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M2:我們到底有多少錢
理解了錢的本質后,我們再來思考一個看似“無厘頭”的問題:全社會到底有多少錢?有讀者會說,那當然是天文數字了,但跟我有什么關系呢?
有關系,而且至關重要。經濟就像一條大河,錢則是這條河中之水。水的多少,直接決定了河流的漲落。我們每個人都如同河中的蜉蝣,我們的生活和財富,都會隨之沉浮。具體來說,全社會的錢的多少和流動情況,是我們進行投資理財時必須密切關注的核心因素。
所以全社會到底有多少錢呢?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需要先了解三個核心統計指標——M0、M1、M2,如圖1-2所示。
M0指的是社會中流通的現金。
M1=M0+企業活期存款。
M2=M1+企業定期存款+居民存款(活期+定期)+非銀行機構存款+非存款機構部門持有的貨幣基金。

圖1-2 M0、M1、M2的構成
是不是看著挺復雜,我們可以簡單理解為:M0就是現金,M1就是現金加活期存款,M2就是現金加活期存款再加定期存款。
打個比方,M1和M2的關系就像新鮮肉和冷凍肉,雖然都是肉,但新鮮肉可以直接吃,而冷凍肉則需要解凍后才能吃。但為什么還會存在冷凍肉?要么是肉多了,要么是自己胃口差了,所以干脆先凍起來。
M1和M2的“活性”是不同的。M1比較靈活,可隨時支取進行交易。M2的定期存款部分靈活性差一些,畢竟支取的時間有限制。
這三個指標都代表了“錢”,但M2范圍最廣,它代表了全社會所有的錢。
回到最開始的問題,全社會到底有多少錢?如圖1-3所示,截至2023年年底,我國的M2余額達到292.27萬億元,創6年來新高。

圖1-3 我國1977—2023年的M2余額
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官網。
這些指標到底有什么用呢?
很有用。我們重點把握“M1增速—M2增速”這個數據,就可以比較好地判斷經濟形勢,進而預判股市的走向。
我們知道,M1是現金+活期存款,M2是M1+定期存款,也就是說M1都是靈活支取的“活錢”,M2則多了一部分定期存款的“死錢”。
因此,當M1增速—M2增速>0時,意味著“活錢”比“死錢”增加得更快,這也意味著大家對經濟的預期在變好。畢竟,大家更愿意投資、消費,才會把更多的活錢放在手里。例如,企業手里同時有幾個項目在運轉,那么它自然就需要更多的運營資金;小明準備買一套房,他自然就會把錢放在活期存款里隨時待命。
相反地,當M1增速-M2增速<0,意味著“活錢”比“死錢”增加得慢,人們對經濟不看好,公司不想上項目,消費者不想消費,自然就把更多的錢放到定期存款里。
知道了經濟形勢,我們接下來就可以研判股市走勢了。
圖1-4是滬深300指數與我國M1同比增速-M2同比增速的走勢對比圖,關于滬深300指數我們會在本書的操作篇進行詳細介紹,簡單理解就是它可以代表中國股市的整體走勢。

圖1-4 滬深300指數與我國M1同比增速-M2同比增速的走勢對比圖
數據來源:Wind。
從圖1-4中可以看出,每當M1同比增速-M2同比增速這根藍線見底時,滬深300指數很快就會上漲,并在7~15個月后達到高點,具體如下。
2006年1月M1同比增速-M2同比增速見底(-8.58%),2007年8月滬深300指數上漲到階段最高點。
2009年1月M1同比增速-M2同比增速見底(-12.11%),2010年1月滬深300指數上漲到階段最高點。
2014年1月M1同比增速-M2同比增速見底(-12%),2015年4月滬深300指數上漲到階段最高點。
2020年1月M1同比增速-M2同比增速見底(-8.4%),2021年1月滬深300指數上漲到階段最高點。
為什么會這樣呢?我們可以這么理解:M1同比增速-M2同比增速見底,說明經濟形勢處于低點,這時,國家就會出手提振經濟,當大家對經濟和發展的信心開始恢復時,股市往往會很快做出反應。
對我們來說有什么指導意義呢?我們可以發現,M1同比增速-M2同比增速見底這個事兒很有規律,首先,它很容易出現在1月,其次,近20年來它的極限是-12%。因此,我們可以通過央行官網密切關注M1同比增速和M2同比增速的走勢,尤其是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