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寬容的四種提法

在寬容概念的核心成分得到上述刻畫的背景下,接下來我們應草草描述四種寬容提法,它們以專門方式解釋了這些成分。它們全都與某種國家的政治語境相關,在這種國家中,公民(作為各個共同體的成員)表現出在規范性上意義重大的深刻差異。寬容的這些提法既不是在一種歷史次序的意義上,也不是在沃爾澤的意義上被構造為不同的寬容制度的。因為正如當前對寬容問題的討論所表明的那樣,這四種提法在當今社會中是同時在場的。不僅如此,這些關于具體何謂寬容的激烈討論,都可以被理解為這些提法之間的沖突。31這四種提法將首先通過一種對奠基問題廣泛保持中立的關于各種承認關系的語言得到表達,這種語言允許對那些人際關系進行差異化的觀察。32而我們雖然已經提到了特定的奠基性維度,但只有通過本書第一部分的進程才能展示出,與這四種提法兼容的到底是哪些奠基方式。

(1)依據我稱之為允許提法Erlaubnis-Konzeption)的第一種對寬容的把握方式,寬容表示的是一個權威或一個多數派與一個價值觀念相異的少數派(或多個少數派)之間的關系。這種寬容意味著,這個權威(或多數派)允許少數派按照他們自己的信念生活,只要他們——這是關鍵前提——不質疑這個權威(或多數派)的優勢地位。歷史上的例子可舉1598年的《南特敕令》(Edikt von Nantes),它要止息天主教徒與胡格諾派在法國的紛爭,亨利四世在其中明確宣布:“為了不再引起我們臣民間的動亂和爭執,我們已經允許,并且現在也允許所謂革新宗教的信徒,在我們王國的所有城市和村莊,以及我們權力范圍內的諸國生活和居住,而不在這些地方追捕、壓迫、為難和強制他們,例如強制他們違背良知行事。”33在這個(于1685年撤銷的)赦令與我們當今橫亙著的超過四百年的歲月間當然不會掩蓋的是,寬容的這一形式始終具有現實意義,并且經常作為受壓迫的少數派的最低要求被提出,也在各個國家或居民多數派的利益算計(Interessenkalkül)中發揮著重要作用。34

只要少數派的異見保持在界限內,并且可以說始終是某種“私人事務”,從而不去要求一種公共的和政治的平等地位,他們就可按照上述寬容提法,首先基于實用性的理由,特定情形下也基于原則性的和規范性的理由,而得到寬容:基于實用性的理由,是因為被寬容的少數派不會擾亂公共的安寧與秩序,相形之下,他們的反抗卻可能帶來高昂的代價;而基于原則性的理由,是因為比如說——在一種特定的良知概念的背景下——強迫人們放棄他們最深沉的,尤其是宗教性的信念,是被視為不合法的(不僅在可能的情況下不合法,而且被視為不可能的),只要這些信念沒有導致政治上或倫理上“不可接受的”后果。按照允許提法,寬容就意味著,本來有權力和機會去干預并且強迫少數派(至少在表面上)與之達成一致的權威或多數派,“忍耐”少數派的差異,并且放棄某種干涉,與此同時,少數派則被迫接受權威的強權地位。這種寬容處境因此是非交互的:一方允許另一方一定程度上的偏向,只要給予允許的一方的政治統治地位不被侵犯。35在這里,寬容就被理解為一種糟糕的允諾(permissio mali),被理解為一種忍耐,即對那些既不被認為是有價值的,也不被認為是平等的信念或實踐的忍耐,而這些信念和實踐沒有超出“可忍受的界限”。這種觀點正是歌德用他的(已經被引用過的)寬容之為侮辱的格言想表達的。36

(2)寬容的第二種提法即共存提法Koexistenz-Konzeption)與第一種提法的相同之處在于,依據第二種提法,寬容也被認為是避免沖突和追求自己目標的適宜手段,并且自身并不體現某種價值或基于某些強價值:寬容首先是以實用性—工具性的方式被奠基的。而有所變化的則是寬容的主客體之間的局面。因為現在對立的不是權威或多數派與少數派,而是大致等強的諸群體,它們認識到,為了社會安寧和它們自己的利益,它們應該彼此寬容。相比沖突,它們更喜歡和平共處,并且以一種互相讓步的形式同意一種臨時協議(Modus vivendi)的規則。這樣一來,寬容關系就不再像在允許提法中那樣是縱向的,而是橫向的:進行寬容者同時也是被寬容者。37當然,這種對寬容狀態之優先性的認識在此并不具備規范性特征,它是一種對實踐上的必要性的認識。因此,它也不帶來某種穩定的社會狀態,因為一旦社會權力關系變得偏向這個或那個群體,寬容的本質性理由對于該群體就不存在了。38

共存提法可以有一種較弱的解讀和一種較強的解讀。根據較弱的解讀,寬容只不過是對激烈不休的沖突和斗爭感到疲勞的一種后果,并且被視作一種停戰狀態,此狀態會持續到諸方中的某一方已經率先恢復,并且相信它能以攻擊性的方式來謀求自己一直以來的目標,即取得社會支配權。如此這般的寬容處境極不穩定,并且以相互不信任為標志。較強的解讀則以霍布斯《利維坦》的一種修正版本為其取向,據此解讀,是不同的諸方對一個盡可能中立并且(與霍布斯的論述相反)在世界觀和宗教上也自制的主權者的從屬,使共存甚或合作的持續性結構的發展得以可能,因為存在一種各方都接受的法權狀態。39盡管對于諸參與方來說,在總體上主導行動的,一如既往是策略性的算計,但在這種算計中,共存狀態的優點還是顯得遠比其他替代方案更具吸引力。這可能——按照“自由主義的憂慮”40——既受到了一種看到對立所要付出的過高代價的實用性觀點的影響,也受到了那種認識到宗教沖突之可怕和無情的觀點的影響41,并且因此在避免最大惡(summum malum)的原則上具有一種合理性的—規范性的內核。但此內核并不導出一種超出對他者的忍耐并且以更廣泛的道德或倫理考量為基礎的交互承認的形式。

(3)與之不同的是寬容的尊重提法Respekt-Konzeption),它從彼此寬容的個體或群體的交互敬重(Achtung)的一種在道德上得到奠基的形式出發。那些寬容的團體尊重彼此的獨立人格,或者尊重對方為有法制的政治共同體中的一個權利平等的成員。42盡管他們在倫理上對良善生活和有價值生活的信念以及在文化上的實踐都極其不同,并且在某些重要方面無法兼容,但他們仍彼此承認對方——一個影響深遠的選項在此開啟——是他們各自生活的倫理上自主的主人43或者在以下意義上是道德上和法律上平等的,即在他們的眼中,政治的—社會的生活對所有人來說都共有的基礎結構——它涉及權利之賦予和社會資源之分配的基本問題44,都應該從被一切公民平等接受的,且不偏向任意某個“倫理共同體”(如宗教共同體)的規范出發而被導出。對此具有基礎意義的是,對個人的道德自律的尊重,以及對他們關于那些具有交互—普遍有效性的規范的“辯護的權利”的尊重。盡管在一種——依循經典自由主義理論——把關于自律的生活形態的權利視為中心的理論與一種強調對正義的普遍性規范進行公道辯護的原則的進路之間,存在(重要的然而這里沒有進一步展開的)45不同的辯護選擇,尊重提法也并不要求,彼此寬容的團體必須把對方關于善的提法看成或評定為同等地(或部分地)真實和倫理上善的,而是要求,這些團體能夠把對方視為獨立選擇的團體(當然這里就要有其他選項的存在),或者并非不道德或不合法的團體。被尊重的是他者的人格,被寬容的是他的信念和行動。

尊重提法可以區分為以下兩種模式,即形式平等模式和實質平等模式。形式平等模式從私人空間與公共空間的嚴格分離出發,由此,公民間的倫理分歧就應該被限制在私人領域,而不應該導致公共政治領域內的沖突。作為公民人人平等,而作為平等的人,他們就似乎“外在于”甚至“超越于”其私人信念。這種模式既有自由主義版本,也有共和主義版本,就看是將個人性—私人性的自由置于中心,還是將公民(Citoyen)的政治平等視為關鍵;關于后者的一個例子是,法國政府部門規定,不得在公立學校佩戴作為宗教標志的頭巾。46因此,對于形式平等模式而言,核心性的東西就在于捍衛公民的古典自由權,并預防以倫理為理由的歧視。

與之相反,實質平等模式則對形式平等的那些特定的、嚴格的規則所冒風險作出反應,即形式平等模式偏向這樣一些倫理的—文化的生活形式,它們的各種信念與實踐更容易與這樣一種“私人的”與“公共的”分離相協調,或者更容易符合到目前為止的對這種分離的理解。這樣看來,對于那些要求一種與通常的實踐和傳統的習俗相悖的公共在場方式的生活形式,形式平等模式自身就潛在地是不寬容的和歧視性的。而根據實質平等模式這種替代模式,人們就尊重彼此為這樣的人格,它們是法權—政治平等的,但具有不同的、政治上很重要的倫理—文化身份,這些身份必須以特別的方式得到重視和寬容,因為對于人格來說,構建這些身份的價值和信念具有一種特別的存在意義。最后,這一在公平(Fairness)意義上被要求的尊重,就要求慣常的規則和結構去容許特例,或作出修改。47按照這種理解,互相之間的寬容蘊含的是,承認他人對政治共同體中完全成員資格的訴求,并且不期望,人們必須為此而在一種在交互性意義上不可要求的準繩下,放棄他們的倫理—文化身份。

(4)在關于多元文化主義與寬容之關系的討論中,有時能看到第四種提法,它可以被稱為價值贊賞提法Wertsch?tzungs-Konzeption)。這一提法包含著一種比尊重提法要求更高的互相承認的形式,因為根據這一提法,寬容不僅意味著尊重文化共同體和宗教共同體的成員為法權—政治上的平等者,而且也意味著,贊賞他們的信念和實踐活動為倫理上極具價值的。48當然,為了這一提法仍然保持為一種寬容提法,而不至喪失反對性要件,這種價值贊賞就必定是一種受限的或者說“有保留的”,在這種贊賞中,別的生活形式——起碼在那些決定性的方面——就不會被認為和自己的生活形式同樣好甚或更好。人們在贊賞一種生活形式的特定方面為善的同時,也在另一些方面反對它;當然,通過人們在某種倫理意義上贊同的那些價值,可寬容的領域畢竟確定下來了。于是,滿足這種寬容提法的就是,比如說——在自由主義的視角下——價值多元主義的一種版本,按照這種版本,在一個社會內部存在著一種在各自有價值但不可通約的生活形式之間的角力49,或者——在社群主義的視角下——如下觀點,即存在著對良善生活的特定的、可社會性共享的觀念,這些觀念的局部變異是可寬容的。50

主站蜘蛛池模板: 萍乡市| 抚顺市| 盐源县| 自治县| 辽源市| 邳州市| 星座| 祁门县| 治多县| 屯昌县| 达州市| 庆城县| 新营市| 徐州市| 张北县| 浦县| 汉阴县| 温泉县| 乐陵市| 富蕴县| 东海县| 文水县| 辽源市| 济阳县| 高要市| 桃园县| 枣庄市| 达拉特旗| 静海县| 保亭| 册亨县| 曲麻莱县| 新平| 崇左市| 凤翔县| 南投县| 若羌县| 大理市| 枣庄市| 深州市| 陕西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