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君子論跡不論心
- 三國:我二叔玄德獨斷萬古
- 后跳都督
- 2225字
- 2024-07-18 23:45:30
他想起了幾年前,曾經(jīng)帶劉廩到處游學,去過無極甄氏之下,和另一位同學甄逸討教過一段時日。
因為劉備當初的本事也就到這里了,再不能往上為劉廩創(chuàng)造更好的環(huán)境。
那時候甄逸對他的評價就是:璞玉。
簡而言之便是,日后雕琢可以成器,至于是不是名器,那就要看如何溫養(yǎng)培育了。
這是在夸劉廩學東西快,有悟性,但是現(xiàn)階段成不了什么氣候,需要經(jīng)歷世道滄桑來打磨。
這個評價,其實不算高,因為別的世家大族,一推出來的年輕后生,就自帶兩個字的評價:神童。
不管他是不是,先傳出名聲,然后再傳其禮儀性情,然后是忠孝節(jié)義。
但有時候劉備覺得,這個評價其實也不低,因為當初自己是舔著臉帶劉廩去求學的,甄師兄表示很無奈,可是磨不開關系,經(jīng)不住伯珪兄也來了書信幫忙說了幾段話。
這種情況下收劉廩在家宅里學了一個月,也沒有師徒名分,只是講了一些經(jīng)學典籍。
居然可以得到這種評價。
“叔,”劉廩的聲音打斷了劉備的思緒,“如果他們就這么回去,肯定全都要死。”
“我知道,”劉備點了點頭,“我已經(jīng)讓陳到在城外等候了,他們不會立刻回去,等問出是誰在謀劃,再做打算?!?
“噢?!?
兩人站直了身姿,劉廩已拱手想告退了,屋舍里面五頭吃貨還在吃。
他們今天的酬勞,基本上都在這頓飯里面了。
今夜就是發(fā)現(xiàn)了這五人行蹤鬼祟,所以安排了自己人來刺殺,讓他們看一出大義凜然的豪杰場面。
剛好,今夜之事就可以借這幾名刺客之口,傳到流民之中,如果他們不傳,就宿衛(wèi)去傳,實在不行就自己派人去傳。
反正這是個足以傳于后世的典故,在場的宿衛(wèi)都是人證,在外的賓客也可以成為傳客。
“宗偉你等一下。”
劉備沒打算就這樣放他走,剛才已經(jīng)對劉廩有所細致入微的思量,現(xiàn)在明顯起了趁著此刻無事,考校一番的心思。
“我本來就心存仁義,就算沒有這一出戲,這些刺客潛入,也無懼?!?
“他們本來就不算是專門的刺客,只是被人當做屠刀而已,我怎么會遷怒于這些難民呢?”
“但是此舉,讓我有一絲心虛不安,何必要自己安排人假扮刺客呢???”
這不是,多此一舉嗎?
你不安排,這些刺客也不能對我造成什么威脅,我一樣會這樣對他們網(wǎng)開一面,禮遇相待。
這難道不是顯得我重視你嗎?再說了,自己人把真正刺客的事情辦了,把握更深一些。
劉廩想道,但到嘴邊來話就換了一種方式:“君子論跡不論心,叔你這樣的行跡是真的,也會一直堅持,至于是不是真的刺客,就無所謂了。”
“反正,即便是真的,你也是這么對待,我們自己人來,當然要有把握得多。”
劉備先是愣了愣,低下頭不由沉吟侄兒的這句話,他沒想到以前喜歡逛小院、走坊間的侄兒,現(xiàn)在的認知已經(jīng)這么深刻了。
這句話,說得真好啊。
君子論跡不論心。
我一生致力于以仁德之法待天下人,立志匡扶漢室,用仁義為立身之本。
但是,偶爾也會有暴怒失去理智之時,也會有心累匡不動之刻。
可我依舊仍在堅守初心,匡正己路,至于心中所想,也是情有可原,我不是圣人,只是在苦修圣賢之路而已。
這句話,不亞于當初廩兒所說的“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一樣可以奉為經(jīng)典。
真想不到,自家的侄兒能夠有這種才情,看來當初那句掀不起浪花的評語,果然是為叔我錢花少了。
“還有,”劉廩見到叔叔的表情明顯有所震動,于是趁熱打鐵:“我之前,也不是存心販賣私鹽不報鹽官,我們是皇室的宗親,自家的鹽怎么會是販賣私鹽呢?這是未來的官鹽?!?
劉備又是一楞,抬頭來看了劉廩很久,然后忽然前跨一步,身手在他后大腿上打了一巴掌:“胡說八道?!?
……
第二日清晨的時候,劉平的人親眼看見派出去的刺客逃出城外,舉止慌亂。
又親眼看到劉備的兵馬從城內(nèi)追出,可是這一整日都沒有見到人回來。
而下午,就看到那個豹頭環(huán)眼,兇狠雄壯的三將軍,帶著宿衛(wèi)在附近巡游。
因為心虛,劉平放棄了在平原附近的全部家產(chǎn),只帶了些許細軟逃走了。
也是這些天,流民和郊外百姓里,開始傳出了劉備對待刺客,仍然禮遇,不曾怪罪的事跡。
能夠將刺客當成府上客人,不懼刀劍,談笑風生,甚至還把他們領進了屋內(nèi)詳談。
這些話,據(jù)說就出自刺客之口,那些人說的時候還很慚愧,甚至是羞愧面對家人,但又不得不贊揚這位劉將軍的品性。
一時間,人們開始尊稱“玄德公”,“劉君”,而接下來傳開的,便是他賑災放糧的政令,此舉,無異于冬日里暖心的氣候,照得人心暖洋洋的。
不到半個月,四周躲藏的山民、外縣受賊亂的百姓,都往平原遷徙,同樣也使得劉備的壓力越發(fā)的大。
把糧食再分調(diào)減少,用粥來做施放的飯,但他明白這不是長久之計。
仁善之舉會使民相聚,但同樣也會吸引來更多“溺水”之人,若是治安不達,在真正寒冬的時候,仍然會有大亂。
十月底。
平原縣衙署內(nèi)。
“主公,樂陵、般縣、高塘三地有數(shù)萬流民遷徙平原,路途之中已生不少亂事?!?
“民心可依啊。”
劉備由衷的感慨道。
他至今為止,都是苦于沒有真正的賢才能夠為他出謀劃策,安定民心。
只因,不受士人青睞。
簡雍有算術之才、辯論之才,善于識人斷勢,可是偏偏不善治理之道。
這樣的才學,都是世家之中,被他們世襲教導子弟,又復賣于帝王之家。
如果能得這樣一位大才輔佐,也許這次就是千載難逢的良機。
劉備自然明白,數(shù)萬百姓來奔投,是何等厚愛恩信,若是能夠收治下這些人,對來年將會是何等助力。
可是,他沒有辦法。
以往這類事,劉備都是竭盡全力去接濟百姓,以圖讓他們安定下來。
……
“公子,二將軍請你去軍營,有禮相贈?!?
劉廩的鹽官衙署門口,剛剛坐牛車從鹽坊回來的他被人截住,定睛看去認得是二叔的宿衛(wèi)。
心里沒來由的滿是興致。
二叔可是實在人,輕易不允諾,一諾必達成,說有禮相贈,恐怕不是摳摳搜搜的那種。
畢竟他不是三叔那樣的窮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