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模見劉備發(fā)問,遂從袖口抽出一卷簡冊,“奉使君之命,暗訪郯縣、蘭陵、氶縣、陰平四縣鄉(xiāng)豪惡霸官吏奸私,涉不法之事者有三十余家,或暗通賊寇,或欺壓良善,或勾結(jié)官府,倒買倒賣營私舞弊,或勾結(jié)商賈,哄抬物價,或違背人倫大義,涉事人員皆在簡冊中載明。”
劉備接過王模遞來的表冊,細細查看。
王模在劉備回師下邳時,被任命為東海郡部郡國從事,受命暗查治下各縣不法奸利之事,以備鞏固地方之用。
王模在呂布初占下邳時,與周逵以寒門之身投效,欲求進身之階,渠料尚未求得官職任用,旋即被劉備傾覆。
王模與周逵被視為呂布舊黨,隨即被監(jiān)視起來。二人心中冤屈,心念俱灰,以為再無出頭之日。每日都是戰(zhàn)戰(zhàn)兢兢,倍受煎熬,生怕一不小心就丟了小命。
待劉備從夏丘回師,召集群僚議事之時,出身寒微、見識淺短的王模還以為劉備攜大勝之威,欲要清算呂布舊屬,隨即在心中暗暗咒罵劉備,當(dāng)日便以投死之心赴會。
不料席間劉備言語和煦,沒有提及清算之事,他與周逵還被授予高官,王模如蒙大赦不勝感激,遂對劉備起了效死之心。
因此,到了郯縣后,王模收集椽屬,編為鷹犬,不遺余力地察訪治下吏員豪紳的不法之事。
雖然上任短短十余日,王模卻做得得心應(yīng)手,布置暗樁、聞風(fēng)采集消息、密查吏員背景、明辨言辭真?zhèn)蔚鹊龋坪跛忍焐鷣砭褪且龃碳榈摹?
初執(zhí)權(quán)柄的王模有些上癮了。在前幾日,劉備自下邳傳令,命其暗中查探剛剛歸附的蘭陵三縣奸利之事時,王模頗為亢奮,連夜便向三縣派遣暗樁,并吩咐屬吏如何探取消息,如何印證真?zhèn)蔚鹊取?
果然,不出三四日,蘭陵三縣便傳回消息,皆有所得。王模抑制不住心中的興奮之情,便不知疲倦地將其整理成簡冊,以供劉備查用。
“伯濤果然大才,短短數(shù)日,蘭陵三縣便有如此成就,堪稱干吏。”
短短數(shù)日,王模便在新近歸附的蘭陵三縣探查出二十余家涉法之事,劉備不由得嘆服王模之能,隨即夸贊幾句。
聽劉備夸贊,王模心中十分激動,但面上強作平靜之色,“使君有命,屬下不敢不竭盡全力,何況陰平三縣在賊盜之東,使君一旦進兵,蘭陵三縣即為大軍后方,不可不穩(wěn)。”
“嗯,伯濤能思慮至此,眼光可為超遠,還需努力為之。”劉備勉勵著王模。
“謝使君看重,屬下必不負使君厚望。只是蘭陵三縣不法鄉(xiāng)豪吏員現(xiàn)今只是風(fēng)聞其事,尚未探得實證,并且因時日淺短,多有奸邪之事尚未揭發(fā)。”王模聽劉備言語,日后當(dāng)會另有重用,言語中又多了幾分底氣。
“嗯,不急,我尚要在郯縣留駐幾日,你可將簡冊上人員求得實證,至于其他暫不做計較,大軍過后,你再慢慢施為。”
劉備心中明白,當(dāng)下新占徐州,立足未穩(wěn),不宜在內(nèi)部挑起紛爭。做事需張弛有度,如果激起各地鄉(xiāng)豪的抗拒之心就不妙了。
讓王模查探地方不法之事,不過是想借機挑出過分冒頭的,借這些人的人頭立威,收攬民心,震懾地方,讓各地鄉(xiāng)豪收斂一些,從而服從自己。鞏固統(tǒng)治才是眼下的要緊之事。
“屬下明白。”王模聽出了劉備之意,點頭領(lǐng)命。
“依伯濤所言,郯縣這十余人罪證已經(jīng)掌握了?這郯度可是郯氏族人?”劉備看簡冊中有郯姓之人,眉頭有些微皺。
“正是,郯縣諸人罪證皆已齊備,只是尚未驚動其人,郯度是郯昭遠房侄孫,其利用郯昭之名,暗中與城中糧商都日鴻等十余家糧棧勾結(jié),囤積糧谷,哄抬糧價,以致城中百姓怨聲載道。”王模為劉備述說郯度之事內(nèi)情。
“郯昭可知其事?”郯度背后是否有郯度指使,這是劉備最為關(guān)心的。
“這個,屬下不知,依在下看來,郯昭似乎并不知曉。”王模礙于郯昭在郯縣的官位,又未得劉備之命,并未冒然深查郯度之事。
“嗯,那就不要查了,但需將郯度之事明言告之郯昭,讓其好生約束族人,至于其所得盡皆收歸州府。”郯度之事可大可小,劉備在此時并不想與這個本土鄉(xiāng)豪撕破臉。
“都日鴻違背人倫大義是指何事?”
“都日鴻是本地豪商,廣有田產(chǎn)財貨,家有僮客上千,其人豪奢驕淫,逼其族人妻女為妾,又縱容家仆,欺凌百姓,掠奪人妻,無惡不作......”王模有些激動,對惡名昭彰的都日鴻咬牙切齒。
劉備止住了王模,“好了,都日鴻腰斬棄市,為惡相從者斬首,籍沒其家,其族人良善者發(fā)放資財,編戶為民。”
“這蘭陵王氏、蕭氏可是王朗、蕭建族人?”
“王建是王氏偏房族侄,現(xiàn)為蘭陵主簿,蕭桓是蕭建族弟之子,現(xiàn)為蘭陵少府,蕭桓主謀,勾結(jié)王建,二人監(jiān)守自盜,趁蘭陵縣令潛逃之際,將縣中財物盜賣一空。”這些大族子弟的惡行丑態(tài),讓出身寒微的王模頗為心驚。
“公臺以為這二人當(dāng)如何處置?”王建、蕭桓出身名門大族,其背后牽涉甚廣,劉備一時也拿不準(zhǔn)主意。
陳宮沉思片刻,“王朗為當(dāng)今名士,海內(nèi)儒宗,現(xiàn)為會稽太守,正與孫策對峙,且其為陶公所舉,此時不宜開罪其家,不如勒令王建棄官歸家,追繳盜掠之資,再罰其金權(quán)作懲戒。”
劉備聽陳宮所言有理,隨即同意陳宮之言。
陳宮見劉備點頭同意對王建的處置之法,遂繼續(xù)說道,“至于蕭桓,當(dāng)下蕭建態(tài)度未明,冒然處置其從侄,恐怕會立時激起其抗拒之心,不如也依王建之法處置,而后將蕭桓發(fā)往莒縣,讓蕭建親自約束調(diào)教。”
劉備沉思良久,頓時眼神凌厲,搖了搖頭說道,“蕭桓斬首。”
陳宮驚駭劉備的決策,想要出言勸止。
劉備止住了陳宮,“疥癰不挑不破,蕭元朗若果為漢室忠臣,必不會借蕭桓之事發(fā)難,若他借此事舉兵,世人可知其為漢室叛逆,屆時我以順誅逆,亦不負惡名。”
劉備意圖借蕭桓首級測試蕭建之心,其中亦有逼迫之意。還有一層意思劉備并未言明,那就是借蕭桓頭顱告訴蕭建,其家族性命已握在劉備手中,其若膽敢舉兵叛逆,劉備也不惜祭起屠刀。
陳宮聽劉備解釋原由,亦覺出其中深意,遂不再阻攔。
“但此事還需做的周密,這幾日伯濤需牢固掌握蕭桓罪證,而后將其罪狀廣布州府,以使士民百姓皆知蕭桓惡行。”
劉備直視王模的眼睛,鄭重地告誡他。劉備此舉卻是欲將蕭氏置于不利的輿論地位,以消弭斬殺蕭桓帶來的負面影響。
“在下謹記。”王模感受到劉備給他帶來的迫人壓力,不敢緊盯劉備雙目,遂俯首領(lǐng)命。
“此外,斬殺蕭桓后,公臺還需書信與蕭元朗,借其祖上蕭何之名,勸之以大義,命其嚴守州府之令,前往下邳述職。”
手握蕭氏家族的短處,讓劉備看到了不傷己身,且能徹底解決蕭建割據(jù)的希望,劉備頓時有了底氣。
“此信似乎由漢瑜公、文雅公出面書寫更為得當(dāng)。”
陳宮思索了片刻,覺得蕭建與陳珪、繆斐的關(guān)系更近,以二人名義書呈蕭建更能讓其明白現(xiàn)在徐州局勢。
劉備轉(zhuǎn)念間便明白了陳宮之意,隨即表示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