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靈擇食(2024全新再版)
- 邱錦伶
- 1059字
- 2024-07-23 15:15:03
自序
倦怠、悲觀、不自信?因為心臟無力!
情緒不好又無法傾訴,那就心靈擇食吧
中醫(yī)理論中有這么一句話:“萬病由心生。”有許多病都是由“心”引起的,我在咨詢過程中,更是一再地證實這個理論,這也就是我要出這本書的原因。
時代以光速變遷,現(xiàn)代人的壓力只會越來越大。做父母的多半都得工作,工作之余要照顧子女,自己的情緒無法消化,對待孩子的時候難免反映出自己的情緒,這就是我們所謂“原生家庭”的問題。據(jù)統(tǒng)計,臺灣地區(qū)有五十五萬五千戶單親家庭,這些家庭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心靈所受的傷害,足以影響他們的一生;雙親家庭長大的孩子,一樣會在成長過程中受到傷害,而如果沒有好好面對這些傷害并且找到療傷的方法,也可能對孩子造成一輩子的影響。
價值觀、自我評價、對愛情的渴望度、別人的肯定等,都是影響我們情緒和心理的重要因素。有很多性格和身體健康的問題,都是由很難覺察的心理問題帶來的,所以好萊塢的電影里,許多主角都有自己的心理咨詢醫(yī)師。但是臺灣地區(qū)始終沒有這樣的風氣,我想基本原因是,一般的咨詢師都是以客觀的角度來做咨詢,讓咨詢者自己把問題說出來。西方文化通常比較開放,所以咨詢對他們會有所幫助,但是東方人對于自己的隱私或是心理上的傷痛,往往難以啟齒。所以在臺灣地區(qū),心理咨詢做起來非常困難,甚至有許多人至今不敢去掛精神科的門診,生怕自己被貼上“神經(jīng)病”的標簽。
在咨詢的過程中,我也往往發(fā)現(xiàn)咨詢者會回避一些心理上的問題,越是位高權(quán)重的人,這方面的防衛(wèi)就越強,所以我發(fā)展出“心靈擇食”。我的方法很簡單。當人們有情緒問題的時候,它會反映到身體上并產(chǎn)生癥狀。心靈擇食和一般心理咨詢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我們是從身體的癥狀反推回去,即你有什么樣的身體狀況時可能有什么情緒問題。反推出來你可能有什么情緒問題后,我們可以通過你的飲食來調(diào)整。身體狀況調(diào)整好,就會帶動情緒的提升。
在這本書里,大家將會看到,許多案例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心臟無力”。很多人因為長期優(yōu)質(zhì)蛋白質(zhì)攝取不足、不吃主食,卻有很多需要耗體力的事情要做,或者是迷信光靠運動可以減肥,過度耗損心肺功能,再加上營養(yǎng)補充不足,很容易心臟無力。
這是許多現(xiàn)代人的通病,你如果不相信,可以觀察你自己或者身邊的朋友同事,有沒有以下的狀況:容易擔憂、多疑,覺得自己對什么都提不起勁,常常感到疲倦,仿佛找不到生活的動力。這些狀況很多時候看起來就像是抑郁癥,我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認識這樣的人吧?
如果不想靠藥物來解決這樣的問題,就可以試試用擇食的方法來調(diào)整,把心臟的功能調(diào)整好,負面思考就會漸漸遠離你,當你開始感覺有活力了,對很多事情就會有正面樂觀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