就判他罰錢贖罪。

漢文帝對于這個判決很不滿意,他生氣地說:“這個家伙驚了我的馬,幸虧馬的性格還比較溫馴,如果換了一匹烈性馬,拚命奔跑起來,把我摔下車,我的命不就完了嗎?像這樣嚴重的罪行,你這個管法律的廷尉只判他罰錢贖罪,這不是太便宜了他!”張釋之從容地回答說:“陛下訂的法律是治理天下的,法律有這樣的規定,就應當照著去實行,故意加重治罪,就使法律在老百姓中間失去了信用。陛下既然把這個案件交給我處理,我就要處理得公平,不能因為陛下受了驚嚇而把案子判重了。罪行有輕有重,輕罪重判,怎么能夠叫老百姓服氣呢?希望陛下平心靜氣地考慮考慮吧!”漢文帝聽了張釋之的辯解,想了很久,說:“廷尉說得對。鄉下人膽子小,罰他一些錢,把他放了吧!”

漢文帝還下過一道命令,規定老百姓有什么解決不了的困難,或愿意給皇帝提個合理建議的,可以給皇帝上書。漢文帝廢除肉刑的法令,就是在一個叫做淳于緹縈〔tíyíng〕的小姑娘給他上書以后頒布的。

那是在漢文帝做皇帝的第十三年(公元前167年),一位著名的醫生、齊國太倉縣的縣令淳于意犯了法,被判處肉刑。那時候的肉刑有三種:在臉上刺字,割掉鼻子,砍去左腳或右腳。因為淳于意是縣令,是現任官吏,地方上只有判罪的權;判罪以后,要把犯人從齊國押解到首都長安,由朝廷的司法機關來執行肉刑。

淳于意生了五個女兒,沒有兒子。他被解差押著動身的時候,跺著腳嘆氣說:“唉!生女不生男,有了急事,沒有一個能頂用的!”淳于意的小女兒緹縈聽了這話,又是傷心又是氣憤,她一邊哭一邊想:女孩子為什么就不頂用?我一定要跟著父親到長安去,想辦法搭救父親。于是她收拾行李,跟著父親到了長安。

緹縈到了長安,聽說人們有什么急難可以給皇帝上書,她就寫了一封十分誠懇的書信,親自送到皇宮里去,請求衛兵轉呈給緹縈決定跟著父親到長安去,想辦法搭救父親。

緹縈在書信里寫道:“我是太倉令淳干意的小女兒,名叫緹縈。我父親在齊王的封國里做官,當地老百姓都稱贊他廉潔公平,是個清官;精通醫道,又是個著名的醫生。如今他犯了法,應當受到肉刑的處罰。肉刑是一種可怕的刑罰,就像一個人死了不能復生一樣,割了鼻子不能再長起來,砍了腳不能再接上,臉上刺了字也破了相,以后雖然改過自新也沒有辦法補救了。我情愿讓官家收做奴婢,替我父親贖罪,讓他有改過自新免受肉刑的機會。”

古代銅器漢文帝看了緹縈的信,覺得這個小姑娘態度很誠懇,寫的又是大實話,肉刑的確是一種可怕的刑罰,損傷了肉體是無法補救的。于是他對制訂法律的官員們說:“刑罰的作用是警戒人們不要犯法。如今實行的三種肉刑都過于嚴重了,臉上刺字、割鼻子、砍左右腳,都害人一輩子,以后他想要改過自新也沒有辦法補救了。應該改訂一下法律,廢除肉刑,用別的刑罰來代替它。”

丞相張蒼和御史大夫馮敬在一塊兒合計以后,建議以罰做苦工來代替臉上刺字,以打三百板子來代替割鼻子,以打五百板子來代替砍腳。他們把這種新辦法呈報給漢文帝,漢文帝覺得很好,就批準實行。

從此,肉刑正式廢除了。淳于意的小女兒淳于緹縈,不但救了她的父親,并且使天下該受肉刑的犯人都減輕了刑罰。

可是漢文帝改革肉刑的做法是不徹底的,因為打板子使皮肉受苦,仍然是一種肉刑。板子打得重了,打不到三百五百就能夠把人打死。后來,漢文帝的兒子漢景帝又進一步改革。把該打五百板子的減為打三百板子;該打三百板子的改為打一百板子。打人用的板子,也改小改薄,并且規定一律打屁股,不許打身上別的地方。打板子的時候,由一人打到底,中途不許換人。這樣,肉刑雖然沒有完全廢除,但是又進一步減輕了一些,對人民還是有利的。平定七國之亂

漢高祖劉邦在鏟除韓信、彭越、英布等異姓王的過程中,分封劉姓子弟為王,去接替空出來的王位,那就是同姓王。同姓王起初只有九個,后來逐漸增加,傳到漢文帝劉恒的時候,已經增加到二十多個,其中領地最大的有齊、楚、吳、荊、燕、淮南等。這些王國所領有的土地,合起來占了西漢帝國土地的大半。皇帝直接統轄的地區,僅僅只有十五個郡,并且這十五個郡當中往往還有列侯和公主的領地,真正屬于皇帝能管轄的土地,也就只有十個郡左右。

劉邦生前認為同姓王都是他的兄弟子侄,是靠得住的,可是事實上同姓王勢力大了照樣也會造反,要來奪取皇位。漢景帝時候的七國之亂,就是同姓王想來奪取皇位的一次嚴重叛亂。

早在七國之亂以前,漢文帝三年(公元前177年)和六年(公元前174年),濟北王劉興居和淮南王劉長已經發動過叛亂,因為叛亂的范圍比較小,很快被鎮壓下去了,影響不大。比這兩次叛亂更早一些,吳王劉濞也已經在準備叛亂了。劉濞是漢高祖劉邦的侄子,二十歲的時候被封為吳王,掌管東南地區三郡五十三城的封地。他倚仗自己封國內自然資源豐富的有利條件。大量采銅鑄錢,煮海水為鹽,蓄積財富。他為了收買民心,宣布免除封國內的賦稅,并且招降納叛,拚命擴張勢力,準備用武力推翻漢朝的中央政府。

漢文帝立自己的兒子劉啟為太子。不久,吳王劉濞把他的兒子送到長安來,名義上是陪伴太子一塊兒學習、玩耍,實際上是送個兒子到皇宮里作抵押,迷惑一下漢文帝,表示他并沒有謀反的野心。太子劉啟和劉濞的兒子都很喜歡賭博,兩個年輕人火氣都很旺,賭著賭著就會吵起來,有時候甚至還動手打架。有一次,兩個人又打起來了。太子劉啟順手抄起賭博用的木盤,扔了過去,一下子就把劉濞的兒子給打死了。劉啟派人把死者的遺體送回吳國去安葬。吳王劉濞看到兒子的遺體,先是大哭一場,接著怒氣沖沖地說:“我和當今皇上是同一個爺爺的孫子。我的兒子既然死在長安,就應當在長安的皇陵里安葬,為什么要送同來?”他派人把兒子的遺體又送往長安,硬要在皇陵里安葬,用這種要挾的手段向漢文帝示威,并且從此以后,他就假裝有病,不再到京城里朝見皇帝,更積極地準備造反了。

古代風景畫鑒賞對于已經發生和將要發生的王國叛亂事件,一些擁護中央集權制度的大臣和官吏,都感到事態嚴重,應當迅速謀求解決的辦法。有個叫做賈誼的大臣,曾經給漢文帝上書,指出當時王國勢力過于強大,猶如一個人犯了腫病,一條腿腫得像腰那么粗,一個指頭腫得像一條腿,應當趕快醫治才好。賈誼認為醫治的辦法最好是分割諸侯的王國,削弱他們的力量,力量小了,也就不會造反了。太子劉啟的管家晁錯〔晁cháo〕,也跟賈誼有同樣的看法,建議漢文帝削減王國的領地,分散他們的力量。漢文帝明知他們的建議都很好,可是覺得時機還沒有成熟,不能太性急了。他只是在齊王劉側死后,因為沒有兒子繼位,才把領地最大的齊國分成了六個小國,又把曾經發動過叛亂的準南國分成了三個小國。

古代山水畫漢文帝在位二十三年,在四十六歲那年去世了。太子劉啟做了皇帝,就是漢景帝。漢景帝任命自己的管家晁錯為御史大夫。晁錯又一次建議削奪王國的領地。他對漢景帝說:“吳王因為兒子被打死,假裝有病不來朝見天子,這種狂妄的行為,按照古代的禮法應當殺頭。現在他不改過自新,反而更加驕橫,應當趁早削奪他的領地。”漢景帝說:“削奪他的領地,他造起反來怎么辦?”晁錯說:“削奪他的領地,他要造反;不削奪他的領地,他也要造反。削他的地,他早一點反,危害小一些;不削他的地,他晚一點反,準備得更充分了,危害就更大。”漢景帝認為晁錯說得有道理,就開始實行削弱王國的措施。他先從其他幾個王國下手,先把楚國的一個郡、趙國的一個郡和膠西國的六個縣削減下來,劃歸漢朝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吳王劉濞看到漢景帝已經削了三個王國,下一個就要輪到他了,決定用武力對抗。他聯合了楚王劉戊、膠西王劉印〔áng〕、趙王劉遂、濟南王劉辟光、菑川王劉賢、膠東王劉雄渠,一起出兵,于漢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發動叛亂,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七國之亂。

吳楚七國起兵的名義是“清君側”,就是要求殺掉漢景帝身邊主張削弱王國的晁錯。這當然是一個借口,實際上是吳王劉濞糾集分裂割據勢力,想要奪取漢景帝的皇位。漢景帝一方面派太尉周亞夫和大將軍竇嬰等分頭率軍應戰,另一方面卻又不愿意戰事擴大,真的把晁錯殺了,借以緩和七國的敵對情緒。漢景帝雖然殺了晁錯,可是吳楚七國仍然沒有停止軍事行動,還是一個勁兒的向西北進軍。

古代風景畫鑒賞被漢景帝派去平亂的太尉周亞夫,是周勃的兒子,很善于用兵。他接受平亂的任務以后,對漢景帝說:“楚國軍隊很剽悍〔piāo hàn〕,跟他們正面作戰很難取勝,應當斷絕他們的糧道,才能制服他們。”漢景帝批準了周亞夫的作戰計劃,周亞夫領兵出發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翁源县| 安溪县| 孟津县| 贵溪市| 罗源县| 青浦区| 泗阳县| 邵东县| 祁东县| 华安县| 新建县| 正镶白旗| 宁武县| 南郑县| 岑溪市| 六安市| 和龙市| 辛集市| 阳高县| 甘德县| 大方县| 西华县| 启东市| 卢龙县| 凯里市| 广灵县| 林甸县| 永清县| 安岳县| 安吉县| 南阳市| 万盛区| 惠安县| 潜江市| 海安县| 江门市| 闻喜县| 依兰县| 逊克县| 通江县| 梧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