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他怎么會知道?(求追讀)
- 大明洪武:朱棣,你做太子不做?
- 刻骨針
- 2116字
- 2024-08-06 08:12:26
信息的遲滯,讓朱允炆感覺到心驚。
以前九子奪嫡的時候,就算是再怎么看不到希望,大部分信息都還是能夠及時得知。
不像現在,手底下雖然有一些人可以用,但是很多事情,都在他不知道的時候發生了。
就像這一次,他之前什么都不清楚,莫名其妙的飛來橫禍。
關鍵是手底下這幾個讀書人,雖說忠正,可惜政治敏感度太低,連最基本的事情,都不清楚。
連說個事情,都能夠忽略掉原本來,還得他親自來問。
聽朱允炆這樣問起,黃子澄有些慚愧,道:“是臣的錯,未能相加敘述。
方才臣在朝堂之上,聽詹徽提起,應當是與治黃相關。
聽詹徽的言論,吳王殿下治黃之法,冠絕古今,有很高的功績。
六部尚書這才為之請功,封為吳王!”
朱允炆聽罷,眉頭微皺。
不對!這不對勁!
怎么回事?
歷史上朱允熥還提出了什么冠絕古今的治黃之策嗎?
沒聽說過??!
這歷史怎么和看到的不一樣?
朱棣上位之后,到底改了多少東西,為什么記載完全不一致。
還是說,由于我這莫名其妙的來到大明,導致事情發生了變化?
朱允炆腦海中思緒又亂了起來。
第一次,他對史書上的記載,產生了極為嚴重的信任危機。
可是,歷史就是這樣發展,他基本上沒做什么,事情怎么會發展到這個地步?
一時間,朱允炆有些心力交瘁,道:“黃師,你知道三弟到底提了什么治黃的辦法嗎?”
黃子澄搖了搖頭:“微臣無能,這件事情的確不知道,還請殿下恕罪?!?
朱允炆兩眼一翻,險些沒被氣死過去,怎么問什么都不知道。
要你有什么用處?
真該給你送到朱允熥那里,說不定還能有奇效。
深吸一口氣,朱允炆擠出一絲笑容:“無妨,事情既然已經確定下來,再多想這些,也沒有太大的意義了。”
“多謝殿下寬慰,微臣實在是難以為報?!?
黃子澄感動的又在落淚,看得朱允炆無語了,有這哭的功夫,你不如多想想辦法。
不過一想到黃子澄這一顆豬腦子,朱允炆便不抱希望了。
等他想出辦法,黃花菜都涼了。
一旁久久不曾開口的齊德此刻開口道:“現在不是哭的時候,還是當先確定下來,吳王殿下提了什么法子。
臣以為,黃兄可以前去尋找詹徽詹大人,將事情問清楚再說,也許里面有我們不知道的內情?!?
朱允炆心中一定,心說身邊還是有些靠譜的人才的,這話他早就想說了。
奈何不好開口,如今齊德替他說了,還算是個貼心的人。
沒想到黃子澄聽完之后,目光看向朱允炆,開口問道:“殿下,臣這樣做,是否有礙?”
朱允炆:……
“呼!齊師言之有理,古語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只能辛苦黃師了?!?
“既然如此,那臣現在就去,還請殿下稍待?!?
黃子澄點了點頭,起身就走。
他剛走沒多久,傳旨的侍衛就到了。
朱允炆沒得辦法,只能接受封為郡王的事實,并且在三日之內,還得搬出太子東宮,前去開府立身。
事情一時之間多了許多,朱允炆默默地理著思緒,爭取不讓這繁多復雜的事情,影響到自己的心態。
他本就是急躁之人,心里頭一團火在燃燒,但現在還不是急躁的時候。
只是近來發生的事情,讓朱允炆敏銳的意識到,自己必須有一個靈泛的消息渠道。
這樣子實在太過于憋屈了,叫他縱使有手段,也難以及時應對。
關鍵是手底下這幫蠢材,成事不足敗事有余,傷敵一千沒有做到,反倒是先自損八百。
……
黃子澄身為翰林編修,本是沒資格去找詹徽這樣的六部尚書的。
但是他也有法子,巧立名目就是了。
好不容易見到詹徽,黃子澄壓制著怒火,但語氣也不是怎么好,道:“詹尚書,殿下差我來問你,為何要在朝堂之上,為吳王殿下請賞?”
詹徽都愣住了,這問題問的如此實誠的嗎?
不過他本就有心解釋,也不在意這么多,壓低了聲音道:“黃兄你有所不知,這實在是一個巨大的誤會!”
“誤會?詹兄可說一說?”
“唉,你不來問,我也會盡快過去告知的。”
詹徽嘆息一聲,“之前陛下下達了對諸位皇子皇孫的課業考察,內容就是如何治理黃河水患。
想必你也清楚,這個問題,對于諸位皇子皇孫來說,實在太過超標了。
因此,我與諸位大人一合議,便覺得這個問題,只有二爺能夠解答。
二爺不僅本身聰慧,而且身邊還有你們這幾位臥龍鳳雛,自然是有法子應對,應當無虞才是。
事實也的確如此,在三日后,我們從陛下那里得到了一道奏本。”
“你們認為是殿下的?”
“是??!上面所寫的治黃之法,極為精妙,可以說是冠絕古今。”
詹徽此刻面容苦澀下來,“我等商議之后覺得,這道奏本一定就是二爺所書,吳王殿下絕對沒有這個能力。
可是誰又能想到,這道如此優秀的奏本,竟然會是吳王殿下的手筆。
你所說的為之請賞,純粹是鬧了個誤會,我們本打算給二爺請賞的。
陰差陽錯之下,居然成全了吳王殿下,還鬧出這么多事情來?!?
此刻,黃子澄終于是明白了事情的始末緣由,不免嘆一口氣:“的確,這事情誰也想不到?!?
一道優秀的奏本,放在任何人手中,都會以為是朱允炆的手筆。
至于朱允熥?
一個不學無術的紈绔子弟罷了,他會有什么辦法?
關鍵是,朱允熥身邊沒有人能夠提供幫助。
而朱允炆身邊,集齊了臥龍鳳雛外加大聰明,這等勢力,誰敢不信服?
黃子澄又問道:“那吳王到底用了什么法子,讓你們一干大員,如此追捧?”
“簡單來說,就是建堤束水,以水攻沙!建設遙堤!柳輥!”
……
黃子澄將事情一五一十的說了,最后才道:
“詹徽提及,吳王所說治黃之策,可以歸納為:建堤束水,以水攻沙!建設遙堤!柳輥!”
朱允炆聞言,心神一震。
這不就是潘季訓所研發的束水攻沙嗎?
怎么會提前這么多,被朱允熥提出來?
他怎么會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