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景中國:十六堂經濟通識課
- 張兆安
- 744字
- 2024-07-18 14:46:09
四、面對經濟困境:實行國民經濟調整
面臨如此的困難局面,中國不得不進行國民經濟調整。1961年1月14日至18日,中國共產黨八屆九中全會召開,決定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其含義是:要調整國民經濟各部門之間的比例和有關政策,使國家建設和人民生活得到統籌兼顧,全面安排;要鞏固國民經濟發展中的成果,使其向縱深發展;要以少量的投資來充實一些部門的生產能力,使其配套成龍,以便取得更大的經濟效益;要提高產品產量,增加產品品種,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和勞動生產率。
可以這么說,從1961年1月開始到1965年底基本完成的國民經濟調整,是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史上極為重要的一頁。通過調整國民經濟的比例關系和產業結構,大力加強對農業的支援,盡可能地充實農業生產第一線的勞動力,增加農村社隊所需的貸款和物資;大力縮短基本建設戰線,壓縮重工業生產,對工業企業堅決實行關停并轉,精簡職工和城市人口。由于措施果斷有力,國民經濟調整工作比較迅速地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在1963年初,我國的國民經濟開始出現了全面好轉的局面。
到1965年,我國基本完成了國民經濟調整的任務,農業生產得到發展,原油、原煤、鋼鐵等主要工業產品的產量與1956年相比,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1965年與1957年相比,全國原油產量從146萬噸增加到1131萬噸,原煤產量從1.31億噸增加到2.32億噸,生鐵產量從594萬噸增加到1077萬噸,鋼產量從535萬噸增加到1223萬噸,成品鋼材產量從415萬噸增加到881萬噸,發電量從193億千瓦小時增加到676億千瓦小時。(1)與此同時,市場供應比較充足,物價也比較穩定。
這充分表明,通過全國上下堅持不懈的艱苦努力,我國的國民經濟困難狀況不僅得到了根本性的扭轉,而且在很多方面、許多領域都取得了令人驚嘆的成就。例如,中國自行制造的第一顆原子彈于1964年 10月16日在新疆羅布泊爆炸成功,震驚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