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事事相顧,彼此一家”:“湘軍之父”曾國藩和“湘軍之母”胡林翼

第一節
從疏遠到欣賞

胡林翼離開京城之時,曾國藩還是一個不顯山不露水的從七品翰林院檢討,沒想到在那之后,居然開始了火箭式的“十年七遷”。當然,最令胡林翼印象深刻的不是曾國藩升官的速度,而是他在京官任上體現出的棱棱風骨。胡林翼對這個自己當年沒怎么放在眼里的湖南老鄉,早就刮目相看。曾國藩在他眼中不再是那個無趣的土包子,而成了這個濁流世界中不多見的端人正士。

|一|

按道理講,曾國藩與胡林翼早就應該成為好友。

兩個人論籍貫的話,同屬長沙府(一個是湘鄉縣,一個是益陽縣),是貨真價實的老鄉。論年齡,只差一歲(曾國藩大胡林翼一歲)。中進士的時間,只差一科(胡林翼道光十六年金榜題名,而曾國藩到了下一科也就是道光十八年才中)。中進士后又都進了翰林院,成為同事。這兩個人又都交游廣闊,似乎沒有任何理由不成為朋友。

但是很奇怪,兩個人同在北京的一年多時間里,交往極為疏淡。

翻遍曾國藩京官時期的日記,關于與胡林翼交往的記載只有寥寥數條。一條是道光二十一年七月十四日,曾國藩到胡林翼家詢問其父歸葬之事:“至胡潤芝處,問伊扶櫬歸葬事宜?!?a href="#zhu1" id="zw1">[1]另一條是數日后送胡林翼父親的靈柩出京:“早起。走送胡云閣先生柩殯出京?!?a href="#zhu2" id="zw2">[2]

這兩次交往,都是純粹禮節性的。胡林翼的父親胡達源也在北京為官,是曾國藩的前輩,他病逝于北京,兒子胡林翼扶棺南返,這樣的場合,作為老鄉的曾國藩當然應該到場。

除此之外,有關二人交往的記載極少。

這是為什么呢?

|二|

主要是因為兩個人的出身、門第、性格、作風皆大不相同。

曾國藩出身普通農家,而胡林翼是官宦子弟。

胡林翼的父親胡達源是探花出身,岳父陶澍則更是一代名臣,做到兩江總督,所以他是世家子弟。胡林翼又是老胡家的獨苗。胡達源三十五歲上才得了這個兒子,愛如珍寶,對胡林翼學習方面的要求還算嚴格(所以胡林翼才能科名早達),但是生活上就比較放任了。胡林翼十九歲上入贅陶家,據說洞房花燭之夜,居然在外面爛醉而歸。婚后不久,“常恣意聲伎”,出入色情場所。“時胡潤之亦在文毅幕中,僚屬之冶游者皆借潤之為名。”也就是說,陶澍幕府中的其他人出去聲色犬馬,都打著胡林翼的旗號。人們甚至給胡林翼起了個外號,叫作“附驢”。一是比擬“駙馬”,二是借“潘驢鄧小閑”之典,可見胡林翼年輕時是多么放誕不羈。據說陶澍對此并不在意,反而對別人解釋,此子將來必成大器,為國操勞之日多,現在不妨讓他多多行樂,“蓋預償其后之勞也”[3]。當然,這只是野史傳說而已。以陶澍之身份,加上晚清保守的社會風氣,他是不可能說出這樣的話的。但既然多種筆記都不約而同地提到胡林翼有冶游之習,可見這不會是空穴來風。

據說進京為官之后,胡林翼還是積習難改。黃濬在《花隨人圣庵摭憶》中說,有一天,胡林翼和老鄉周荇農(周壽昌)一起冶游,在妓院過夜。不料,巡察人員突然來到,周荇農為人機警,跑到廚房找了件大廚的衣服披上,蒙混過去了。胡林翼卻被抓了起來,關到局子里,“不敢吐姓名,坐是頗受辱”[4]。不敢說出自己的真實身份,遭了很多罪。

此事在曾國藩家書中也可以見到一點旁證。曾國藩在家書中曾提到:“同鄉周荇農家之鮑石卿前與六弟交游,近因在妓家飲酒,提督府捉去交刑部革去供事。而荇農、荻舟尚游蕩不畏法,真可怪也!”[5]可見這個周荇農的放蕩大膽是出了名的。

曾國藩出身普通農家,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與胡林翼大不相同。胡林翼是個輕裘肥馬的浪子班頭,整日花中消遣,酒內忘憂。曾國藩卻清貧拮據,謹言慎行。到京不久,曾國藩就發誓要做“道學家”,“非禮勿視,非禮勿聽”,天天記檢身日記,連多看兩眼美女都會在日記中檢討半天。因此,胡林翼在曾國藩眼中是一個驕奢淫逸的公子哥兒,曾對其敬而遠之。

胡林翼像

兩個人性格也大不相同。

胡林翼是一個少年天才[6],自幼非常伶俐乖巧。嘉慶二十四年,陶澍赴官時經過湖南益陽,拜會胡林翼的祖父,在老人身邊玩耍的小林翼引起了他的注意。這個八歲的孩子長得清秀可愛,對長輩又彬彬有禮,一舉一動落落大方,說起話來更是像小大人一樣,“進退居止有常度,吐詞不疾不徐”,聰敏一望即知。陶澍大喜,“驚為偉器”,說“吾已得一快婿”,當時就與胡林翼的祖父商定,把自己才五歲的女兒許配給了他。[7]成年后的胡林翼更是一表人才,“狀貌英偉”(郭嵩燾語),“精悍之氣,見于眉宇”。綜合這些材料,我們可以確定胡林翼是一個精明強干、反應迅速、聰明外露的人。[8]反觀曾國藩,天資平平[9],望之無足異者。兩個人的性格一快一慢,一外向一內向,并不投合。[10]胡林翼“少以才氣自豪,視世俗無當意者”[11],土頭土腦、一臉苦大仇深的“土包子”曾國藩顯然也入不了青年胡林翼的法眼。

而胡林翼與性格明快的左宗棠卻能一見傾心。早在道光十三年,左宗棠赴京會試,在北京結識了胡林翼,二人頓成莫逆。二人“每風雨連床,徹夜談古今大政,論列得失,原始要終,若預知海內將亂者,輒相與唏噓太息,引為深憂”[12]。每天晚上共居一室,徹夜縱談,探討天下古今政治得失,為大清王朝的前途憂心忡忡。左宗棠后來回憶他們初識之時的情景說:“我歌公咢,公步我趨……諧謔雜遝,不忘箴言?!?a href="#zhu13" id="zw13">[13]縱歌擊鼓,拊掌大笑,可見兩個性格投合的年輕人相處起來是多么歡快。

可見在門第之外,性格更是北京時期曾、胡二人交往的主要障礙。

|三|

曾國藩初入翰林院時,胡林翼正處于一帆風順之中。胡林翼本人才調絕倫,父親胡達源和岳父陶澍官場基礎又非常深厚,所以胡林翼剛入翰林,就顯出一副勢不可當的“紅翰林”之勢,接連被任命為國史館協修、會試同考官,道光二十年又被任命為江南鄉試副主考。主持鄉試,既可以收取眾多門生,又可以撈到不少“外快”,是翰林們夢寐以求的差事。這蒸蒸日上的勢頭,令所有同僚都羨慕不已。

而曾國藩剛剛以三甲身份進入翰林院。三甲在進士中“低人一等”,進入翰林院也只能授從七品的檢討一職,比胡林翼低了半級。胡林翼是政治舞臺上的一顆新星,光彩照人。而曾國藩卻心存自卑,只能甘居角落。

然而,命運總是喜歡與人開玩笑。就在這個人人艷羨的副主考任上,胡林翼出事了。

原來這屆鄉試的主考文慶在閱卷時私帶湖南舉人熊少牧入闈,觸犯了科場大忌,被人舉報,受到撤職處分。胡林翼也受到此事牽連,降一級調用,成了從七品的內閣中書。

雖然是因他人過錯而受連累,并無損于名聲,但胡林翼仕途上那股蒸蒸日上的勢頭被一下子打斷了。按照當時官場慣例,受到這樣的處分,很難迅速消弭,通常會導致一個人多年沉淪下僚,難以復起。所以,這對官場中人來說是非常重大的挫折。胡林翼的父親本來就已經患病,聽到這個消息,病情加重,第二年就去世了。道光二十一年八月,胡林翼黯然扶棺南返,結束了與曾國藩的第一次交集期。

|四|

這是胡林翼一生遇到的第一次重大打擊。他的人生以前沒有遇到過困境,他原本以為,命運接下來為他安排的是好風青云、出將入相。這次突如其來的挫折,不但斷送了自己的前途,還累及了自己的父親。

年紀輕輕的胡林翼一時無法適應如此劇烈的命運轉折,在家守制三年后,他仍然意態消沉,遲遲不愿返京。因為被降級調用后,他就成了內閣的小辦事員。內閣中書根本無事可做,出頭的機會少而又少。這樣一個雞肋一樣的閑官,不做也罷。所以,他前后在家待了將近七年。

鄉居生活表面上很瀟灑,他每日讀書寫字,登山觀水,訪僧問稼,“終日惟與書卷為伍,以翰墨自娛。若逢春秋佳日,與兄等鄉村散步,流覽山水;或與老衲談禪,或與野老話稼穡,其愉快為何如!”[14]實際上,胡林翼內心是非常痛苦的。

他在給叔叔的一封信中說了實話:“既惜志之不伸,亦嘆命之不辰矣。……對鏡則面覺其胖,圍腰則帶嫌其短。身雖肥而心則疚……”[15]無所事事,暴飲暴食,導致體重暴增,腰圍漸寬,眼看著大好年華浪費在山水之間,精神一天比一天苦悶。

胡林翼畢竟不是一個純粹的公子哥兒。是的,他貪玩,他好色,但是他胸有大志。他的父親胡達源和其他湖湘學人一樣,為學以經世致用為本。胡林翼后來在《箴言書院序》中回憶父親說,“獨以有宋諸儒之學力,踐諸其躬,蓋所謂卓然不惑者”。他經常告誡胡林翼:“讀書當旁搜遠覽,博通天人,庶幾知上下古今之變而卓然成家。若僅僅以辭句相夸耀,非所以勵實學也。”[16]因此,胡林翼自幼“志趣蒸蒸日上”,“篤嗜《史記》《漢書》《左氏傳》、司馬《通鑒》暨中外輿圖地志,山川厄塞、兵政機要,探討尤力”[17],且“有心儒先理學”。十歲那年,叔父鄉試不第。胡林翼寫信安慰叔父,如此痛論科舉制度之弊:“考試制度……惟以一日之短長,定萬人之高下,滄海遺珠,勢安能免?士之懷才而不售者,豈果文章之劣?非命運之舛……殆不知有多少才人因挫折而抑郁,而窮愁,而頹放,或且至于老死而默默無聞。其狡黠者不甘岑寂,則更別出奇途,以求遂其富貴功名之欲望,而天下事遂不堪問。嗚呼!此又豈創者之本意哉?侄年少,言未能合于理,聊抒所懷,尚望叔父糾繩而訓導之?!?a href="#zhu18" id="zw18">[18]

一個剛滿十歲的孩子文筆如此老練,對世事的認識已經如此透徹,這顯然與父親的成功教育有關。

身為高官的岳父也曾經長期向他言傳身教。陶澍是晚清湖南經世學派的領袖人物,當政時對當時積弊嚴重的漕務、鹽政及河工等均有富有成效的改革與整頓。道光十二年,胡林翼攜夫人入居兩江總督陶澍任所,陶澍公務之余,很喜歡與這個聰敏的女婿聊天。胡林翼說:

岳丈公退之余,輒與男長談。岳丈胸中本極淵博,加以數十年來宦途閱歷,上下古今,融會貫通,每及一事,旁征曲引,判斷洞中竅要,于男進益,非淺鮮焉。[19]

陶澍把自己的學術理念、人生經驗和官場心得向這個東床快婿毫無保留地娓娓傳授,胡林翼感覺受益匪淺?!肚迨犯濉分姓f:“林翼負才不羈,娶總督陶澍女,習聞緒論,有經世志?!?/p>

后來咸豐六年,胡林翼曾在一封家書中說:“平生自謂才大,自幼即狂,謂世人皆無才,因狂而傲,二十、三十歲以前,均是如此?!?a href="#zhu20" id="zw20">[20]少年天才的他,眼里能瞧上的人沒有幾個。

道光十一年,湖南發生大水,益陽受災嚴重。那時胡林翼年方二十,在家鄉居,連個秀才都不是,卻毅然挺身而出,“亟詣縣令賈亨晉,請按災區編戶口,勸富民出錢粟以賑”。提出把災民分為三等,分別按情況進行救濟的計劃。大家都覺得這個毛頭小伙子過于天真,“無一人贊之,但沮之者不下十數人”,但胡林翼“毅然不移”,以“泰山崩于前而不動,麋鹿奔于左而不顧”(家書中語)的氣概,先以岳父家捐出兩千兩白銀為首倡,又復四處奔走募捐,苦口婆心勸導,“以至誠感之,以大義責之,以危言動之,以賞勸誘之”,終于募得巨款,“立致數萬金”。“已而,散米俵食,全活甚眾?!?a href="#zhu21" id="zw21">[21]同時他還“以威制暴”,以各地地主協同辦理,“鎮壓地方”,“嚴拿地痞”,防止了災民暴動。

胡林翼在此事上所表現出來的堅毅和成熟,完全超出二十歲的年齡。年輕時的胡林翼,在狂放不羈的形象背后,有一顆所圖至大的凌云之心。他本來以為上天派他來到世間,就是為了成就一番不凡的事業。因此大好年華在家閑居,內心當然非常落寞。

所謂塞翁失馬,焉知禍福。正是這次命運的沉重打擊,使胡林翼的性格氣質發生了重要轉變。

父親去世后,作為獨子的胡林翼更清楚地認識到自己對家族的責任,也開始反省自己早年的放浪形骸。宋代以后的中國讀書人,不論表面上多么放誕,內心其實都已經被注入強大的“存天理,滅人欲”的理學基因。胡林翼的父親胡達源為學“由宋五子,上推孔、孟之旨,而尤嚴于公私義利之際,始于切近,以致遠大”[22],是一個嚴肅的理學信徒。胡林翼后來回憶說:“自辛丑見背于父,而痛念我父,克去利心……其勉力自修者,謹守禮法,追思先人教訓,一言不妄發,一步不妄行。”[23]父親早年在他頭腦中種下的“道學”種子,雖然在青年階段敵不過荷爾蒙的洶涌,但是在這幾年家居生活中慢慢成長起來,枝繁葉茂。他開始反思自己早年行為上的失檢,究心理學,“專意道德”。

胡林翼的悟性本來極高,數年的讀書和沉淀使他身上的浮浪、紈绔、“豪宕不羈”漸漸淡去,而胡氏家族血脈里原有的堅強、峻烈生長起來,他從早年熱衷享受生活的富貴公子,慢慢變成了一個“勁氣內斂”的中年人。這種“中年變法”,和曾國藩的爺爺曾玉屏由浪蕩子變成勤苦農民的生命軌跡頗有相似之處。因此,再度出山之后,他的表現與以前大不相同。

|五|

胡林翼的名字再一次出現在曾國藩的筆下,是六年之后。

道光二十六年,曾國藩在寫給好友陳源兗和郭嵩燾的信中說:

胡詠芝來京,住小珊處。將在陜西捐輸,指捐貴州知府萬余金之多。不費囊中一錢,而一呼云集,其才調良不可及,而光芒仍自透露,恐猶虞缺折也。[24]

原來胡林翼滯留家鄉,讓官場中的很多大佬都感覺浪費人才可惜。道光二十六年,他的父執、時任兩淮鹽運使的但明倫派專差寫信給他,促他復出,并承諾幫他籌錢捐官。胡林翼既然不想在內閣中書任上浪費時間,最便捷的辦法就是花錢捐一個實官。

胡林翼正在猶豫之際,大學士潘世恩、安徽巡撫王植以及時任陜西巡撫的林則徐等人紛紛來信,勸他出山。這么多人一齊出手相勸,可見胡家在官場上的淵源是多么深厚,也可見大家對這個年輕人的期望有多高。

在大家的慫恿下,胡林翼來到北京,計劃捐一個知府,以遂他經世致用之志。那時捐一個知府需要用銀一萬零六百四十兩,對一般人來說絕對是個天文數字。但是胡林翼的老師、前輩、朋友都紛紛幫忙,不到一個月,一萬多兩白銀就籌齊了。速度之快,讓曾國藩驚訝不已。所以,他才在信中表示“不可及”。

不過在這封信中,曾國藩仍然以胡林翼“光芒透露”為虞。此時的曾國藩已經今非昔比。進入翰林院之后,曾國藩刻苦修身,精研理學,翰林大考又屢次名列前茅,因此深得道光皇帝賞識,升官非常迅速,已經在前一年升到了從五品的翰林院侍講,成了一個“紅翰林”,眼看著下一步就要升內閣學士,和胡林翼已經是一榮一枯之勢,所以評價胡林翼的語氣中已經透露出一絲居高臨下。接下來曾國藩又說:

岱老在外間歷練,能韜鋒斂銳否?胡以世態生光,君以氣節生芒。其源不同,而其為人所忌一也。尚祈慎旃![25]

曾國藩以胡林翼為前車之鑒,告誡陳岱云(陳源兗字岱云)在外做官,不要鋒芒畢露。他說,胡林翼因為世人的賞識而光芒畢露,陳岱云則因為名聲氣節而自矜。光芒的來源不同,但是容易為人忌恨則相同。

可見,和大家一樣,曾國藩也非常認同胡林翼的才干,但是對他的鋒芒畢露仍然不以為然,擔心這個“富貴公子”到了地方上能否適應。更何況胡林翼選擇的是一個大家都意想不到的為官之地。

|六|

既然是捐官,胡林翼完全可以選擇一個條件比較好的地方,比如風柔水軟的江南,但是他偏偏選擇了地瘠民貧的貴州。胡林翼在給諸堂弟的信中,這樣解釋自己的決定:

黔本為先嚴持節地,兄亦曾淹留多時,風俗夙所習聞。天下官方,日趨于壞。輸金為吏者,類皆擇其地之善者,以為自肥計。黔,磽瘠之所,邊僻之境也,為人所掉首而不顧者。然兄獨有取于黔者,誠以黔之官吏尚能奉上以禮不以貨,以禮則知自重,不以貨則知恤民,而治理庶幾可冀。

兄初為政,遇貧瘠之士,當可以保清白風,而不致負國。[26]

就是說,父親胡達源曾經任貴州學政,他也隨父親在貴州生活過一段時間,了解這里的風土人情。選擇這里,一是想追隨父親的腳步,在父親工作過的地方做出成績來。二是現在天下幾乎無官不貪,只有在貴州這樣的邊鄙之地,官場風氣尚不太惡,可以自保清白,不負死去的父親,也不負國家。

顯然,胡林翼認為前半生的他享受太多,已經把一生的濃鮮甘肥日子享盡。后半生,他要開始刻苦自勵,換一種活法了。赴任之前,胡林翼專門回了趟老家,祭掃了父親的墳墓。他跪在父親墳前,發誓“不取官中一錢自肥,以貽先人羞”[27]

在胡林翼到任之前,相信京中很多人和曾國藩一樣,擔心這個富貴公子在艱苦落后的大西南待不長。然而一到貴州,胡林翼的表現讓所有人都深感意外。

胡林翼初署的是安順知府。安順位于貴州中西部,山水崎嶇,交通不便,最大的問題是土匪橫行。因此,剿匪是胡林翼的首務。

胡林翼初到貴州,剛一施政,就顯示出對很多事情的判斷力遠高于尋常官僚。他深知民間情偽,知道當時各地兵丁和衙役都風氣極壞,只知撈錢,不辦正事,“兵將之滑者十之九”,“官兵數萬,已成廢器”。因此剿匪一事斷不能指望體制內的力量,只能指望于當地老百姓,所謂“治盜之法,與其用捕,不如用民”。所以,他發動民眾訓練鄉勇來對付土匪。這一想法和曾國藩跳出體制創建湘軍的思路暗地里不謀而合。他到任之后,宣布地方百姓每捕一盜,賞銀五兩?!凹囊远?,盡得盜匪姓名、狀貌及道里遠近狀”。就是說,通過實地走訪,從鄉紳百姓那里獲得大量情報線索,然后率領鄉勇前去抓捕。胡林翼算過,這樣一來,不但效果好,而且費用低。用一千兵,每月所費要六千兩。而一千鄉民,不過一千二百余兩?!巴林瘢Wo鄉里,其情既切,其勇自倍。節浮費而收實效。”[28]可見其精明和干練。這種見識顯然與岳父昔日的教誨有關。

得到百姓提供的情報之后,胡林翼“躬往緝捕。短衣芒屨,出入嵁巖,幾忘寢食”。親自率人緝捕,穿著短衣草鞋,爬高山,入深谷,顧不上寢食。誰還能想到,這個在大山老林里艱苦跋涉的短衣芒鞋的漢子,幾年前還是一個輕裘寶馬、縱酒狂歌的紈绔子弟。到任一年,他前后捕獲有名大盜二百余名,“一郡肅然,盜賊衰息”。

因為安順的成功,胡林翼的捕盜之名頓起,貴州省內,哪里盜匪之患急,上司就派他到哪里。后來在黃平剿匪時,已是臘月,大家勸他過了年再去,他卻說這正是剿匪的好時機,“乃以除夕前一日挈委員吳登甲等行”[29]。趁匪幫毫無防備之際突然襲擊,擒獲大盜二百九十八名,困擾貴州多年的一大股匪患至此平息。憑著這股一般人沒有的吃苦勁頭,他又漸次署理鎮遠、黎平等地,每到一地,匪患頓息。他的大名,不久就遠達京城,連咸豐皇帝都問“胡林翼官聲何以如此之好”。

|七|

胡林翼的官聲傳到北京時,曾國藩已經升到二品,成為禮部侍郎。天下動蕩之際,曾國藩一直在關注人才問題。他說:“非得忍辱負重之器數十人,恐難挽回時局也?!?a href="#zhu30" id="zw30">[30]曾國藩想不到,昔日的浪蕩公子胡林翼居然變成了一個耐苦有為之地方官,在驚詫之余,他對胡氏的看法發生了很大轉變。

而胡林翼對曾國藩的印象,也與以前有了很大不同。

胡林翼離開京城之時,曾國藩還是一個不顯山不露水的從七品翰林院檢討,沒想到在那之后,居然開始了火箭式的“十年七遷”。當然,最令胡林翼印象深刻的不是曾國藩升官的速度,而是他在京官任上體現出的棱棱風骨。他署刑部侍郎之時,寧可得罪同僚,也力主嚴辦大員琦善、賽尚阿等人。咸豐皇帝登基之后,他又連上多道奏折,直指天下官場弊端,提出多項有的放矢的建議,表現出來的經世才識,令胡林翼非常佩服。特別是那道著名的差點讓曾國藩入獄的《敬陳圣德三端預防流弊疏》,更是令胡林翼再三擊節,自認為無此勇氣。胡林翼對這個自己當年沒怎么放在眼里的湖南老鄉,早就刮目相看。曾國藩在他眼中不再是那個無趣的土包子,而成了這個濁流世界中不多見的端人正士。

這種相互印象的轉變,給曾、胡后來的首次合作打下了良好基礎。


注釋:

[1][清]曾國藩撰:《曾國藩全集(修訂版)16·日記之一》,岳麓書社,2011年,第92頁。胡林翼送了曾國藩兩部陶澍文集:“胡送余《陶文毅全集》二部?!?/p>

[2][清]曾國藩撰:《曾國藩全集(修訂版)16·日記之一》,岳麓書社,2011年,第95頁。

[3]陳力主編:《中國野史集粹5》,巴蜀書社,2000年,第970頁。

[4]黃濬著:《花隨人圣庵摭憶(下)》,中華書局,2008年,第687頁。

[5][清]曾國藩撰:《曾國藩全集(修訂版)20·家書之一》,岳麓書社,2011年,第157頁。

[6]據說胡林翼兩歲時,祖父右執書而左抱之,他“視書目不轉睛,隱隱有識之無狀”;五歲時,祖父“示以堂楹聯語,室壁圖畫,輒能記誦不忘”。

[7]陶澍眼光很準,胡林翼科名順遂,他二十三歲因返鄉之便參加科舉考試,當年六月中秀才,八月中舉人;第二年入都會試,三月中進士,四月點翰林,真可謂“春風得意馬蹄疾”。

[8]胡林翼的祖父在家書中匯報說“林翼好,但喜多言”,從小就喜歡說話。

[9]曾國藩成功全靠苦讀。他十四歲就開始參加考試,結果秀才考了七次,進士考了三次,“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比胡林翼晚了兩年才中進士,在翰林院成了胡林翼的“晚輩”。

[10]曾國藩自己說過,有些人是天才,處事果斷:“敏,有得之天事者,才藝贍給,裁決如流,此不數數覯也?!焙忠碚沁@樣的人。曾國藩則是另一個極端:“余性魯鈍,他人目下二三行,余或疾讀不能終一行。他人頃刻立辦者,余或沉吟數時不能了?!保ǎ矍澹菰鴩骸对鴩ㄐ抻啺妫?4·詩文》,岳麓書社,2011年,第412~413頁。)

[11]熊治祁編:《湖南人物年譜3》,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124頁。

[12]熊治祁編:《湖南人物年譜3》,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11頁。

[13][清]左宗棠撰,劉泱泱等校點:《左宗棠全集·家書 詩文》,岳麓書社,2014年,第340頁。

[14][清]胡林翼撰,胡漸逵、胡遂、鄧立勛校點:《胡林翼集2》,岳麓書社,2008年,第983頁。

[15]熊治祁編:《湖南人物年譜3》,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18頁。

[16][清]胡林翼撰,胡漸逵、胡遂、鄧立勛校點:《胡林翼集2》,岳麓書社,2008年,第942頁。

[17]熊治祁編:《湖南人物年譜3》,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11頁。

[18][清]胡林翼撰,胡漸逵、胡遂、鄧立勛校點:《胡林翼集2》,岳麓書社,2008年,第941頁。

[19][清]胡林翼撰,胡漸逵、胡遂、鄧立勛校點:《胡林翼集2》,岳麓書社,2008年,第950頁。

[20]熊治祁編:《湖南人物年譜3》,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49頁。

[21]梅英杰:《胡文忠公(胡林翼)年譜》。參見熊治祁編:《湖南人物年譜3》,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8頁。

[22][清]胡林翼撰,胡漸逵、胡遂、鄧立勛校點:《胡林翼集2》,岳麓書社,2008年,第1043頁。

[23]熊治祁編:《湖南人物年譜3》,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107頁。

[24][清]曾國藩撰:《曾國藩全集(修訂版)22·書信之一》,岳麓書社,2011年,第24頁。

[25][清]曾國藩撰:《曾國藩全集(修訂版)22·書信之一》,岳麓書社,2011年,第24~25頁。

[26][清]胡林翼撰,胡漸逵、胡遂、鄧立勛校點:《胡林翼集2》,岳麓書社,2008年,第962頁。

[27]梅英杰:《胡文忠公年譜》,第46頁。轉引自董叢林著:《胡林翼政跡與人生》,河北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168頁。

[28][清]胡林翼撰,胡漸逵、胡遂、鄧立勛校點:《胡林翼集2》,岳麓書社,2008年,第982頁。

[29]熊治祁編:《湖南人物年譜3》,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24頁。為了一舉成功,他還采取秘密行動?!胺綍嗔抛?,忽起更衣,疾率健捕,夤夜馳至某處,掩獲渠魁黃老廣、佘饒貴等,其黨無一脫者?!保ㄐ苤纹罹帲骸逗先宋锬曜V3》,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21頁。)

[30][清]曾國藩撰:《曾國藩全集(修訂版)23·書信之二》,岳麓書社,2011年,第7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龙| 广昌县| 恭城| 监利县| 康平县| 出国| 永福县| 永和县| 雅江县| 抚远县| 和平县| 彩票| 铜陵市| 聂拉木县| 栾川县| 罗平县| 津南区| 阿拉善左旗| 大悟县| 扎囊县| 马龙县| 会泽县| 揭东县| 广昌县| 交城县| 吴忠市| 喀什市| 枣强县| 道真| 蓬溪县| 大竹县| 安陆市| 当涂县| 凌云县| 武宁县| 三明市| 屏山县| 深泽县| 鹿邑县| 苗栗市| 惠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