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5章 所謂的邊軍

從皇宮出發到居庸關,驛道路程高達一百里左右,需要經過昌平州,三大商行與大明交通院的衛禎固經過商議,沒有選擇昌平州作為補給,而是選擇了鞏華城。

鞏華城最初是朱棣遷都北京后修建的沙河店行宮,后來被洪水沖毀,嘉靖皇帝在原址上修建了鞏華城。

未來李自成會在此地設立臨時的指揮部,可見此地的優勢。

與商人們打交道,衛禎固只覺得輕松。

商人們地位低,只要自己交代的事,商人們都會認真對待,因為關乎他們自身的利益,相對于而言更務實一些,不會講虛的。

關于大明交通院,以往朝廷互相拉扯,半年都做不成一件事,結果一兩日就把許多問題逐一敲定。

一場會議能提出許多問題,提出一個問題,眾人經過商議,討論出好的辦法,立馬全體通過,然后再解決下一個問題。

關乎他們自個的利益,討論的辦法實事求是,從實際的角度出發,都是可行的,而不是空中樓閣,為了開會而開會的形式過場。

包括對鞏華城的布置,也是做了詳細全方位的安置。

再小的地方也要最大化的利益。

鞏華城原守軍兵冊是三千人,剛好一營的編制,如今十不存一,城里只有不到三百人,守備叫做李奇,四十出頭,面白無須。

好奇的打量入城的商隊。

他已經收到兵部的公文,上面有兵部的大印。

“頭,好多糧食。”

李奇身后的手下們兩眼放光。

李奇也不可思議。

為什么輕易放商隊入城,因為根據公文的上面的內容,商隊會帶來鞏華城守軍的補給和拖欠的軍餉,這無異于天降大喜。

鞏華城屬于正規的軍制,比起地方上的衛所要嚴格許多。

如此這般,士兵逃亡十不存一,可見現實的殘酷。

還沒跑的士兵怨氣極大。

哪怕李奇也得好言好語的安撫,生怕哪天晚上一不注意,被手下的士兵們割了自個的腦袋投賊去了。

所以李奇非常歡迎商隊的到來。

商隊也順利的入城。

“誰是李奇?”

李彪是游擊將軍,雖然是雜號,職位也比李奇高不少。

何況李彪手里三千軍馬。

李奇手里只有不到三百人。

現在開了城門,李彪更不需要客氣。

李奇連忙上去拜見將軍。

李彪看到此人面白無須,只覺得此人是無能之輩,并沒有放在心上。

這倒是李彪的有眼不識泰山了,這位平平無奇的守備,雖然沒能在歷史上留名,卻也是在流民軍經過鞏華城時,率城里士兵實打實炮轟過流民軍的。

如此的局勢,還能有這般表現,使得動手下士兵,已經超過了絕大部分軍官了。

李奇倒沒有太多想法。

想要問什么時候發糧,還沒問,李彪就讓李奇安排城里的軍士集合,商隊要發糧食和軍餉。

這倒是奇怪。

李奇好奇的問道:“難道由商人們發糧餉?”

“當然不是。”

“由兵部吏員點名,商隊伙計根據點名的人來發糧食和軍餉。”

聽聞后,李奇臉都綠了。

“別擔心,我們只管發糧和軍餉,名冊上人頭夠不夠,并不在我們的職責中,也不會記錄?!?

“另外,如果李守備手里有家丁,可以按照三倍的發放?!?

他們新軍也是如此。

待遇最高的士兵和最普通的士兵待遇相差三倍。

如此的話,倒也勉強能接受。

李奇內心安穩了一些,不過還有些擔憂,口上說不記錄,暗中會不會記下來,影響到自己的前程呢。

朝廷有錢有糧,竟然能從京城往地方上輸送,李奇還沒解決溫飽,又忍不住希望得到更多。

鞏華城很小。

兩百多名士兵很快在城堡中間的空地上集結起來。

以前城里的守軍高達三千人,現在只有兩百多人,不過有了李彪帶來的三千軍馬,還有商隊車輛的進入,鞏華城已經變得擁擠不堪了。

周邊是馬夫、伙計、管事、掌盤。

各自忙著自己的差事。

三千軍士大部分開始休整,還有一小營不到五百人負責秩序。

相比較運輸隊而言,鞏華城的補給占比極小。

根據皇上的安排,邊軍每名士兵按照新軍普通士兵的標準發放。

邊軍的士兵每人每年十兩銀子,還經常會被拖欠,被拖欠不說,還會被克扣,真正能到手五兩銀子已經是遇到了好將軍。

五兩銀子,因為邊地糧價高,尋常年關下,能買到六七石米,一年到頭什么都不買,也只能讓一家三口活下去而已,溫飽問題無法解決。

衛所里租種將官們的耕地,日子倒也勉強支撐的下去,不過是一代代吃苦罷了。

可遇到了拖欠,加上年景不好。

一家人就活不下去。

悲苦的是這些年來,好年景越來越少,反而是壞年景變得普通起來,加上連年兵戈不止,越發的熬不下去。

所以為了養活家人,不少邊軍的媳婦做起半掩門的勾當。

為什么稱為半掩門呢。

因為不敢讓鄰居們知道。

其實大家都知道,可知道歸知道,并不能被碰個正著。

人并不是動物。

人是有感情的。

所以發生了不少被撞破后,軍戶媳婦或投井,或上吊的行為,他們是窮人,不代表他們不是人,是人就有尊嚴的,如果人沒有了尊嚴,那就是奴才。

成為了奴才就不在乎尊嚴了。

變得麻木不仁。

與野獸無異。

更談不上文明。

于是社會的確又進入另一種超強的穩定。

文明的發展需要社會的穩定,這屬于一級。

野蠻的盡頭也會帶來社會的穩定,這又屬于一種極端。

兩百多名衣衫破爛,面容枯瘦,仿佛一陣風就能吹倒的軍士們,所有人的眼神都被糧車上的糧食給吸引,沒人聽得見將軍講的是什么。

形成對比的是京城來的軍隊。

二十天的好吃好喝。

每天辛苦卻不傷身的行軍操練。

許多人娶了媳婦。

良好的待遇。

周圍幾百名士兵站的整齊,更像是軍隊,而中間的那兩百余名,真正守衛兵堡的邊軍,反而像是無序的乞丐。

馬林的隊伍里。

小兵馬大芳內心有種奇怪的感覺。

眼前所謂的精銳邊軍,他覺得自己這些新軍可以輕易的打敗他們。

這是下意識的念頭。

可又覺得不對勁。

因為這些邊軍的臉上卻很麻木,遇到敵人,十之八九會一觸即潰。

可他們眼里并沒有對生命的畏懼。

麻木并不是不怕死。

恰恰相反,人越是麻木,內心越是怕死,因為對死亡的恐懼,是刻在動物基因里的,當失去了人性,對于死亡的恐懼就成為了本能。

馬大芳并不是第一批入宮的軍士,他是第二批入宮的。

宮里頭呆了十六天。

除了每日油水管夠,還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娶到了自己夢寐以求的俏媳婦。

平日里不光行軍操練,還會聽戲。

岳家軍的戲不少。

連皇上都會經常出現,對他們每個人都噓寒問暖,還親自教導他們許多道理,因為人多嘴雜,五花八門,七嘴八舌,哪怕話題被扯遠了,皇上一樣能信手拈來,講的通俗易懂,他們都愛聽皇上講故事。

從京城才出發了一日。

幾十里而已。

馬大芳看到了許多以前沒見過的景象和事物,也看到了邊軍的模樣,內心里頭胡思亂想,各種的想法都有,有時候迷茫,有時候恍然大悟。

行千里路。

這是比讀書都要厲害的修行。

當然。

讀了書,又行了千里路,那就更加厲害了。

李彪說了一會兒,發現自己并沒有皇上的口才,不光沒人聽,自己說的也越來越沒趣,于是選擇了閉嘴,大手一揮。

發糧餉。

兩百多守軍這才活了過來。

眼睛里放光。

兵部的吏員,以及商隊的管事,一個按照兵冊點名,一個用賬本記錄下來,誰也管不了誰,各自辦各自的差事。

兩百多人的名單,李奇重新交了上來。

李奇雖然有指定家丁的資格,卻只有十分之一的名額。

按照關寧軍的標準制定。

關寧軍兵冊八萬人,實際兵力三萬人,家丁三千人。

京營的兵冊卻是百不存一。

百萬大軍,實際一兩萬都沒有了。

關寧軍能做到八存三,在萬歷朝屬于爛到底,到了崇禎朝這樣的標準,卻是絕大部分軍隊做不到的,更不提關寧軍家丁的比率。

所以鞏永固認為不該給其余軍隊這么高待遇,但是朱由檢卻沒同意。

不能因為壞人,就把好人也給影響了。

所以鞏華城實際兩百四十二名軍士,李奇可以指定二十四名家丁。

兩百一十幾名士兵,每個月二兩軍餉,軍糧六斗,有家小者,月糧四斗,二十四名家丁,每個月六兩軍餉,軍糧六斗,有家小者,月糧四斗。

按照朱由檢制定的標準,大明家丁每年的花費將近一百兩銀子。

如果按照現在京城的米價。

每年的花費是一百一十四兩。

吳襄的家丁在關外有價值幾百兩銀子的莊田,而朱由檢則是直接給予軍費,相比較而言,朱由檢在家丁上的花費,并不比關寧軍的少。

京營現在有一萬九千人。

勇衛營全營一千人皆按照最高標準,其余六營,每營有四百五十人最高的標準,全軍一萬九千人,最高標準的為三千七百人。

同時,還有一半以上的人數拿得是中檔的標準。

這一萬九千人的新軍。

成軍雖然短,花費卻是如流水。

這才是哪怕畏懼戰爭,可絕大部分新軍士兵仍然留下來的真正原因。

與朱由檢的拉攏無關,也與宮里頭經常唱岳家軍的戲也無關。

或者說關系不到。

所以。

鞏華城每名士兵領取了十兩銀子。

這是往年的欠餉。

直接給予全年的軍餉,實打實的發到士兵們手中。

然后根據新的軍餉制度,每名士兵又發了二兩銀子的月餉,屬于這個月,如今因為特殊情況,提前發放出來,然后是行糧和月糧。

沒有家屬的給予六斗,有家屬的給予六斗加四斗。

吏員點名確認兵額。

管事點名確認人數。

兩人各自在對方的名冊上蓋章簽字,然后入賬冊,商隊掌柜根據賬冊,讓伙計們把相應物資的馬車直接拖到廣場中間。

每名士兵排隊。

根據自個的腰牌領取軍餉和軍糧。

士兵領取后,在賬冊上或者按手印,或者畫圈,或者寫下自己的大名。

軍餉和糧餉沒有多的,也沒有少的。

如果多了,雙倍罰款。

如果少了,商隊需要補起來。

因為賬冊是商隊自己做的。

總之。

現在鞏華城兩百多名士兵,真真確確領到了十二兩銀子,還有幾斗或者一石的大米。

其中李奇規定的二十幾名家丁。

他們除了軍糧之外,還拿到了十六兩銀子。

十六兩銀子。

哪怕按照京城當下最高時候的米價,也可以到買到四石五斗七升的大米。

這是什么概念。

一家五口四個月的口糧。

如果是正常的糧價,由朝廷運輸到邊地,糧價控制下來,恢復到一兩銀子兩石的價格,足夠一家五口兩年多的口糧。

油鹽醬醋茶,衣食住行,生老病死。

一家人可以過上溫飽的生活。

人多數的情況下,如何才能不怕死?

為了自己的家人。

大明國家?

太遠了。

這才是家丁為什么厲害的原因。

這才是漢代的良家子為什么一漢抵五胡。

也是任何勢力興起和衰亡的原因。

三家商行都派出了各自有經驗的老掌柜,因為風險和利益,三家商行總體上保持了團結,第一批商隊的總負責人來自于聚慶和商行的老掌柜羅什。

商隊的運力很足,其中占了公家的便宜。

除了為朝廷運輸補給之外,商隊也夾帶了私貨,屬于允許的范圍,包括布匹、干果、頭繩、花布、針線、頂針等等商品。

鞏華城由李彪暫時接管。

原來守軍們放假三日,三日后未如期歸營的則革出去。

按照皇上的說法,大明這么多人,既然花費高薪募兵,自然要招募愿意主動的人,而不是強迫別人,所以放假三日,除了是鞏固安全,也是對原來守軍的考驗。

那些愿意留下來的人,自然會在三日內歸營,不愿意留下來的,也不會再回來。

然后伙計們很有經驗的在門口擺設攤子。

攤子上賣出的貨物,伙計們能拿到提成,賣出去的越多越好,負責攤販的伙計們,絞盡腦汁的思考哪些商品會吸引軍漢們,哪些會賣不出去。

加上鋪子上的經驗,所以選擇的都是平民老百姓了離不開的生活類小商品。

軍漢們高高興興帶著包袱出城,伙計們熱情的吆喝。

“家里女兒一年到頭,是該給她買上一根漂亮的頭繩啦,也不貴,卻能讓家人開心。”

“頂針嘍,針線活離不開?!?

各路叫賣聲。

軍漢們還是敗下陣來,包袱有變大了不少。

皆大歡喜。

守備李奇也很高興。

現在他說話聲音很大,看到原來早就看不慣的現象,指責士兵們的鼻子破口大罵,士兵們不但不抱怨,反而嬉皮笑臉的認錯,立馬保證改正過來。

實際有沒有改不知道,但是態度非常端正,守備李奇如何不高興。

這才叫守備嘛。

李彪沒有功夫留在鞏華城,留下了一小營士兵后,與商隊一起繼續開拔居庸關。

幾千頭牲口。

必然會有幾頭出問題,留在鞏華城修養治療。

包括大車發生問題的。

隊伍越大,出問題越多,鞏華城這樣的地方成為了關鍵,除了能解決各式各樣的問題,保障隊伍的規模外,極大的穩住了效率。

主站蜘蛛池模板: 韩城市| 襄垣县| 鲜城| 乐清市| 深泽县| 兴安县| 额敏县| 凤阳县| 常德市| 辽阳县| 宝清县| 通辽市| 新建县| 荔波县| 马龙县| 昭觉县| 卓尼县| 黔西县| 博罗县| 永春县| 杭州市| 永泰县| 泌阳县| 左贡县| 斗六市| 辰溪县| 安图县| 土默特左旗| 南汇区| 静安区| 高碑店市| 专栏| 西林县| 三门峡市| 塔河县| 苏尼特右旗| 博湖县| 安丘市| 华宁县| 尚义县| 宁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