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2章 淳安第一吏

見到此等情形,馬寧遠面露欣慰,部堂的擔子,自己終究是替他分擔了一些,雖然改稻為桑只改了一個縣,但總比沒有強。

“爾等幡然悔悟,其行可嘉。也是兩位大人之功,常大人、田大人,本官回到杭州,便向部堂大人為兩位請功勞。”

常伯熙和田有祿慌忙感謝,馬寧遠看向譚綸:“譚大人,你還有什么要問的么?”

譚綸不去理他,看向堂外,差役們帶著十幾個惶惶不安的百姓走了進來。

“問一問這些百姓再說。”譚綸親自上前,呵斥走差役,安撫百姓進了堂內。

馬寧遠很不耐煩,但礙于部堂大人也讓譚綸前來,不敢壞了胡宗憲的安排,看著驚慌失措的百姓又問了一遍。

百姓們見了官,尤其是大半夜被從被窩里抓出來,嚇的魂不附體,跪在地上磕頭,都說是自愿。

譚綸向著親兵護衛們看去,見他們全都微微搖頭,顯然差役們并威逼百姓們,更沒有其他交代。

心中略有欣喜,看向田三六多了三分欣賞。

為了將這件事做成鐵證,譚綸又問:“府衙里可給你們簽了什么文書,貼了什么公告?”

百姓們紛紛搖頭,有膽子大緩過神,見都是本地有頭有臉的人,說道:“小老爺常給我們說,我們都不識字,若是老爺們讓我們按手印畫圈什么的,全都不應,若是平日有什么文書契書要辦,便去府衙里尋他,他和里老們一起擔保見證。”

譚綸徹底安心下來,胥吏們經常欺負百姓不識字,騙他們簽一些說是為他們好,其實是賤賣田地的事,他也曾聽說過。

“好,本官最后一個問題...”譚綸剛想結束,馬寧遠打斷:“譚大人,你還要問什么?”

譚綸馬上冷臉:“問的是馬府臺給百姓們承諾的事。”

大堂內瞬間鴉雀無聲,百姓們更是瑟瑟發抖,官老爺們鬧起來,可沒他們好果子吃。

譚綸又問:“淳安縣衙當真沒說增收賦稅,讓你們交錢的事么?”

“沒...”那膽大的搖頭,旁邊顯然是他媳婦的掐了他的腰眼:“哎呦,哎呦...”

“哎呦什么。有就說有,沒有就說沒有!”一直沒什么存在感的常伯熙出頭呵斥:“府臺大人當面,大堂之上,是你們公母撒野的地方么?”

“有!有!”那婆娘見縣太爺出現,露出感激之色,壯著膽子,大聲吆喝:“收了個納捐錢,每家都有,是往年交的四成多!”

“什么?”譚綸和馬寧遠瞬間站起來,齊齊向著田三六看去。

堂上眾人則向著知縣常伯熙看去,眼神里帶著三分惱意。

常伯熙呆住,他怎么也沒想到自己這一表現,居然給這婆娘壯了膽子。

更是被她會錯了意,還沖自己面露感激,老子和你有什么關系!

仿佛看到一堂全是“流竄的倭寇”,慌的六神無主起來。

譚綸冷眼看著田三六:“田三六,可有此事?四成!爾等好大的膽子!”

田三六依舊不急不慢:“回府臺大人,回譚參軍,確有此事。只不過此事與府衙無關。”

與府衙無關?

譚綸氣笑了,馬寧遠的臉也沉下來。

里老再次顫巍巍出來:“回兩位大人的話,確有此事,乃我等自作主張,與府衙無關,更與田書辦無關。”

馬寧遠則看向常伯熙:“常知縣,你可知此事?”

常伯熙猶豫不決,譚綸道:“常大人,有什么你便說什么,朝中自有公論。胡總督撥了一隊親衛隨本官而來,誰也傷不到你。”

他也感受到了大堂上不少人看常伯熙的眼神不善,心中驚駭,田三六對淳安掌控竟到了這般地步,連堂堂知縣都不敢與之抗衡么?

不免有些感傷,想到朝堂之上,裕王不也是如此?

堂堂王爺,戶部拖欠三年的王府“給賜”,還要給嚴世蕃行賄方才能拿到。

吏大欺官,官大欺王,竟在大明朝處處上演。

譚綸怒火中燒,目光如炬看著常伯熙,鼓勵他說出來。

罷了!常伯熙聽到這話,心一橫,寧死老子也不替你們背這個鍋,你想除掉本官,本官先出掉你們爺倆:

“確實聽說過這事,不過也確實和府衙無關,下官便沒有過問。只是聽說田縣丞和田書辦操辦。所募錢財,為的是修縣衙修縣道,也是利民的好事。”

馬寧遠面色陰沉,大堂內鴉雀無聲,充滿肅殺之氣。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田三六這小小青衣書辦身上。

鄉紳里老們擔心,馬寧遠怒心,譚綸除了痛心外還有三分殺心。

“堂尊定是聽錯了,是三成,不是四成。非是修府衙和道路,而是百姓們為了能夠在不鬧饑荒的情況下更好的改稻為桑,用來買糧的錢。”

田三六十分淡定:“若是繳不上的,由里老們代繳的,待長出桑產了絲補上,才要補四成。若本月便繳上,便是三成。所募錢財全部用來買糧,只為保證改稻為桑時不會有任何百姓因執行國策而缺糧挨餓。剩下的糧全存在義倉當做儲糧,以備災荒,若其他縣缺糧,也只以售賣時的市價借售,所得錢財再退還百姓。”

說著看向一旁,馬上有人捧著一摞賬本站在他身邊。

“此乃所募具體賬目,每一筆記的清清楚楚。”他說完,馬上有人接過來遞給馬寧遠,馬寧遠大略翻了翻,心安下來,讓人遞給譚綸。

譚綸則仔細的翻看。

田三六又拿起一本:“這是與之對應的名冊。分兩本,便是怕有人做手腳。乃是小人的個人習慣。”

又有人遞上去。

田三六又拿起一本:“這是購糧賬目,何人去買的糧,何人運的糧,何人運到糧倉,何人交接,糧價多少,買了多少石,糧倉收到多少石,均有記錄,也全都有當事人簽字畫押。”

他沒有馬上遞上,反而翻開:“比如這第一天,便是沈八去買糧,齊大柱運到淳安,由趙班頭運到糧倉,糧倉接收乃戶房高司戶。”

他每念一個人,便有一人走出人群,站在他身后,見禮稱是。

田三六將賬冊交上去,看的馬寧遠和譚綸心驚擔顫,每一筆均如他所說,處處都有人簽名畫押,絕無作假的可能。

常伯熙整個人都麻了,一種自己上套了的直覺籠罩心頭。

田三六又拿起一份簿冊:“因買糧之事乃百姓私事,小人只是里老們所聘監管,因此里老們支付勞酬。此乃我等每日所得,趙班頭等人乃公差,只能下值后運糧,糧倉高司戶也是如此,因此照例支付勞酬,與民間雇傭等價,所用糧倉乃沈八所建義倉,也按市場租價支付租金。”

沈八更是道:“小人原本不要,能為鄉鄰做些事本是小人福分,但小老爺給小人說了個孔圣人的事,叫“子貢拒金”與“子路受牛”,小人愚鈍,雖然聽不懂,但小老爺說,讓小人收了租金,乃是孔圣人說的,圣人說的自然沒錯,小人便收了。”

譚綸聽到這話,深以為然的點頭,再看田三六沒了剛剛的氣憤和殺心,反倒覺得這青衫小吏非比尋常,此事就算交給自己來做,只怕不如他想的這么周全。

馬寧遠也露出笑臉:“確實,朝廷也說,胡部堂也叮囑過本官,改稻為桑的前提,便是要保證糧食充足。只是難為你們,還能買到糧食。”

譚綸也道:“本官見名冊上捐募里還有半冊,竟是府衙諸吏們捐贈名錄,淳安縣衙拳拳愛民之心,讓人欽佩。”

田三六正色:“為了改稻為桑,我等豈敢不盡力?”

他定了調子,滿堂百姓全都如此表態。

大堂上的胥吏們則一個個面上如常,心里怒火中燒,暗暗看向常伯熙,他若不惹事,那婆娘豈會抖落出來?

若非小老爺謹慎,只怕這一遭,非得殺的縣衙人頭滾滾。

只可惜了他們的錢財,如今上了公,全被定性成了捐贈。

馬寧遠看向譚綸:“譚參軍,你還有什么疑惑么?”

譚綸搖頭:“讓他們在筆錄上簽字畫押吧。”

眾人簽了字,畫了押,長出了一口氣。

這一關總算是過了。

馬寧遠則帶著筆錄,將賬冊交換給田三六,贊賞的拍了拍他的肩膀,帶著人連夜回杭州給胡宗憲報喜去。

百姓們也都散去,譚綸則叫住田三六,把他拉到一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喀则市| 安丘市| 安宁市| 凤庆县| 上栗县| 新蔡县| 灵石县| 章丘市| 温宿县| 郎溪县| 井研县| 吕梁市| 建始县| 光山县| 宜川县| 津南区| 遵化市| 无极县| 湾仔区| 三河市| 辰溪县| 永新县| 常熟市| 浙江省| 隆林| 延川县| 沙坪坝区| 松溪县| 元朗区| 望江县| 客服| 大冶市| 绥化市| 牟定县| 甘南县| 怀集县| 柳河县| 比如县| 杨浦区| 华坪县| 吉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