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再等就一起死
- 朕能造反成功嗎
- 烈炎普照
- 2455字
- 2024-08-14 15:16:48
堅壁清野并不是一定要用野蠻手段的。
錢的價值是能用來購買到物資。
朱由檢要把京畿地區的戰略物資搜刮一空,全部集中到自己的手里,無論是大清還是大順,別想從京畿地區獲得任何戰略物資。
大清軍入關是為了物資。
百姓是很窮的。
把軍隊散去地方上劫掠百姓,這是在穩定的占領區才比較劃算的方式,所以大清軍入關后的目標都是地方上的城鎮,而不是把目標放在鄉里。
同樣的道理,大順軍從陜西到京畿一路千里,大順軍又不是天兵天將,他們難道就不需要補給了么。
后勤永遠是第一。
朱由檢盯著輿圖。
軍士們假期到了,紛紛開始歸營,各部的將官們也著急起來,盯著那些軍士未如期回來,校官們更是急的臉色發白。
到了晚上,宮門就要關閉。
就算回來也是遲期。
士兵們的家鄉在京郊,沒道理遲期,所以遲期的士兵多半是逃了。
今天注定是個不平凡的日子。
還有就是兵部侍郎王家彥,京營被抽空,他人卻沒有閑著,現在負責民間招募的民夫,一萬頭多的騾驢,馬車,戰車,不可計數的物料。
一半以上分給軍隊,一半留給民夫們轉運物資。
皇帝竟然要帶著所有的錢糧行軍。
王家彥勸阻了許多次,可皇帝都不聽,氣得他要罵人,可罵歸罵,事情還是要辦,太子都被皇帝派到了他的身邊,協助王家彥辦事。
王家彥望著太子,內心五味雜陳。
皇帝把太子交到自己手里,這是給了顆蘿卜?王家彥有些懷疑。
那這顆蘿卜要不要吃。
王家彥忍不住。
這是太子啊。
諸事忙亂。
隨著二十日的臨近,大軍即將開拔,許多事到了眼前,每個人都身不由己的忙碌起來,而朱由檢盯著遼西發呆。
關寧軍。
這是自己計劃的重中之重。
朱由檢喜歡用數據說話。
如果大清的實力等于十,那么關寧軍的實力等于三,大順軍的實力等于六,自己手里的實力等于一,其余各部有的是正數,有的是負數,正負相抵,朱由檢指望不上。
比如山東總兵劉澤清,如何解決此人,不讓此人造成危害,朱由檢目前并沒有辦法。
自己派太監去傳圣旨,無論是捉還是殺,又或者明升暗降調離,結局都是此人撕破臉皮,不會遵守圣旨,而自己拿他并沒有辦法。
反而因為撕破了臉皮,自己還無力防備他。
所以其余各部的范圍是正三到負三。
那么從這個數據可以清晰的得出結論。
自己加關寧小于大順。
關寧加大順小于大清。
大清等于大順加關寧加自己。
自己的實力有沒有一,朱由檢還要打個問號。
難道招募了兩萬人,操練半個月,就能形成戰斗力?
需要知道對象可不是沒有秩序,剛剛形成的流民,而是戰斗力已經卷到天花板的義軍,以及打了數十年勝仗的大清軍。
最好的局面。
大順與大清廝殺,形成兩敗俱傷的局面。
關寧軍壓住地方各部,自己去除負三,形成正三。
然后關寧軍加各部打敗大清。
這是目標法。
先定下目標,然后來分析情況,根據條件來做出針對性的布局,把不可能的事情形成有可能的計劃,然后按照計劃逐步的去做。
這才是朱由檢心中的大計。
每一步都仿佛不太可能。
比如如何讓大清軍和大順軍先廝殺呢。
其實是可能的。
大清入關已經成為了常態。
根據自己記得的史料,崇禎十七年正月,不光發生了大明朝元旦朝賀的政治丑聞,也不止李自成立國,決定征伐大明,同時還有大清也決定派人聯絡李自成,共同夾擊大明,共分天下。
李自成沒有回應大清,可大清并不在乎李自成有沒有回應,已經開始準備入關的事項,在三月李自成包圍京城的時候,也做好了入關的準備。
所以無論關寧軍有沒有投降大清,大清都會入關。
變化是自己。
自己不會在京城等死。
但是自己也不會南下。
南下可以成為自己拖延李自成的理由,以過江南下為威脅與李自成談判,或者認他為兄弟國,所有的條件都可以談,等大清入關和李自成爭奪天下。
可大清能入關嗎?
大清是一定會入關的,可能不能在自己的期望內入關,關鍵看關寧軍和山海關。
如果關寧軍留在山海關,必然會投降大清。
因為大順缺乏糧草,而李自成選擇拉攏百姓,必然得罪勛貴,所以吳三桂多半還是會投降大清,歷史上也是如此,加上自己這回“堅壁清野”,李自成對大戶的搜刮會更嚴重。
如果關寧軍投降大清,那無論是大順還是自己,都沒必要掙扎。
實力差距太大。
所以自己一定要把關寧軍調走。
自己還指望關寧軍壓陣,把其他各部的負數消滅掉。
關寧軍離開山海關,山海關就成了一座空關。
大清會放棄山海關嗎?
決計不會放棄的。
同樣。
李自成也不會讓山海關落到大清手里,否則李自成都不敢在京城里睡覺,恐怕還沒睡醒,就聽到屬下慌張趕來報告,大清軍殺進來了。
一座空的山海關,將會促成大清和大順的戰爭。
朱由檢盯著輿圖。
每一步的計劃想了又想。
這是最優的方案。
什么南下重新發展,能比大清在北方搶的快?
發展是比不上搶劫的。
湯姆大叔寧愿在絕路上快速奔馳,不就是為了搶劫么。
只要搶劫成功了,湯姆大叔還是那個湯姆大叔。
大清能在北方只用一年的時間拉出幾十萬的戰兵,代價是幾千萬北方百姓的血肉,與遼東一樣的過程,南方怎么辦,也用幾千萬百姓的血肉為代價,短期內拉出幾十萬戰兵?
大清有八旗,自己有什么呢。
就算最后打贏了。
可大明億萬百姓還能剩下一半嗎?
所以南下并不在朱由檢的第一方案之中。
為什么花費如此大的代價弄兩萬軍隊在手里,有了這兩萬軍隊,皇帝在京城才有威信,有了威信,才可以從京城弄到錢糧。
有了錢糧,就能誘惑關寧軍內遷。
關寧軍愿意內遷嗎?
當然愿意。
關寧軍已經被大清打怕了。
只不過吳襄是個老滑頭。
這些老軍閥沒有好對付的,為了利益最大化,是絕不會主動開口。
如果自己去求關寧軍內遷,那么就失去意義了。
自己雖然不指望掌控關寧軍,可關寧軍也必須在可控狀態,否則后面的計劃也無法施行,那么,關寧軍內遷,必須是關寧軍主動開口,而不是皇帝開口。
只要搞清楚了其中的道理,所以朱由檢哪怕再急,也必須沉住氣。
因為每一步,自己都沒有可退的余地。
關寧軍要么主動開口,要么一起死好了。
朱由檢盯著輿圖。
真到了最后一步,朱由檢就打算投降李自成。
所有的軍隊和大義全部交給李自成。
這是最壞的打算。
最最壞的結果則是大清依然順利入主中原。
朱由檢實在不想死。
李自成大概率會看在自己皇帝的份上,給自己一個安穩的后半生,可朱由檢也不愿意。
關鍵點在關寧軍。
之所以定下二十號親征的日期,不光是給勛貴們壓力,也是給吳襄壓力。
皇帝離開京城后。
關寧軍的事情可就沒得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