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有人背鍋
- 大明洪武:朱棣,你做太子不做?
- 刻骨針
- 2144字
- 2024-07-21 07:51:09
洪武筆?
什么玩意兒?
劉三吾一愣。
從未聽說過還有這種書具。
聽朱允熥所說,這是他親手制作。
難不成這小子又搞出了什么新花樣?
正疑惑之際,朱允熥拿出木盒,交給劉三吾,道:“學生花費不少心血,劉師可看一看。”
劉三吾懷著疑惑的心情,打開木盒,看著里面的鋼筆,一時間陷入沉默。
“這……倒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
劉三吾自問眼界寬廣,也見識過不少稀奇玩意。
但是眼前洪武筆,的確是沒有見過。
如此形狀,倒是像一把刻刀。
可是筆頭處如此圓潤……
見劉三吾面露疑惑之色,朱允熥將洪武筆拿出來,拔掉筆帽,道:“劉師可試著書寫?!?
“倒是奇特?!?
劉三吾以執毛筆的方式手持洪武筆,總覺得分外別扭。
洪武筆太短,這樣手持,顯得不倫不類。
好在執筆無定法,劉三吾迅速調整姿勢,很快就摸索到了正確用法。
朱允熥在一旁瞧著,也不免感慨這些古代的人精,一個個飽學鴻儒,的確有幾把刷子。
宣紙鋪開,劉三吾提筆寫字,剛開始還有幾分滯澀,到后邊逐漸熟練起來,速度提升不少。
體驗一番,劉三吾驚訝不已:“此筆果真奇妙,省力不少。”
朱允熥不免自豪:“本就是學生為了省力而發明,劉師覺得,洪武筆可有推廣之必要?”
“這……老臣的確是不知。”
劉三吾搖了搖頭,“不過此筆便于書寫,就是不知造價如何?”
“相當便宜,總之不會比毛筆麻煩,調教得當,很快就能批量出產?!?
朱允熥還想說一說洪武筆的優點,就見黃子澄面色陰沉著走了進來。
一見這所謂的洪武筆,當即冷哼一聲,道:“殿下如今的心思該用到學習圣人教誨之上,而不是沉溺于此等奇技淫巧!
須知君子之風,行堂皇正大之事,此等旁枝末節、奇技淫巧之物,百無一用。
殿下還是早日舍棄為好!”
朱允熥皺起眉頭,建文三寶果真名不虛傳,這怕是讀書讀傻了。
他當即反駁道:“能為天下人有利,怎么會是奇技淫巧,黃師這話未免太過于武斷了些?!?
“哼!”
黃子澄本就為之前朱允熥歪曲圣人教誨的事情耿耿于懷,如今又被頂撞,心頭火起,怒道:“殿下此言實在是荒謬!歷來奇技淫巧,非君子所為,只有那等賤民才會鉆營其中,沉溺于此等蠅頭小利。
殿下身份尊貴,豈可將心思花在這等小事上面?
此筆有違綱常倫理,實在不堪,殿下將其喚作洪武筆,實在是對陛下最大的不敬!
還請殿下迷途知返,莫要汲汲于小利之中,迷失了雙眼?!?
“照黃師這樣說,此筆命名為洪武筆,是大大的不妥咯?”
朱允炆正在旁邊思索今日之得失,耳邊響起朱允熥如此發問,猛然一驚。
這東西可是經過老朱親自認證過,名分已定,身為臣子哪里能夠置喙?
他剛要開口,可惜架不住黃子澄此刻怒火中燒、快言快語,道:“就是如此!極為不妥,臣覺得,世上該無人會認為此名合適!”
糟糕!
朱允炆心知要遭。
果不其然,朱允熥呵呵一笑,道:“黃師好大口氣,孤不妨告訴你,此筆乃是皇祖父親自命名,難道黃師覺得,皇祖父也老眼昏花,會看花眼不成?”
朱允熥毫不介意的扯起虎皮,反正黃子澄不敢去找朱元璋對峙,主打一個狐假虎威。
話音落地,黃子澄面色當時就慘白下來,額頭上滿是細密的汗珠。
當眾質疑皇帝,哪怕是無心,那也是大罪,封建主義的鐵拳可不會留情。
黃子澄擦了擦額頭上的汗,干咳一聲,拼命找補,道:“殿下誤會了,像我這樣的普通人,自然是不能識得其中奧妙,唯有皇帝陛下,慧眼識珠,火眼金睛,能夠看出這其中奧秘來。
此筆名為洪武筆,現在一聽,果真是合適至極。
臣觀此筆,有如在寒冷冬日,見到溫暖旭日,實在是心中感懷,喜愛不已。”
朱允熥啐了一口:“前據而后恭,思之令人發笑?!?
黃子澄有些掛不住臉,但非??酥?,找補道:“殿下有話,不如放在桌面上來說?!?
“無妨無妨!”
朱允熥也不想把黃子澄得罪的太狠,笑道:“學生是說,黃師高見?!?
黃子澄裝作沒聽到,只是欣賞著洪武筆,道:“洪武筆若能推而廣之,必定能夠引起一次浪潮?!?
“黃師竟然如此看好!”
朱允熥順桿往上爬,“不如黃師上書皇祖父,盡快將洪武筆推行天下!”
“如此甚好。”
朱允炆在一旁點了點頭。
“能為天下讀書人做些事情,是臣莫大的榮幸。”
黃子澄得了朱允炆的肯定,自然沒有拒絕的道理,就將此事應承下來。
一時間臣主盡歡,仿佛沒有隔閡。
朱允熥心中大定,這番絕地翻盤屬實不錯。
多虧有千度在,否則今日真叫朱允炆看了笑話。
傳揚出去,于他的名聲定是不好!
……
下午,朱元璋便收到了黃子澄的奏本。
打開一看,是關于在天下推廣洪武筆的請求。
朱元璋一挑眉,吩咐道:“將今日上午咱離開之后,大本堂事情的記錄拿來?!?
皇城之內,只有朱元璋不想知道的事情,絕沒有他不知道的事情。
很快,太監送來記錄本,朱元璋翻開一看,笑了。
“這小子開竅了?今天倒是牙尖嘴利,還知道狐假虎威了?!?
“能讓黃子澄吃下這虧,倒是有些本事,如此推廣洪武筆的罵名,便不在咱身上了?!?
朱元璋笑呵呵的批準申請,有人背鍋那就是好事。
估計黃子澄當時也沒想明白,朱允熥這樣做,也是無心之舉。
不過這推廣的罵名算是和他無關,天下人這么多,什么鳥都有。
有些人因循守舊、固執己見、泥古不化,對這時興的東西還得罵上幾句。
罵皇帝,他們不敢,罵皇子皇孫,也不敢。
錦衣衛不是吃素的,今天罵了明天剝皮,這誰受得了。
但是得給他們一個宣泄情緒的通道!
黃子澄,飽學鴻儒,由他來做這個宣泄通道,最為合適。
“這小子,倒是無心插柳柳成蔭?!?
將奏本放下,還未拿起下一本,就有太監急匆匆進來,跪地道:
“陛下,陽武六百里加急文書,請陛下預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