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關二叔
- 三國:我二叔玄德獨斷萬古
- 后跳都督
- 2287字
- 2024-07-19 21:00:42
乘馬來軍營,關羽已經等候多時,此時夜色降臨,主帳里面點了燭火,在暈開的光亮里,關羽丹鳳眼稍稍睜開,正捧一卷書,專注的細讀,嘴唇隨著思緒細念著什么。
“二叔。”
劉廩進帳喚了一聲,關羽旋即放下了手中的書卷,抬頭微笑。
今日關羽穿著墨袍,頭戴冠帽,胡須因吹來的風微微搖動,長及胸膛,頗為濃密。
“宗偉來了,”關羽走出來把他扶起,一路向外走去。
看來本就是打算帶他去某個地方,看書只是閑暇時等待消遣,當然關二叔本來就很是好學,這些年對兵法的理解,也是有目共睹的。
“我調訓的兵士有二千余人,其中八百是收自賊寇的降卒,有一千二百是身份清白的農夫,”關羽邊走邊說,“我打算讓你挑選五十人,專門為你的宿衛。”
“你常走鄉里,路途離縣城、軍營都遠,到偏僻的山林,如果遇到賊人伏擊,多有不便。”
“而且,你平日里不光要研讀兵書,最好也要勤練武藝,不能荒廢一樣,別忘了你曾經說過的話——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
“二叔我,”劉廩登時感覺喉嚨有什么噎住一般。
我裝逼的呀……
為的是一句“頗有早慧”的評語,好讓以后的成名之路順遂些許。
其實我沒有這么做的。
劉廩現在忽然發現,自己隨口吟出的這類千古名句,叔伯們竟然是真的在奉行。
這就是古今之別嗎?
這些話放到后世都快沒用了,必須要用影音刺激才能產生共鳴,更可惡的是,把名篇寫在大腿上,更能讓人專注去讀。
哪像現在,隨口吟出,就會被奉為準繩。
“這段時日,大兄在忙于收治百姓之事,軍務積于我處,恐怕沒時間去管你。”
“你初為吏員,上下同級的關系都要打點好,近日賑災諸事繁多,需有政績傍身,軍中有些許賞賜未曾撥下,你選完人手之后,可以再領一點錢糧去。”
關羽身形如松,行走穩健,袍服飄動,說的話干脆利落,還是很豪邁的。
劉廩在后頭跟著,自覺感動,三個叔父現在全都是老光棍,對,叔父是喪偶。
對下一代的愛,恐怕全在我這個侄兒身上了。
“近日叔父在忙什么呢?”
“是收治流民的事,”關羽微微回頭,語氣平穩:“周邊各縣來了十萬流民,我幫不上什么忙,只能在軍務上為兄長解憂了。”
“能鎮寨中兵馬,讓他可以安心施政于民,也許是好事。”
“難道,是刻意有人將流民送往平原縣?”劉廩忽然發出疑問。
否則各顧各縣,百姓民戶也就這么多,就算此前擊潰青州賊寇威名遠揚,也不至于有十萬流民來奔投求存。
“何出此言?”關羽駐足停下,驀然回頭盯著劉廩,“你覺得此事蹊蹺嗎?”
“很蹊蹺,叔父以仁義立本,名聲逐漸傳開,青州本地難民太多,他們已遭受賊亂三年之久未曾平定,應該是各處消化才對,”劉廩眉頭微皺,覺得這里面門道并不簡單,“如果是有人暗中引導,讓百姓來投,就會出現現在這個狀況。”
“關二叔,你仔細想一想,這十萬流民如果全部收容,的確是人丁民戶,益處長久,可若是沒能收治下來,輕則是境內遍地餓殍,舉步維艱。”
“重則……便是一場暴亂。”
“而與此同時,別處可以減輕難民的壓力,反而更好治理出政績。”
到時候一傳出去,歷史能記住的自然是那些治理平穩的地方。
“田楷?”
關羽在思索片刻后,馬上有了答案,然后回頭凝視劉廩,沉聲道:“我們與刺史在不久之前才剛剛并肩作戰,宗偉不要胡亂猜測。”
“我也不想這么揣度,以叔父的性子,明知是他人所謀,也不會拒絕這些難民入境,他不會辜負百姓的。”
“不錯!”
關羽面容傲然,正是親眼見過大兄的這等心胸,方知世上有人胸懷能容山海。
于是明白他自是言行一致者,這樣的人,怎會沒有魅力?
“這十萬張吃飯的嘴,隨時會吃了平原縣……”關羽深深地嘆了口氣,他不是這種人才,最近看書也是心不在焉。
可是擠破腦袋去想,也想不出辦法來,用三弟的話說,去管他們做什么,收一批,趕一批,閉了關口管他們去何處。
但被駁回了,有流民來奔投,證明民心可依,棄民的口子絕不能開,即使是不能有所安置,也應該為他們尋好去處,好生相勸。
這是劉備最初的想法,也就讓縣衙的文武,最近愁得已經揭不開鍋了。
剛開始那一次集會筵席,劃定了糧食的分派,現在發現根本不夠,來的流民已經超出了當時預料的五倍,簡雍已經三五日沒睡了,腦子越來越懵。
他根本沒有安置之法,商量來商量去,最好的辦法還是停留在“賑災”上。
“一葉障目啊。”
劉廩聽了些許關羽說出來的狀況,當即就診斷出了狀況,一堆人在想著怎么調撥錢糧去賑災,接濟鄉民。
但是萬沒想到,他們說是十萬張吃飯的口,實際上也是至少數萬的勞力。
要讓人自己去多勞掙取錢糧,人心才會安定下來,否則不能生根,仍然是虛浮的。
所謂“魚漁”之別,就在于能否長遠獲得。
“廩兒,”關羽輕撫胡須,稍稍傲然的抬起了下巴,“你已是本地鹽司,本來就有參議之責,賑災之事其實在你的職責范疇之內。”
“若你有看法,不如去與兄長參議。”
劉廩聞言點了點頭,拱手道:“關二叔所言極是。”
“叫我關司馬。”
“多謝關司馬提點,”劉廩愣了愣,又禮儀端正的再次躬身。
關羽深深地看了他一眼,神情略有欣賞,耐人尋味。
“走吧,先去領人,而后領錢財予你用于鹽坊。”
……
平原縣衙署。
劉備在大堂內苦思冥想,頭疼不已,眼前又送來一道小溪,乃是般縣之北,又有流民來頭,平原北方的山林,還有賊寇聚集的影子。
現在局勢很麻煩。
剛剛有了點名聲,就來了這么多百姓追隨,尋常來看應該是欣喜的,可眼下正是袁公和伯珪兄爭奪青州的暗流涌動之時。
劉備也覺得有些不對勁了。
福禍相依啊。
弄好了,這就是一場機遇,若是治理不好,這些百姓就會和當初高塘那時一樣——分不清賊與民,淹沒整個縣城。
乃至禍亂整個平原郡。
“主公,”陳到跨門而進,抱拳道:“門外有官吏求見。”
“何人?”劉備平和的問道,但是也是意懶心憊,話都說得有氣無力。
“呃,”陳到頓了頓,“鹽鐵吏劉廩。”
“嘖,”劉備滿臉嫌棄,“搞什么名堂,讓他趕緊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