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紀伯倫——瑪麗·哈斯凱勒(1)
- 愛你如詩美麗(紀伯倫全集)
- (黎)紀伯倫
- 5745字
- 2014-12-14 22:18:26
生命是你的靈魂中更偉大的靈魂……
在你的靈魂和我的靈魂里有一種靜止的生命。
致瑪麗
(巴黎)1908年10月2日
親愛的瑪麗:
在一個鄉村里,我和兩位好朋友坐在一起聊天。他倆都來自我的祖國,是夫妻,過著簡樸、愜意的生活。丈夫的胸中跳動著一顆雄心,而在妻子的容貌和靈魂里閃爍著燦爛的美。夫妻倆都喜愛詩。他倆的家鄉芳草萋萋,綠樹成片,看見它的人定會以為那是無數花園中的一座大花園。那里的房舍,遠遠看上去,就像散布在天鵝絨地毯上的珊瑚。
我在畫畫,不,我是在學畫畫。有道是業精于勤,天地隨苦練而漸寬。這個思想是多么高明、精辟!我有時放下繪畫,活像被迫睡覺的孩童。
親愛的,你還記得嗎?我過去認識人和物,都是通過聽覺,聲音首先進入我的靈魂;如今,親愛的,我認識人和物則通過視覺,正像顯示的那樣,我的記憶力正在保存人和物所具有的形狀和色彩。
哈利勒
致瑪麗
(巴黎)1908年10月10日
親愛的瑪麗:
身體覺微寒,頭腦卻活躍,精神狀態處于巔峰。我衷心問候你。我告訴你,存放在你手里的那些畫和肖像都屬于你。有道是日月如梭,飛閃而過,不知不覺。我還要謙虛地說,我在巴黎這間畫室所擁有的全部繪畫和肖像也都屬于你。你可以按照你的意愿,自主地支配這些畫。
我的這些話頗帶有老人的沉靜語調,但卻是我的愿望與情感的率直表達。我很期望自己活得久些,以便為你準備一些成熟的果實。因你給予我的太多太多了。我也期望那一時刻早些到來,那時我會說:
“承蒙瑪麗的恩惠,我成了藝術家。”
“承蒙瑪麗的厚愛,我成了畫家。”
正是夜半時分,周圍一片寂靜。對面作坊里的那位柔聲婦人,也已默不作聲,我再也聽不到她的動靜;她那動人的俄羅斯歌聲不再取悅我的耳際。
衷心為你祈禱!
哈利勒
致瑪麗
(巴黎)1908年11月8日
親愛的女子:
在生命的蒼白中,當神魂被失望所籠罩時,我便讀你的書信……每當霧靄包圍“我的自我”時,我便捧著那些信,貪婪地讀起來。你的信使我想起真實的“自我”……你的信讓我注視自己,使我遠避丑陋的墮落,遠遠躲開生命的深淵。親愛的,每個人都需要一個避風港……我的靈魂的避風港是一片叢林,我帶著對你飽含溫情心懷深處的透徹了解生活在其中。
現在,我正在與色彩搏斗;爭執是苦澀的。毫無疑問,我們當中的一個將取得勝利……我幾乎聽到你那甜美的聲音在說:
“喂,哈利勒,關于繪畫,你要說些什么呢?”
我把自己的靈魂深深沉入色彩里……我祈禱著……請看哪,我正在吞食暮色,吮吸彩虹。學院的權威人士說:
“莫在典型美上加美!”
我的靈魂悄說道:
“假若我能繪畫,我一定畫典型美,并賦予與之相稱的美。”
我的眼珠啊,我該怎么辦呢?我是討好長官,還是讓我的靈魂滿意呢?這些親愛的行家們見識頗豐,而靈魂卻是最近者。
夜深人靜,睡覺是最值得向往的。我將上床,但卻心思滿載,浮想聯翩。
親愛的,恭頌晚安!上帝為你祝福。
哈利勒
致瑪麗
(巴黎)1908年12月25日
親愛的瑪麗;
上帝情愿守護著你。親愛的……那位了不起的無名者賜予耶穌以不朽靈魂,就讓你的心盡情歡悅吧!
但愿你在沐浴幸福中度過圣誕!但期年復一年,你總是生活在安詳恬靜之中。
我想你,不像想常人……我想你時,生命總是光芒四射,生活之果也正在成熟。
好瑪麗,我親吻你的手。你的美德芳香四溢……通過吻你的手,我會為自己的疲倦心靈祝福。
哈利勒
致瑪麗
(巴黎)1909年6月23日
親愛的瑪麗:
我失去了父親。他就死在六十五余年前他第一次看到人間光明的那座舊房子里。他的最后兩封信使我眼淚簌簌下落。
他在病榻上為我祝福,就在彌留之際還在為我祈禱。我知道他已安息于上帝的懷抱;盡管如此,我的心靈仍痛苦不已。我正在悲傷之火上經受灼熬……自感死神的沉重之手正輕拍我的肩膀……我看到昔日景象——那時,他和我的母親、哥哥和妹妹生活在一起,面向太陽微笑……他們現在何處?在什么地方?
莫非他們在無名之地?難道他們彼此聚集在一起?莫非他們在追憶裹著殮衣走遠了的過去?他們究竟在離我們這個世界很近的地方呢,還是在一個很遠的地方呢?親愛的,我知道他們還活著,正在度過莊嚴美統領的余生……他們比我們離上帝更近。
七道幕簾再也無法遮擋住他們的視線,使他們看不清事物真相……花言巧語、模棱兩可已經終結,欺騙靈魂業已消逝,我已感觸到了所有這些……盡管如此,心靈仍然悲傷難抑。
哈利勒
致瑪麗
(巴黎)1909年6月25日
親愛的:
你呀,你是我的歡樂,你是我的慰藉……你在夏威夷,在太陽島上……你在這顆星球的對面。你的白天,正是巴黎的夜晚;你屬于另一星系,但你仍然離我最近。
我獨自一人時,有你伴我散步——我這樣看你——你就坐在我的書桌對面。夜下,你侃侃而談,我留心聆聽……在有些時辰里,我發現你來自另一座山,既不屬于這個世界,也不屬于這個星球。
我在本子上寫下對現代藝術家們的看法……他們每個人都有話,而每個人又用不同的風格說話。卡里的畫令我心靈震撼……他手下的人物或坐或站,皆被霧靄籠罩,而那些人物說的話只有萊奧納多·達·芬奇筆下的人物才能講出。
卡里深諳面與手之秘密……曾對深、高與寬進行過深刻探討……他的生命之美并不亞于他的藝術之美,曾飽經磨難,痛苦不堪……然而他詮譯了隱藏在內心的痛苦秘密……他曉得淚水里有光閃爍……任何東西都會在淚珠中閃閃發光。
我思念夏威夷的高山和峽谷。
親吻你的手,我閉上眼睛……便看見你,親愛的。
哈利勒
致瑪麗
(紐約)1910年10月31日
親愛的:
最親愛的人,我現在紐約……我很想看到你……我的心中充滿對你的想念之情。
我很高興,無憂無慮。
明日傍晚,我即到波士頓。
請寫信給我。我心思你的容貌。我想見到你,甚為想念。
啊……你現在離我近在咫尺。
哈利勒
紀伯倫日記
1910年×月×日
從她的日記里,我們了解了她。1910年11月1日,我寫了具有相反意思的一句話,與她先前說過的話均相矛盾。
但是他,正如她所說的,他孤獨、痛苦、寂寞……同樣,他全身心地追求著她。他向耐心求助,他向力量覓尋靈感。他借助她的忠誠探索宇宙奧秘……
她說:“他像個奮力掙扎的人,要從她那里得到滿足。”
她在1910年11月1日說:
“哈利勒從巴黎回來后與我一道共進晚餐。他孤獨寂寞,多么不幸——他遠離人們,沒有一個朋友,沒有一個同伴。”
她在1910年12月7日說:
“一別兩年零四個月之后,他回來了。他去進行藝術深造……我因見到他而欣喜不已。”
一周之內,我們相見兩次,也許會更多。
瑪麗日記
1910年×月×日
他掩飾是為了忘記……或佯裝忘記,以便產生青春時代的光輝思想……他給她講了一個故事,那是完全虛構的一個故事——他對與父親的過去守口如瓶;那是痛苦的過去,充滿缺憾。
家庭倍遭貧困之苦……窮得厲害,父親格外貪杯……他生活在這樣一位放蕩任性的父親庇護下。他只能在他母親那里得到安慰……母親是一位仁慈的女性,為生存辛勤奔波……紀伯倫無疑想起了父親的事,想到父親曾在監牢中度過的一段時光。
但是,他對此加以掩飾,以便忘記那些黑暗的日子。他向我講了他喜歡虛構的那個故事。
他講獅子的搏斗,講叢林和田園,講天空和大地。
他強烈要求對那段黑暗痛苦日子進行補償……他選擇了光明,棄絕了黑暗……以便“她”不難過悲傷。
致瑪麗
1911年1月×日
是的,肯于奉獻的瑪麗。星期六晚上,我想與交響樂結合,就像水酒交融。我將聽賞卓越演奏家伊勒曼的演奏。我自感對音樂有一種特別的貪婪。假若我能在晚會后與你并肩而坐,我的心靈將醉入酩酊。
瑪麗……親愛的瑪麗,在靜夜之中,你總是孤獨一人。你向我吹一口氣;那口氣發自你的內心,芳香四溢。那時,我會做好自己的工作,精神抖擻。我衷心喜歡工作。
哈利勒
瑪麗日記
1911年1月10日
——當我想畫畫時,畫畫是多么困難!
“親愛的,因為你占據了我的心,你居于我的心中。”
為了使此事對他來說輕而易舉——他完全樂意——我的心今夜甘愿為他奉獻,以此讓他如愿以償……我在小凳上打盹兒,他開始畫畫。他在半小時內結束了工作。他給我畫了一張頭像,他很滿意……他非常高興,喜形于色,滿面春風……容貌畫得極為精神,內在價值顯而易見。我的臉上透露出我的目光。
“他重新侃談起自己的少年時代……談他的父親、母親……和昂貴的燒柴!”
瑪麗日記
1911年3月24日
瑪麗:你記事中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紀伯倫:落水得救……那是庭院中的一個噴水池。當時,我玩一個大球,球滾進了水中,我追趕而去,隨之落入水池。
人們告訴我:“你落水挨淹時,尚不滿兩歲半。”
我父親喜歡我母親帶來的我的哥哥布特勒斯,而且十分喜歡。我并不感到不高興……父親愛我的母親,那純粹是愛情,而母親也很尊敬父親,雖然二人之間幾乎談不上什么互相了解。父親性情暴躁,莊重威嚴,而母親則溫柔善良,寬厚仁慈。
父親常用辛辣詞語訓斥我,隨意認定我的意見是愚蠢、糊涂的。
有一天,父親在家請客,當時我還是中學生,喜歡作詩,并不時自我欣賞。父親討厭我,也討厭我的詩。
一女士說:“我看過你的詩。”
客人們都像那位女士一樣,紛紛說讀過我的詩,交口稱贊我。
這時,父親用火辣辣的目光鄙視著我。
當一位先生再三要求我讀自己的詩作時,父親搶口說:“你這么沾沾自喜,我不認為賓客們會欣賞你那些廢話。”
在客人們的強烈要求下,我朗讀了我的詩。父親緊接著說:“別空談饒舌了!”
父親希望我成為一名律師,母親則希望我隨自己的意愿發展。
紀伯倫沉默片刻,抬眼望著遠方。之后,他讀了托爾斯泰的一段話,使我的心靈受到震撼;我追求真理,但很少聽人讀過那樣的語句。
我愛他。我倆的心是相通的,沒有任何間隔。我決定沿著既定的道路走下去。我想到了結婚,不禁淚水簌簌下落,那本是歡喜與希望之淚……令人苦惱的障礙是我的年齡。想到這里,我感到困惑、為難。他的婚姻應該是他的輝煌事業的開始……哈利勒缺少的是夢想中的愛情。毫無疑問,不久之后,他定會吉星高照。
這種愛情的女主角不是我,而是另外一個女人——這是必然之事——無論我的損失有多大,我都不會背叛那個不知名者,因為我深深憐惜紀伯倫的天賦之才和未來榮光。
瑪麗日記
1911年4月15日
他今天剛一到我這里,我開口便說:
“我有話要說。”
我沉默猶豫片刻,然后說:
“我的心背叛了我的口,我的心責備我的頭腦。不過,真理最終會獲勝。”
他說:“你多俊,我多丑呀!假若我淌出熱淚,你可不要在意……昨夜我哭了一場。”
他焦急地提高聲調說:“你哭啦……你哭啦……你哭啦……”隨之,把我的手貼在他的胸脯上。
我說:“我決不考慮結婚之事,哪怕我如饑似渴的心靈想結婚。”
他目瞪口呆,我亦瞠目結舌……我不知道該怎么辦……但我緊接著說:
“我不屬于你……我愛你,但我的純真之愛不允許我毀壞你的前程。”
是的,我的年齡比他大,他還有很長歲月,天命向他伸出了雙臂。
紀伯倫哽咽了,繼之痛哭失聲。我把手帕遞給他,他擦著自己的眼淚,喃喃地說:
“一句話……我愛你!”
他撲到我的懷里。
我一陣微醉之后吻了他的手掌,接著捧起他的手掌親吻,我的淚水打濕了他的手掌——他的手是一顆跳動的心臟。
他在門上喊道:“瑪麗,瑪麗,你給了我一顆心!”
我感到平安,光明照亮了我的天際。我立即熱情地回答他:
“謝謝你,我的主人!”
我多么幸福……我做出了犧牲,然而這犧牲使我們更親近了!
致紀伯倫
1911年4月28日
我已坐下幾分鐘。我不住地重述那發自我內心的祈禱詞——我虔誠地祈禱上帝支持你,給你源自燦爛艷陽的力量、耐心和信仰及來自上帝的活力。
每一時刻的沉默都會從你那里帶給我某種東西……讓你接近我,親近我,就像條條銀絲系住我的感官,將我拉向你……于是,看到你正向我身邊走來!
瑪麗
致紀伯倫
1911年4月29日
一切東西都是那樣美……我翻看了你的寶貝,將其中一部分掛在了墻上。
《痛苦的噴泉》,我將它掛在了“瑪麗”之地,它像一朵花一樣波浪起伏。
《夜下的幽靈》,我將它放在了《公告》旁。
《痛苦的心》,我將之掛在了門口附近,因為它色彩斑斕多變。
請把一切都說出來,千萬不要留下一句話。
把你心靈中的一切全部噴吐出來,因為你口里的甜滋唾滴都是香醇美酒。
瑪麗
致瑪麗
1911年5月×日
我漫無目的地走著。我徘徊在大都市的馬路上,影子緊跟著我。我用千只眼睛觀看,用千只耳朵聆聽,從白天一直到黑夜。當我原路折返回到我的房間時,我發現了更多我要注視的東西和更多我要細聽的聲響。
人在紐約是無休閑可言的。難道我來到大都市是為了尋找休閑!
午后我是在博物館度過的。那里雄偉壯觀,神奇足智,給人陣痛之感。
雖然這座博物館新近落成,但卻是最大的博物館。
知道你正潛心讀《查拉圖什特拉如是說》,我非常高興。我想和你一道通過英文讀這本書……尼采是迪奧尼斯的現身。那位巡游于叢林間的超人本是一個萬能的實體,他喜歡音樂、舞蹈和享受。
難道我要被迫使用頭油嗎?有些時候,頭發常常礙事,我只得用頭油將之攏合!
我將像那些每日清晨往自己頭上澆圣油的迦勒底祭司們那樣,每天往自己的頭發上抹油。
你為何還要寄錢給我?我的錢足夠用了,你已給了我許多。
愿上帝為你的慷慨之手祝福!親愛的,祝你夜晚愉快!
如果你也在這里,我該是多么快樂。
哈利勒
致瑪麗
1911年5月3日
我七次詛咒天命,因為它將敘利亞變成了土耳其的一個行省。君王們的權勢在七大洋中還在驅趕敘利亞人——這些人鷹及其陰影在這里可以看到。土耳其大使里達帕夏在紐約;在城市,他是一個頭腦有病、心靈疲憊的呆板、凝滯之人。但是,他很老道……誘使敘利亞人反對敘利亞人,從中挑撥離間,激起他們相互厭惡與仇視。
今天晚上,我與他在《敘利亞報》總編麥克爾齊勒先生家共進晚餐。我并不知道為什么我被邀去與他交談。
聰慧的女友,我期盼上帝改善我的狀況。
哈利勒
致瑪麗
1911年5月×日
致親愛的女友:
親愛的,我的心中有詩歌與情感;我的頭腦里有憂思與悲傷。
我的心為你歌唱;我的腦海把你想念。
我不希望人們憂愁悲痛……雖然我的心靈痛苦不堪,直到大限降臨。
一個瞬息即逝的社會,人太擁擠了,毫無益處。
在麥克爾齊勒家舉行的晚會很有情趣,氣氛和諧,話語溫柔,情調高雅。客人中有美國人,也有敘利亞人。那位大使強作笑顏。我們談到藝術,大使邀請我到華盛頓去他府上做客……這是土耳其人掃除障礙的手段。
應主人再三要求,我講了話;但那些話卻像投入干草枯枝中的火。
敘利亞真可憐,雖則她的兒女是詩人。雖然我們像天使一樣對著她的耳朵唱歌,而她卻充耳不聞!
可憐的敘利亞!
愛你的哈利勒
致瑪麗
1911年5月5日
親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