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壩與劉家灣中間隔著一張大塘》<第四十八章駕考相攜籌財技摩托飛馳夢起航>白話文詳細注釋】
《楊柳壩與劉家灣中間隔著一張大塘》描述的都是人間煙火,不但第四十八章寫到價廉的交通工具電動車或摩托車,其在第二十四章、第四十二章、第四十六章、第五十三章、第五十九章、第六十四章均有寫到:
“還有一個南北,我跟你講自己,我也不講高大上的東西,你們看的都是老師高大上的東西,對不對吧?劉南北你這個歲數(shù)的時候,老師在成都當時的交通工具買了一個摩托車,二手的摩托車,跑過兩年摩的,當過兩年摩的司機,這是真實的事情。”——摘自第二十四章《學簫又遇貴人》
“正大新入手了一輛電動摩托車解決了買菜的交通問題,而隔壁的高檔小區(qū)的食堂聽華董介紹,或許一直會開,也可以騎著摩托車到隔壁吃食堂。看來這三千元的摩托車部分解決了十年前節(jié)約五十萬帶來的主要問題之一。”——摘自第四十二章《游泳攻略》
“可以是三千元正大買一個電動摩托車,也可以是雍葭掃描幾元錢騎了個共享電動車。不過有一點倒是共性,無論正大還是雍葭,無論去隔壁波波利還是鎮(zhèn)里,都是解決民以食為天的吃的問題。有的吃吃得好也是開心高興的事情。”——摘自第四十六章《工作時間背國標》
“有一起學摩托的人嗎?”——摘自第五十三章《一群放養(yǎng)的娃娃》
“同事準備曲線救國,先去眉山派出所辦居住證,打算先把摩托牌照上在成都戶口的同事頭上,后面居住證下來了再過戶。雍葭覺得好麻煩,都有點不想買摩托車了。”——摘自第五十九章《城頭變幻大王旗》
“一起看摩托。”
“開摩托。”
“然后那個摩托車駕照從六月一日過后就不需要居住證兒了。”——摘自第六十四章《法不講人情》
“買電瓶車要考駕照900元左右然后同事有的覺得沒必要買有的說直接打車到10號線儒林路。”百度地圖顯示,儒林路到公司駕車需22分鐘,14.4公里,21個紅綠燈,打車約42元,途徑G245、岷江大道。
“然后有個同事外婆住在農(nóng)科院附近有時候會回去,我說我要是碰到了回去可以蹭他車,但是如果她們問我是自己房子嗎?還是啥我咋說?就說住在親戚那里的嘛”百度地圖顯示,單位駕車到農(nóng)科院需1小時29分鐘,54.5公里,40個紅綠燈,途經(jīng)成新浦快速路、鳳溪大道,換算下來平均約36公里/小時,這個速度應該不比摩托車快。這摩托車如果算是暫且解決了雍葭的交通問題,看來雍葭心理還同步考慮也有房子的問題。有車有房,也許成為大多數(shù)人的第一生存置業(yè)目標,雍葭看來也不例外。
“我去考個駕照同事們都要考到時跟著他們一起考吧!”
“她們說買電瓶車不如買個女士摩托車。”
“速度還快些。”
〔253〕“對”百度地圖顯示,市五醫(yī)院地鐵口距農(nóng)科院4.0公里,12個紅綠燈,13分鐘,途徑東大街、團結渠東二路,打車約17元;地鐵從儒林路10號線轉9號線再轉17號線,55.3公里,耗時1小時19分鐘,票價10元;前后兩端打車中間地鐵,理論耗時22分鐘+1小時19分鐘+13分鐘=1小時54分鐘,車費42元+10元+17元=69元。而如果選用摩托車的話油耗應該不會超過五毛一公里,時間也至少節(jié)約了半小時。年輕人體力活力強,整體感受應該會覺得方便快捷一些。
〔253〕比選購車交通可行性。
“哎我媽不回我。〔254〕”
“考駕照的費用我報銷。”工資沒發(fā),蒼蠅蚊子也是肉,增駕購車也需籌措資金。
“不急。”
“駕照有時間。”
“等駕照拿到。”
“就回了。”
“同事她們打算一起考。在等一個同事把駕照轉到成都然后大家一起考。”
“不是C。”
“是D。”
“便宜容易。”應該是比較購房購汽車而言,資金相比容易湊齊。
“親戚家唄。”
“我說的農(nóng)科院。”
“你哪個農(nóng)科院在高速哪一邊。”
“農(nóng)科院有個姐姐。”
“學校有宿舍”雍葭一來不想以高學歷示人過于高調,二來擔心單位領導說自己一心二用不專心工作,所以不太愿意公司同事知道自己返回住在成都的研究生學生公寓,從而過早知道自己還是博士研究生的學霸身份。
“我回姐姐那里。”
〔254〕籌措資金。
“好像是一天就拿證。”
“很快。”
“1千左右。”
“到時跟著她們一起。”
“媽媽打電話說要過幾天。”
“讓我問弟弟資助。”
“挺好的。”
“我說你問嘛。”
“我不好問得。”
“嗯。”
“你咨詢好了我跟你一起考。”
“濕地公園對面就有一個駕校。”
“他的車買成一萬。”
“明天去問問。”
“我買女士的估計6、7千。”
“比電瓶車貴但是速度快是加油的。”
“不受制于沒電。”
“你去問問。”
“同事說980元。”
“加油的更好踩油門很拉風。”
轉到寫博士錄取相關事宜。
“檔案到了。”
“剛剛學校給我打電話問我檔案是給哪個二級單位。”
“我說建環(huán)學院。”
“讀博。”
“沒用的資料及時刪除。”
“明天我們要去報名。”
“下下周二、周三考試。”
“哪個。”
“只有他的碩士論文。”
“他的博士和碩士方向不一樣吧。”
“直接問導師要。”
“你這樣心中有安排導師知道會加分。”
“報名了。”
“透支了。”
“先報銷380元。”
“算了哇。”
“沒事。”
“先發(fā)一個380元收款碼給我。”
“謝謝。”
“我大學戀愛時男友〔255〕就喊我辦信用卡。”
〔255〕“說一千道一萬,正棠教授今天的關鍵詞或中心思想就是鼓勵、支持、引導,一坙從情愛旋渦中撥出來,就想合理合法的正當?shù)貟赍X。說一千道一萬,正棠教授勸解一坙,不管做什么都可以,只要賺錢;以后結婚,經(jīng)濟條件是基礎,其他的才是上層建筑,所以要思路清晰,不要被干擾。去拿文憑,拿個本科,拿個研究生,不還是抬不起頭,這輩子就不要搞這些虛頭巴腦的破事。”——摘自第十三章《塵勞迥脫事時非常,緊把繩頭做亦一場》
“這里確實要補充交代一下,為啥子要在正棠教授前面要給一坙你做如此多的思想工作,絮叨且不見水準。也就因為莫子旁邊缺這么個指點的政委,莫子與一坙的腦殼是混的,還講什么詩情畫意,談情說愛,簡直幼稚,后面結婚柴米油鹽,要買房子,車子,娃娃奶粉錢,讀國際學校的錢,學鋼琴的錢;有同班同學就會攀比,就會抱怨;過得不好,結了婚都要離婚;更直接緊迫的就是,一坙正在埋怨莫子四年不與家人提及。正棠大膽假設,即使現(xiàn)在一坙跑到莫子家,她父母都不得認他。”——摘自第十三章《塵勞迥脫事時非常,緊把繩頭做亦一場》
下面應是討論談及前東家的人與事,要義是事密則成。
“辭職了這下又來問我近況。”
“可以借鑒。”
“今天我的兩個同事都是打算用信用卡的。”
“哎讀書的時候學生用花唄上班的時候同事用信用卡。”
“他老把我踢來踢去。”
“謝謝主任也希望您工作順利身體健康。”
“話說得漂亮噻。”
“顯示我的格局。”
“謝謝希望您更順利更健康。”
“這句只有文化人看得懂,不一定看得懂。”
“發(fā)了。”
“意思是他現(xiàn)在不順利不健康嗎?”
“還是啥子?”
“就是罵他有病。”
“不過他看不懂的。”
“哎算了算了你說過了不要有戾氣。”
“我越強大后越對這些不在乎。”
“好久他能想到找你聊聊天就好了他人真的好好呀。”同與不同,此主任非彼主任,現(xiàn)主任非前主任。
“讓我們開開心心工作。”
“不要有壓力。”
“他說他每個月都要為我們工資KPI著想。”現(xiàn)主任現(xiàn)實樸實。
“不管怎樣即使是畫餅從他嘴里說出來感覺還好。”
“哈哈可能我現(xiàn)在對他有濾鏡他很真誠。”
“不假。”
“原單位的人假。”
“周末閨蜜還是要留意。”
“提前把安全清潔生產(chǎn)工作檢查一下。”
“因為你們會在一塊。”
“我們三個。”
“這幾年網(wǎng)絡上出事都是飯桌上拍視頻晚上睡覺發(fā)截圖出賣所謂朋友的。”
“還有飯桌上錄音。”
“飯友閨蜜微信好友搞的鬼。”
事密則成〔256〕,此處之密,應有密集、秘密、周密多意;意指辦事不要拖延為密集時序,言多必失沉默是金需要保守底牌,總之是快速迅捷思慮周全,即便是捋著胡子過河花遮柳隱也比歪嘴婆婆喝湯稍好些許。
〔256〕“事以密成,語以泄敗”出自《韓非子·說難》:“夫事以密成,語以泄敗。未必其身泄之也,而語及所匿之事,如此者身危。”在《說難》一文里,韓非認為,游說困難,根本原因在于難以弄清君主的真實想法。如果在沒有弄清對方的真實想法之前,而勉強進言,就會有危險發(fā)生。同時,他還列舉了歷史上發(fā)生過的事件,來印證這一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