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折服,問史【求追讀】
- 手游大明,從攻略朱元璋開始
- 靈靈吼
- 2450字
- 2024-07-21 19:16:18
第二張紙上,依舊是由阿拉伯數字和符號構成的奇特算式,卻明顯比第一張要復雜。
不過,梁思勤還是根據相關漢字釋義,很快看明白,這道奇特算式是在演算天元術!
他再看第三張白紙,又是一道演算天元術的算式,卻要更加復雜···
梁思勤越看越投入,幾乎忘記了身處奉先殿,并在天子的注視下。
他神情也越來越激動,翻了好幾張白紙后,不知道看到了什么,忍不住發出激動的贊嘆聲。
“妙,實在是妙!”
殿內太監、小宦官見狀都不禁為梁思勤捏了把汗。
梁思勤這種表現,屬于舉止失態,有冒犯君上之嫌。
可朱元璋卻笑呵呵地看著,明顯絲毫不在意梁思勤的失態行為。
梁思勤也在贊嘆之后,一下回過神來,意識到他在奉先殿內。
但他沒有請罪,而是迫不及待地問:“陛下從哪里得來這些算式的?可有全本書籍?”
這般問話,又算是冒犯。
但朱元璋依舊沒生氣,笑著道:“這些算式都是從殘破紙張上所得,至于那些紙張早就沒了——此事先不提,勉之如今認為這阿拉伯數字及相關算法可有可取之處?”
梁思勤雖然很想繼續追問這些算式來源,卻不笨,知道朱元璋所說無論真假,都意味著他一時半會兒,得不到載有這些算式的書籍。
‘或許是那書籍涉及到了某種秘密,不便示之于人吧。’
梁思勤只能這么想。
他隨后道:“正如陛下昨日所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阿拉伯數字配合此類算式,于研究數學確有頗大助益。”
“微臣會督促下面,加緊搜尋阿拉伯數字相關書籍,讓算學局同僚整理、研究相關算法,爭取早日有所得。”
朱元璋見梁思勤明白了他此次召見的目的,不禁欣慰點頭。
“勉之知道此事重要便好,朕也相信你會盡心辦此事。另外,日后朕若再得到這類算式,也會轉交給算學局,助爾等研究數學。”
“此番沒別的事了,你回去吧。”
梁思勤聽了,就要拱手作揖,隨即想到什么,便遲疑著道:“那載有這些算式的紙張?”
“哈哈,”朱元璋笑了聲,“自然是交予算學局了,勉之拿去便是。”
“謝陛下!”梁思勤拱手作揖,“微臣告退。”
···
···
周最通過【動態】文字播報,旁觀了老朱跟梁思勤的一番對話,見梁思勤被老朱抄寫的數學算式折服,終于是放下心來。
梁思勤既然認識到了拉伯數字的妙用,應該會帶領算學局,盡心整理、鉆研拉伯數字相關的書籍了。
再加上有他所傳近現代數學算式的啟發,假以時日,算學局也許真的會給大明數學領域帶來巨大變化,為科學的誕生與發展奠定一個堅實基礎。
在游戲中,阿拉伯數字相關事件前后持續了兩三天。
而在周最這邊,即便算上查資料的時間,也不過一個多小時而已。
周最見此事告一段落,便準備在調整時間流速前,看一看鄧瑤的動態。
結果,在退出朱元璋【動態】前,便見老朱又通過在白紙上寫字的方式,提出了幾個問題。
“兩三年內,朕欲再征北元,對此閣下可有何建議?或者說,后史書可有相關記載?”
“朕自建立大明以來,三任宰相,李善長傲慢君上,汪廣洋怯弱無能、辜負圣望,胡惟庸結黨營私、專權跋扈。”
“故朕欲廢除宰相及中書省,集宰相權柄于帝權,對此事閣下又有何建議?史書之上又是如何記載的?”
看完,周最先是微微意外,隨即又恍然。
他記得歷史上胡惟庸案是在洪武十三年發生的,朱元璋廢除宰相及中書省之事也是在這一年。
而第三次征討北元,則是在洪武十四年發生的。
如果要在洪武十年至洪武十四年選擇幾件重大事件,這兩件事都足以排進前三。
另外,不論是第三次征討北元,還是朱元璋廢除宰相、中書省,都是有預兆的,絕非朱元璋臨時起意。
由此,這游戲中有著真人般智能的朱元璋會向他詢問這兩件事,倒也不稀奇。
周最一邊想著針對這兩件事該發什么內容的引導信息,一邊退出了朱元璋卡牌,點進鄧瑤的人物卡牌中,查看其【動態】。
過去的這兩個游戲日,鄧瑤雖然沒有收到引導信息,卻因周最之前提醒過,不再因此事憂慮、彷徨。
而是專注地臨摹周最之前發送的兩張花本圖,并關注花樓機研造進度。
其父鄧久才見鄧瑤不再郁郁寡歡,變得正常,也放心下來。
花樓機研造進度因此加快。
按照【動態】中鄧瑤與負責此事的木匠魯大有所言,再有幾日,鄧家的第一架花樓機應該就能制造出來了。
見鄧瑤沒什么異常之事,周最就調整了游戲時間流速。
等游戲中到了第二日才調回1:1。
隨后,他為回答朱元璋的問題上網查找相關資料。
···
紫禁城,乾清宮。
朱元璋早起洗漱后,吃了些早點墊了墊肚子,便在乾清宮前的官場上打一套拳法。
這拳法是他當年化緣時跟一個老道士學的,沒什么威力,卻有養生之功。
他這人是牛脾氣,做事格外能堅持,這養生功練習慣后,也是日復一日的堅持,很少間斷。
練完拳后,朱元璋向宦官問明了時間,便準備去上早朝。
這時他聽見了熟悉又怪異的女子聲。
隨即一段新的半透明文字出現在他眼前。
‘今日竟這般早。’
朱元璋嘀咕了聲,才頗為期待地看這條引導信息——他希望能得到昨日所提幾個問題的答案。
“洪武十四年正月,乃兒不花等南侵大明,你命徐達、湯和、傅友德率軍北征。俘虜北元知院李宣,八月底勝利班師。”
看完,朱元璋不禁露出笑容。
心道,果然是勝了。
自洪武五年二次征討北元失敗,這些年他帶領文武群臣做了諸多準備,前后用了八九年時間,不僅兵備糧足,大明軍隊實力也比昔日強大不少。
若如此還不能勝,那才奇了怪了。
不過,歷史上明軍此次北征都能獲得勝利,如今有了火繩槍、千里鏡相助,必能獲得更大的勝利!
便是找到元廷,俘虜元帝也說不定!
北疆若定,他便能騰出更多人員、財力發展海上水師,為開海乃至將來征討日本做準備···
就在朱元璋遐想之際,熟悉的女子聲再次響起,卻是今日的第二條引導信息到了。
“廢宰相、中書省,是你之勝,而非明之勝。后世討論,此事或為朱標早亡原因之一。亦或為今后大明亡國根由之一。”
朱元璋雖對引導信息內容不友好有一定心理準備,可看到這段話,仍不由臉色驟變,甚至忍不住出聲喝道:“胡說!”
附近侍奉的宦官、親軍都嚇了一跳,卻不明所以。
朱元璋也意識到他反應過激了。
但心中憤怒、驚疑仍難以抑制。
他萬難接受,自己廢除宰相、中書省之舉會成為標兒早亡,乃至大明亡國原因之一。
這怎么可能?
他恨不得立刻將那神秘人拉到身前質問,可惜辦不到。
這乾清宮前也不是他跟那神秘人交流的地方。
于是一揮袖,道:“走,去奉先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