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大慶,王進喜看到天南海北前來參加會戰的幾萬名戰友,看到鐵路沿線擺了幾十里長的堆積如山的設備器材,看到就要開發的一望無邊的大油田,渾身充滿了力量。
3月的大慶,朔風呼號,滴水成冰,由于會戰上得很猛,幾十萬人一下子從全國四面八方匯集到大荒原上,一時出現了許多難以想象的困難:沒有公路,車輛不足,吃和住都成問題。
為了戰勝困難,大慶油田黨委組織會戰職工召開了動員大會,工人們紛紛表示決心,要克服困難,拿下大油田。王進喜說:"我們工人階級,就是要有這樣的雄心,現在我們吃點苦、流點汗,為的是迅速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得更強大。只要國家有了油,咱們石油工人再苦再累也高興。"
這時候,鉆機還沒有運到,鉆井隊天天派人到車站去等。王進喜更是坐不住,睡不穩,為做好開鉆準備而到處調查訪問,了解地層情況。沒過幾天,鉆機到了,但是吊車、拖拉機不夠用,幾十噸重的鉆機躺在火車上卸不下來。大家都很著急,王進喜說:"沒有吊車,咱們有人在。毛主席不是說人是最可寶貴的嗎?只要有人在,咱們就有辦法把鉆機卸下來。"
全隊的工人們被隊長那沖天的干勁和激情所鼓舞,"上呀",一聲吶喊,大家行動起來,從清晨一直干到太陽偏西,硬是用繩子拉,撬杠撬,木塊墊,把鉆機從火車上卸了下來,運到井場。接著,他們又花了3天3夜的時間,把38米高、22噸重的井架聳立在大荒原上。這就是大慶油田石油會戰史上著名的"人拉肩扛運鉆機"。
可是,要開鉆,沒有水不行。當時,水管還沒安好。王進喜對大家說:"咱們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有人建議用盆端水,有人不同意,說:"你們見過哪個國家端水打井的?"王進喜理直氣壯地說:"就是我們國家!"他帶領著工人們與井場附近的群眾一起,硬是用桶挑、用盆端,奇跡般地運來了50噸水。
就這樣,在重重困難面前,王進喜硬是帶領全隊以頑強的意志和沖天的干勁,苦干5天5夜,打出了大慶第一口噴油井。
一天,天剛蒙蒙亮,王進喜在井場上指揮工人給井架"搬家",忽然一根幾百斤重的鉆桿滾下來砸傷了他的腿。王進喜痛得昏了過去。等他醒過來一看,井架還沒卸下來,幾個工人在圍著搶救他。王進喜急了,對大家說:"我又不是泥捏的,哪能碰一下就散了?"說完,猛地站起來,舉起雙手,繼續指揮工人們工作。
打第二口井的時候,王進喜的腿傷還沒有好,整天拄著雙拐在井場上來回指揮。
一天,一聲巨響,鉆機上幾十斤重的方瓦忽然飛了出來,井噴的跡象出現了。
井噴,就是埋藏在地層深處的水、原油和天然氣,突然夾著泥沙,在地層的高壓下迸發出來,如果不趕快壓住,不僅會井毀人亡,連那高大的井架也要被吞沒到地層里去。
在這危急萬分的時刻,王進喜忘記了自己的腿痛,立刻奔上前去。壓井噴需要用重晶石粉調泥漿,井場上沒有,他當機立斷決定用水泥代替。
一袋袋水泥倒進泥漿池,沒有攪拌機,水泥都沉在池底。這時,王進喜奮不顧身,把雙拐一甩,就縱身跳進了泥漿池,用自己的身體來回攪拌水泥。幾個年輕小伙子一見隊長這樣,也跟著跳了進去。他們在泥漿池里整整奮戰了3個小時,險惡的井噴終于被壓下去了,油井和鉆機也保住了,而他們的手上和身上卻被堿性很強的泥漿燒起了大泡。
當王進喜被工人們扶出來時,腿疼得使他撲倒在鉆桿上,豆大汗珠不停地從臉上滾下來。回到大隊時,渾身上下都沾滿泥漿,兩只鞋用繩子綁著,已經分不清鞋和腳了。吃飯的時候,吃著吃著,碗掉在地上,人卻靠在墻邊睡著了。
工人們見他一天天消瘦,眼眶越來越深陷下去,都關切地要他注意休息,他卻說:"寧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一天,王進喜和工友們正在快速鉆進,突然天氣驟變,狂風夾著雷聲,在原野上鋪天蓋地席卷而來。不一會兒,暴雨傾盆而下,打得工人們連眼睛都睜不開。為了鼓勵大家堅守崗位,王進喜屹立在風雨之中,一邊干活,一邊隨口吟出一首詩:"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干勁大,再大困難也不怕!"這首詩就像一曲戰斗的號角,激勵著石油工人為多出油、快出油而艱苦奮戰。
井場附近的老鄉們,看到王進喜日日夜夜拼死拼活地干活,深深地被他的獻身精神感動了,他們向工人們夸贊說:"你們的王隊長可真是個鐵人啊!"從此,"鐵人"這個光榮稱號很快便傳開了。"向鐵人學習!""發揚鐵人精神!"的口號響遍了整個大慶油田。
"鐵人",用鋼鐵般的意志,鑄造出鋼鐵般的業績,從而奠定了自己在中國工人階級中鋼鐵般的無法搖撼的地位,直到今日,"鐵人"王進喜仍然是千百萬中國產業工人的學習楷模。
也許很多剛剛步入職場的時尚青年們對老勞模王進喜的其人其事比較陌生,但一聽到卡莉·菲奧莉娜、艾柯卡、杰克·韋爾奇這些閃光的名字,無疑讓每一位職場新人士砰然心動。他們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如芝麻開花般地節節高升,最后登上全球數一數二的企業組織的總裁的位子。
也許你在砰然心動之余,都在叩問一個問題:他們憑什么?他們的所作所為就會告訴你答案。
卡莉1998年被《財富》雜志評為"全球最有影響力的女企業家"。1999年,44歲的她,被世界50強之一的惠普公司聘任為總裁。
1980年卡莉獲得博士學位后,進入美國電報電話公司(AT&T),做基層財務員。因為她認為必須從底層干起,熟悉各種底層工作。
做了一段時間,略懂了一點財務工作后,她又主動向上司提出要當基層業務員,后來被派去開拓韓國市場。在銷售工作中,卡莉善于辭令,巧于交際,果斷而干練,博得了客戶的好評,銷售業績優異。
1984年,AT&T正處于整頓時期,她被調去最雜亂、最沒有前途的部門--"接入部門"任主管。這是一個亂糟糟、令許多人頭痛的部門,但卡莉正是看中這一點--她認為這是個挑戰,最能做出業績,最能展示自己的一番作為。
經過幾年的努力,卡莉把這個部門打理得井然有序,營運成本大幅度削減下來。良好的業績在公司高層引起一片嘩然。從此,她的事業蒸蒸日上。35歲就成為公司最年輕的高級官員。40歲時晉升為從AT&T中分拆出來的朗訊公司的總經理。
按理說,分離出來的新公司,將失去原歸屬的大公司的品牌優勢,一切都得從頭開始。但卡莉再次選擇了困難、具有挑戰性的工作,她決心大干一番。
卡莉投入全部的精神和熱忱,把這家新朗訊的業務擴張到300億美元,成為世界重量級企業,業務增長率從原來的8%上升到60%。
卡莉的杰出才能和卓越的作為,被全球50強之一的惠普公司的前總裁看中。惠普當時正處在大企業病之中,正面臨經營管理上的種種困難,急需引入新人來改變原有的管理方式。惠普選中了卡莉,1999年,卡莉"君臨"惠普公司的總裁的"寶座"。
卡莉的事跡告訴職場人士:要想一步步躍升到更高的位子上,就得靠卓越的作為,靠優異的業績。
福特公司的艾科卡的快速晉升,也是因為有突出的業績和作為。他有4次因表現突出得到提拔,其中有兩次可以說是驚世駭俗的業績:
一次是營銷創新,搞"56到56"的促銷活動,獲得成功,他的銷售業績躍升為全組織第一名,其銷售方式被總部推廣到全國;
另一次是他主持開發出"野馬"新車型,在市場上大獲成功,創造了福特公司單車種的最高銷量。
艾科卡因此被連連提升,直至坐上福特公司總裁的位子。
還有通用的杰克·韋爾奇,可口可樂的羅伯托、格力電器的董明珠、IBM的吳士宏等打工族,都因為做出了超人的業績,而獲得了不斷晉升的。
業績才是硬道理,是職場人士脫穎而出、獲得高位的最硬的條件。
要想從一名普通的低層員工走上較高的地位,就要經得起評價和考核。什么是組織的決策層評價和考核員工的標準呢?很多領導者的回答是:看業績,看作為,看結果。
在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領導考慮的首先是組織的生存和效益。如果一名員工只知道乖乖聽話,不能夠為組織創造效益,難免有一天會接到領導"另謀高就"的忠告。此外,如果不論你曾經付出了多少心血,做了多少努力,但只要你拿不出業績,那么領導就會覺得付給你薪水純屬浪費金錢,更別指望他會把你晉升到一個較高的位子上。
無論你從事哪一行,無論你在什么組織你必須用實實在在的作為來證明你可以為組織創造效益,你必須讓領導從你身上看到--業績在此,效益在此!此時不必你自薦,不必你自我表白,他也會主動地晉升你的位子,因為他看到你在更高的位置上能夠大有所為,能夠創造更大的效益,有利于整個組織的發展壯大。
5、作為不同,地位和薪水有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