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墨苑西南小鎮。
這里原本是皇田,只不過隨著集墨苑以及周邊的各大作坊出現,再加上流民聚集,漸漸形成了現在的小鎮。
有人煙的地方就有生意,于是鎮中出現十字線主街,街道兩邊,鱗次櫛比,足有上千間大小不一的門面房。
這些門面房全部由東宮出資承建,自然也就屬于東宮。
這事成化帝知道,不過對皇帝而言,這根本就是不值一提的小事,朱佑極喜歡折騰,那便讓他折騰去好了。
這些門面房原本無人問津,而如今已是炙手可熱。
沒辦法,集墨苑數千學子,這些學子的家人來自四面八方,原本災年過去可以返回家鄉,然而在這里孩子可以免費入學,供應飯食,而他們自己還可以在各個作坊里打工,每月每人至少也能賺到一兩銀子的工錢。
超過十四歲,每月二錢銀子的人頭稅由集墨苑征收,夫妻兩人就算加上老的,在自家的小院里種些時令菜蔬,就算沒有土地可以種糧,省吃儉用些,一個月三錢銀子也足夠用度。
如此一來,就算是干最沒技術含量,拿錢最少的普工,每家每月至少也能落到至少一兩銀子。
這里沒有官府,自然也沒有苛捐雜稅,更不存在豪強欺壓,勒索與盤剝,更何況就算有官府又如何?
在太子的直屬領地,除非官府得了失心瘋,才會想辦法搜刮民脂民膏。
生活富足,日子有了盼頭,即便是背井離鄉,也已甘之如飴。
只不過離得近的,每逢清明還會回鄉給先人掃墓,離的遠些,兩三年都未必能回一次,只是交代葉落歸根,等到死的那天要把自己運回家鄉,葬入祖塋,總不至于讓自己成為漂泊在外的孤魂野鬼。
當然,過上個兩三代,他們就會慢慢成為本地人,這里也會成為自己的家鄉,成為難以割舍的根。
這里的作坊不少,比如段家的玻璃大作坊,占地五百畝,勞工足有上千。
最奇特的是香水、香皂、墨水、香膏、口紅,這些新奇產物和玻璃一樣,都是最近兩年冒出來的新奇玩意。
據說都是東宮那邊研制出來的,一時間風靡天下。
沒有香水之前,大家都用香囊,香囊這玩意最大的弊病在于花期。
這個月茉莉花開了,好的,摘些茉莉花葉揣香囊里面,然后別在身上,于是身上就帶著淡淡的茉莉花香。
下個月桂花花開,于是滿身桂花香。
梔子花……
玫瑰花……
為了保持香味,還要勤換花葉……
關鍵有很多女子并不喜歡所有的花香,甚至對某些花香還抗拒乃至過敏。
香水的出現完美解決了這一問題,你喜歡茉莉,那你就買茉莉花香水,喜歡玫瑰,那就玫瑰花香水,你喜歡濃香,多噴些,喜歡淡雅,那少噴些。
從香水出現在市面并流行以后,香囊在富貴圈子里面基本已經銷聲匿跡。
香水如此,別的也一樣。
用兩次香皂,誰還愿意用皂角。
墨水方便,誰耐煩去一點點研墨。
口紅便利,涂抹均勻,誰又想去抿紅紙。
香膏嫩膚,比起最名貴的胭脂都要好的多,自然取而代之。
凡此種種,天下風行。
商賈逐利,什么生意好做就做什么,這是肯定的,而且這些新興產物,不像玻璃那么難以仿制,于是沒過多久,各種各樣的仿制品出現。
但后世那些外國奢侈品為什么動輒就賣到天價?
那些買奢侈品的,明知道三萬塊錢的包包,其中兩萬九千八都是賣牌子,最后還是趨之若鶩?
因為品牌效應。
簡單來說就是,我知道你這東西的成本就值十塊,但是我愿意花一千,別問,問就是買牌子。
愛咋咋地……
于是集墨牌出現……
所有新興產物,全部都是集墨牌,集墨牌很快成為檔次、潮流乃至奢侈的象征。
貴婦圈中,同樣用香水,你用集墨牌,她用雜牌,那么用雜牌的好意思吹牛b嗎?
人都有攀比心,女人更是如此,當品牌和身份地位掛鉤以后,任何的競爭對手,都只能掩面敗退。
于是集墨小鎮的市場開始繁榮,沒辦法,品牌效應在那,你敢貼牌東宮的產品?
那是要錢不要命,就算太子現在沒辦法收拾你,可只要把你記在小本本上面,朱佑極登基之日,那么便是清算之時。
賺錢是為了富貴,是為了子孫后代的榮華,得罪皇家,那還有未來?沒準連子孫都得被誅光殺盡了去。
于是越來越多的商賈來到了集墨小鎮,目的是進貨。
然而貨物太暢銷,不是想進貨就能進的到的。
那便需預約,預約就得等,既然要等就得有住的地方,吃的地方。
于是越來越多的門面房被租了出去,天南地北的商賈匯聚,區區千多個門面而已,很快被租了個空。
這些被租出去的門面,有一小部分是落地的流民所租,小些的每月一兩銀子的租金,大的也就三五兩,這些門面包羅萬象。
什么糧油鋪子、布店、茶店、糧店、客棧、酒樓、當鋪、雜貨等等,基本外面有的,這里大部分都有,qing樓除外,不過估計很快也會出現。
有這些新產物,再加上店鋪租金的收成,全天下的人都知道太子賺銀子賺到飛起。
只不過管你是位高權重還是富甲天下,沒誰敢覬覦東宮產業。
除了戶部……
別管你曾經是多么的高風亮節,多么的清流清貴,再怎么的視錢財如糞土。
可只要進了戶部當官,就必然錙銖必較。
戶部官員最強大的技能就一個,哭窮。
對要錢的其它衙門摳摳搜搜,像擠牙膏一樣,一點一點往外擠。
皇帝要是跟戶部要銀子修個殿,建個花園,那就跟要他們命沒什么兩樣。
歷史上朱厚照要建豹房,開口要五十萬兩,硬是磨嘴皮磨了大半年,最后才給了二十萬兩。
說句不好聽的,戶部跟皇帝要內帑銀子才是常態。
現在東宮賺的盆滿缽滿,戶部能不眼紅?
可惜,戶部可以不要臉,皇帝不能不要臉。
身為皇帝,開口跟兒子要錢?
說實話,成化帝覺得丟不起這人。
于是無數道覬覦集墨小鎮收入的折子,最終被留中不發,漸漸也就沒了聲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