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深夜密謀
- 大明:從錦衣衛千戶,到白袍帝師
- 不要桃花要錢花
- 2002字
- 2024-09-05 23:38:57
只是明代的上流人士依舊只認三兩天就變質的黃酒,認為高度燒酒只是下等力工才會喝的垃圾玩意兒。
而底層百姓連填飽肚子都難,能有多少消費能力?
一斤酒充其量賣二三十個大子兒就頂天了,除非是能鋪開到全國范圍走量取勝。
所以要是穿越古代,想要靠著蒸餾酒發財就別想了,壓根沒有市場。
當然,如果你要是營銷高手,能夠扭轉古人的消費觀那就另當別論。
總體來說,一切都按照王安離開時的吩咐進行。
只是發生了一點小插曲,那位白發太醫問道酒精的氣味,立刻就要阻止宮人們用酒精擦拭寢宮內外。
幸好當時徐妙錦在,而且咖位夠高,只是冷著臉訓斥幾句便讓那太醫忍氣吞聲不敢再阻止。
了解了一切之后,王安有些輕佻的摸了摸小宮女的腦袋,隨手打賞了五錢銀子,弄得對方又是羞怯又是高興。
倒不是王安故意調戲對方,完全是上輩子的三觀還在作祟。
還沒有徹底沒有意識到,在這個年頭十四五歲的姑娘已經是可以當媽的人了,還把對方當小姑娘看待。
………………
就在王安百無聊賴卻又擔憂之時,東宮某處角落遠離人跡的一處地方。
一名年約六旬的老者,鬼鬼祟祟的來到一處假山前,學著蟋蟀的聲音“咕咕”了兩聲。
只是許久之后,四周仍無任何回應。
老者蹙了蹙眉,嘀咕道:“難道娘娘有事兒耽誤了?”
說罷,就要轉身離開。
卻在此時,假山后傳來一道清麗人聲:“楊太醫,怎地來的如此遲?”
被稱為楊太醫的老者連忙停下腳步,恭敬道:“那個王安竟然不知怎么和徐達之女勾搭上了,還讓徐妙錦在寢宮中寸步不離。”
“未免惹人懷疑不敢離開半步,老臣還是趁著徐妙錦打瞌睡這才溜了出來。”
“原來如此。”假山后的清麗女聲聽不出情緒,只是淡淡道:“朱雄英的病情如何。”
提到這個,楊太醫不禁嘖嘖稱奇起來:“老朽行醫四十余年,還從來沒見過如此神奇之事。”
“按說那孽障被娘娘日復一日的在飲食中下肺癆患者的毒血,應該是病入膏肓才對。”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
“卻不知那王安到底給朱雄英吃了什么靈丹妙藥,竟然病情一下子穩定了下來。”
“如此一來,再配上太醫院的調養,果真痊愈也不一定。”
清麗女聲頓時冷哼一聲道:“前次本宮好不容易策劃了一場看似針對朱標,實際為了除掉朱雄英的刺殺,便是被那王安給壞了好事!”
“沒想到,這次竟然又是他跳出來,本宮得勢之后一定要殺了他全家!”
楊太醫冷笑一聲,道:“娘娘不要氣壞了身子,雖然那王安有靈丹妙藥又如何?”
“只要有老臣持之以恒的在太醫院開給朱雄英的房子里,下肺癆患者的毒血,即便真是神仙的丹藥也無能為力!”
清麗女聲這才轉怒為喜,鼓勵道:“家父能有楊太醫您這樣的好友,想必在天之靈也會感到欣慰。”
“您放心,只要朱雄英一死,本宮就有把握扶持允炆登上皇太孫之位,之后……便是繼承大統也是早晚的事兒。”
“到時候,一定讓您掌控太醫院!”
“即便您想位極人臣,也不是不可能。”
甘之如飴的吃下女聲大餅,楊太醫恨恨道:“老臣家中五代行醫,家傳何其深厚。”
“這天下還是胡元的時候,就已經牢牢掌控著前朝太醫院。”
“老夫更是官至官醫提舉司提舉,卻因為給蒙古人效力過,如今只能當個沒有品級的醫生,甚至連開方子的權利都沒有!”
據《明史·職官志》所載,太醫院的設院使一人,正五品;
院判二人,正六品;御醫四人,正八品,后增至十八人,隆慶五年定設十人;吏目一人,從九品。
御醫以上,皆為醫官。
除此之外太醫院還有無品級的醫士和醫生。
醫士分為食糧醫士、冠帶醫士、支雜職俸醫士和支品級俸醫士四個等級;
醫生則是無品級的太醫院醫官、醫士的助手,他們不能獨立看病,也沒有處方權,只能充當醫士或醫官的助手,并負責太醫院的雜役。
總的來說,明代太醫院中醫官的地位最高,醫士次之,醫生最次。
大明初立之時,正是百廢待興,各方面都急需人才的時候,所以有不少胡元官員,都被明廷吸納。
只是這些人一般都做不大,甚至招惹朝野忌憚和非議。
而楊太醫也正因為世代為元朝效力,進入太醫院后便被整個太醫院排擠,更是只能當個沒有品級的醫生,連稱“太醫”都算得上是一種奉承。
而胡元的官醫提舉司提舉雖然也只是六品,卻比大明御醫的正八品還要高。
而且官醫提舉司乃是地方醫療監管部門,其中油水之豐厚不言自明,跟現在的“醫生”比起來,不論收入還是地位都可以說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久而久之,這種天差地別的待遇,就讓楊太醫心生不滿起來。
可他只是個太醫,職業路線已經定死了,即便是再怎么不滿又能如何。
在聽完楊太醫的抱怨之后,清麗女聲安慰道:“楊太醫盡管放心,只要我兒登上皇長孫之位,你立刻就能夠成為東宮的御用太醫!”
楊太醫得到女聲的承諾,心花怒放道:“呂本真是生了個好女兒,娘娘您一介女流能有如此才智……”
本來還想說心有夠狠,但是想了想還是改口道:“何愁大事不成呢?”
“這一切還是要拜托在楊太醫您身上。”
女聲輕笑一聲,道:“朱雄英那邊就拜托您了。”
楊太醫點點頭,道:“娘娘放心,老臣不宜出來太久,免得另外兩個同僚懷疑,先告辭了。”
“一切小心行事。”
楊太醫離開許久之后,假山后才轉出一道窈窕倩影。
正是側妃呂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