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村莊
- 明末:天崩開局,我在后金殺瘋了
- 柒月的飛魚
- 2021字
- 2024-07-11 06:00:00
而整個村子有二十戶人家,共計八十口村民,平均每戶人家所分配到的田地僅為零點三五日。
后世人可能覺得零點三五日折算下來也有二畝地,而明代遼東畝產糧食折合一點五石左右,兩畝地也有三石,也就是現在的四百八十斤,再挖點野菜打點野味似乎也能勉強活著。
但是要明白,這點糧食可是一家四口的口糧,平均到每人每年只有一百二十斤糧食,每個月十斤!
或者還有人覺得,每天三十三克糧食外加野菜等亂七八糟的也能活下去,那么就大錯特錯。
“計丁授田”令中明確規定,每三男丁耕種官田一日,所謂官田也就是后金政權的主要賦稅來源了。
二十口男丁的村莊總共要耕種近七日的官田,而前文的村莊總共也才分到七日。
對于收稅這一點,應該不會有人覺得建奴的催逼力度會比大明心慈手軟吧?
大明的官吏黑歸黑,起碼還顧忌著逼起民變不好給朝廷交差。
但建奴可就沒有這種顧慮,不交稅就死!
整個村莊的屠殺都只是小兒科,整個城池的屠殺都比比皆是。
所以“計丁授田”的本質,只是為了給八旗提供給養罷了,所惠及的群體也只是八旗人,與漢民無關。
甚至原本的漢民因為田地都被圈占,只能淪為八旗貴族的阿哈。
特別是后金每次對外戰爭之后,都要或多或少的掠取人畜“散給眾軍”“作奴使喚”,攻占遼沈之后“遼之被擄者不知凡幾,皆令夷目押之,使居莊屯,農種為活”。
至于莊屯,也就是秦蒼等人費盡心機逃出來的托克索農莊了。
居住在里面的,全都是阿哈奴隸罷了。
遼東大地經過建奴一波波的屠殺、侵擾,漢人人口本就已經稀少至極,剩下的幾次經歷破家之哀,土地又被圈占,想要活下來只能成為建奴的阿哈。
即便還有少數所謂“民戶”還能耕種著“屬于”自己的田地,也要面臨建奴的剝削和掠奪。
努爾哈赤分配田地的時候,是以“下鄉插隊”的形式,將女真人分散出去的,與漢民村莊混居,以便更好的監視和控制漢人。
然而這樣一來,漢人的日子就更慘了。
因為這些自詡高高在上的建奴,不論貴族還是普通旗人,散落鄉間無惡不作,對待漢人從不客氣。
看見你家媳婦女兒漂亮,甚至是你老娘也長得頗有風韻,便要當不要錢的窯子逛一逛,看見你家今年收獲不錯,便要當不要錢的米鋪“零元購”上幾次。
甚至自己農忙不足人手,也要拿著刀槍逼迫漢人放棄耕種自家田地,先把尊貴的旗人老爺的田地耕種好。
什么?
你說黃臺吉和努爾哈赤都規定過,滿漢要相親相愛一家人,不得滋擾?
等待漢人的只有“噗呲”一刀,送你下去問問天聰汗是不是真的說過。
這就導致秦蒼等人一路上所過之處,全都是一副人間地獄的景象。
聽秦蒼說罷由來,不僅是高維幾人氣的恨不能現在就舉事進攻沈陽,即便是有點老油條的于斌幾人,也是氣的恨不能現在就殺幾個建奴出出氣。
秦蒼看著眾人的表情滿意點頭,不枉費自己口水說干,不但勾起了眾人對建奴的仇恨,同時也讓眾人一定程度的放棄了僥幸心理。
不會再抱有一旦被俘,還能回去當阿哈的想法。
只有坐在秦蒼身后的烏拉娜,抱著秦蒼腰部的手微微使勁,連帶著身體都有些惶恐的顫抖起來。
想到之前的追擊站,烏拉娜不但沒有趁機下黑手,甚至還真心實意的幫助自己。
不管是對方嚇蒙了,還是出于回去也會被當叛徒處決的現實原因,秦蒼都心懷憐憫的拍了拍她的手背意識安慰。
果然,烏拉娜的身子不在顫抖,只是抱著自己腰部的小手居然往下滑落,似乎想要用行動證明,自己對秦蒼是真心實意的。
秦蒼二十三年童子雞(前世),哪里受得了這種誘惑,頓時就扯了旗!
秦蒼趕忙無語的打掉烏拉娜的手,要獻殷勤也不看看情況,光天化日、眾目睽睽,難道還能上演一出馬震不成!
烏拉娜委屈的撇了撇嘴,將臉蛋貼在秦蒼的脖頸上也不再強求。
感受著脖頸間溫熱的呼吸,秦蒼情不自禁的吞了口唾沫,暗道不虧是黑瞎子嶺第一榨汁姬,一舉一動都能勾起男人原始的沖動。
當然,秦蒼不會承認這一切只是因為自己還是只童子雞,對于女色的敏感度太低導致。
要是流連花叢的老色胚,對于這點小場面早就見怪不怪了。
眾人一路曉宿夜行,一天后便抵達了海邊的一處村莊。
遠遠地,秦蒼指揮眾人在一處小樹林子里,觀察著遠處村莊的動靜。
此時正是清晨時分,村莊里飄起了一道道炊煙,看炊煙的數量,人口不少的樣子。
“這么大的村莊,一定有建奴居住!”
一路前行,意識到建奴的真正的兇殘程度之后,于斌似乎也放下了某種偽裝,展露了自己的真面目。
毫不顧忌的給秦蒼出謀劃策,不再將自己隱藏在人群之中。
譬如此時,其他人都隱藏在小樹林里,等待秦蒼的指示。
只有于斌跟著秦蒼來到小樹林的邊緣,觀察前方漁村的情況。
秦蒼點點頭,心中默數著炊煙的數量,說道:“起碼有五十戶人家,而且都是所謂的民戶。就是不知道是漢人村子還是建奴村子了!”
“即便是漢人的村子,這種規模的村子附近,也一定有專供建奴居住的村莊。”
于斌皺了皺眉頭,說道:“如果是漢人的村子,大家都是漢人,應該不會為難我們。”
秦蒼臉色沉重,對于斌的看法不敢茍同。
后金對于漢民的動向十分敏感,而且為了掌控漢民不但通過滿漢混居的方式,同時也會在規模較大的村子里派駐拔什庫(漢語領催,直譯:催促人)。一般是牛錄中負責文書、賦稅等行政事務的基層小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