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秒懂金融
- 陳材杰
- 1233字
- 2024-07-05 17:46:19
一、貨幣:錢為什么不是財富
可能有的讀者看到這個標題就會有疑問——如果小明手里有1 000萬貨幣,他能夠立刻買一套不錯的房子,這難道不是財富嗎?別急,思考以下兩個問題你就懂了。
第一個問題,如果小明是津巴布韋人呢?
這1 000萬津巴布韋幣還算得上財富嗎?可能什么也不是,因為津巴布韋發生過非常嚴重的通貨膨脹(即物價瘋狂上漲),曾發行過面額一千億兆的紙幣!那時,人們日常買東西可能得扛著一麻袋的紙幣!1 000萬?在津巴布韋不過是一張紙而已。
提出這個問題,我想表達的是,現代社會中的貨幣,說到底只是一張特殊的紙而已。它的特殊之處在于,它代表了中央政府的承諾,承諾只要持有者拿著政府印制并寫有特定金額的“紙”,就可以買相應金額的商品。因此,我們甚至可以把這張紙理解為國家開出的一張“欠條”。
圖1-1是從中國人民銀行(我國的貨幣發行機構,以下簡稱央行)官網截取的“貨幣當局資產負債表”的一部分。簡單來說,資產負債表是反映一個機構有多少資產、債務的明細表。圖中框起來的項目,如儲備貨幣、不計入儲備貨幣的金融性公司存款、政府存款和自有資金,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錢,卻都屬于負債項目。意思是央行持有這些錢,等于持有“欠條”,沒想到吧!

圖1-1 貨幣當局資產負債表的截圖
資料來源:中國人民銀行官網。
中央政府為什么敢于做出這樣的承諾呢?因為中央政府代表了國家,擁有“國家信用”。而國家信用的背后,有國家的信譽、征稅權和貨幣發行權作擔保。
但如果一個國家的社會經濟出現了嚴重的問題——就像津巴布韋那樣,那么國家信用就會嚴重受損,貨幣就會急劇貶值,這時人們往往會盡快將手里的錢轉換成真正的財富。
第二個問題,如果這1000萬貨幣是小明買房貸的款呢?
這是財富嗎?當然也不是。
今天銀行放款給我們買了房,未來我們都得還回去。有房貸的讀者都清楚,一般30年期的房貸,連本帶息的總金額往往會比房子的總價還多。
提出這個問題,我想表達的是,現代社會的貨幣,有時候不僅不是財富,反而意味著債務。
比如我們去一線城市的大街上,隨機找一個人,他可能就身家幾百萬元,但很可能也同時負債幾百萬元。
個人如此,企業更是這樣。很多企業,其賬戶上的錢看起來是天文數字,但負債也是天文數字。
為什么無論個人還是企業都可以有很多負債呢?因為現代金融體系就是可以讓我們很方便地把未來可能賺的錢挪到今天來花。
這是怎么做到的呢?靠的還是信用。無論你買房、買車,還是使用花唄、借唄,金融機構都會通過各種方式掌握你的信用情況,這就是對個人的信用評估。如果企業需要貸款,銀行則會全面了解和評估企業的財務情況和經營狀況,以確保其“信用良好,風險可控”,這就是對企業的信用評估。
現在我們將上述兩個問題放在一起,就會發現同一個關鍵詞,即“信用”。
國家“印錢”依靠信用,個人和企業借錢也依靠信用。因此,現代社會的錢,本質并非財富,而是信用。
金融,簡單來說就是錢的活動,既然錢的背后是信用,那么金融實際上就是信用的活動。
如果你能清晰地認識到這一點,那么你的認知水平就已經超過了絕大多數普通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