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9」比武大會
- 穿越三國劉琦,被呂布聽到心聲
- 山人打虎
- 2496字
- 2024-07-05 04:00:00
不過雖然不知道文聘究竟有何要事,但通過多年與之相處,劉表深知他是府上最為靠譜的管家與助手,所以他選擇先相信再質疑,二話不說就帶著劉琦與文聘快步進入府中,徑往后堂。
后堂內,把門窗均嚴嚴實實關好后,文聘這才對兩人認真開言:
“方才收到一封信件,說是緊急事務,切勿泄漏。”
說話的同時,文聘從袖口內拿出一封錦囊包裹的絲帛材質的密信,遞與劉琦。
劉琦感到很詫異:“這信是寄給我的?”
文聘:“是的公子,信使還說,務必讓公子親手拆封查看。”
劉琦在劉表與文聘的注視下,不急不緩地拆開錦囊,攤開帛信,只見信中寫著:
“董卓欺天廢主,人人自危而不忍言,操猶記公子昔日所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目今車騎將軍袁紹,集兵練卒,會盟諸侯,欲掃清王室,未敢輕動。公子若有心,當乘間與之暗通,里應外合,以勤王室。如有驅使,即當奉命。”
“——驍騎校尉·曹操”
因文聘深得劉表信任,故這封信也讓他看了。
三人將此信認真看了一遍后,劉表感到大為不解,立刻一臉嚴肅地向劉琦質問:
“琦兒,不許欺瞞為父,你且如實說來,是何時與那曹操認識的?”
“還有那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此番灼見真是出自你口?”
劉表有些不可置信,往日里劉琦性格內向暗弱,不善于惹事,今番怎么與曹操那小子聯絡上了?
雖說今晨的早會,琦兒表現得有些活躍,但在以往,他確實是一個不愛惹事的孩子呀?
劉表覺得眼前這個劉琦忽然有些陌生了。
而劉琦看了看劉表與文聘,見他們都是一副刨根究底、鄭重其事的樣子,于是也只得認真回答:
“大概是在三個月前吧,我和曹操見過一次面。”
“還有,這句話確實是我說的,我想當時應該是被曹操聽到心里去了。”
與此同時,劉琦思緒漸起,回憶起了第一次遇見曹操的情形。
…………
…………
三個月前,公元189年十月某日,下午,陽光暖暖,微風拂地。
洛陽城內,尚書·蔡邕府上,新建別院的大門口附近。
17歲的劉琦帶著41歲的黃忠與14歲的魏延,三人站在別院大門對面的一處陰影角落,偷偷觀察著過往的行人。
劉琦三人今天都穿著錦袍華服,衣著靚麗,似乎是要參加什么重要活動。
卻見身長八尺有余的南陽大漢黃忠似乎是有些不耐煩了,他率先開口抱怨:
“公子,我們仨這是要待到何時才能出去啊,不是某不耐煩,而是一直待在這里不是個辦法啊。”
劉琦聞言,看了看黃忠,只見他那魁岸的雙肩上頂著一張郁悶的臉,其眉頭一擰,皺成一個“川”字,這種情形怕是比讓他蒙著眼射箭更加難受。
確實,讓一個身強體壯的大漢,在這逼仄的街道角落里的暗處,觀察別院大門口的進入人等,這種本該由斥候(偵察兵)做的工作,叫一名能統領幾百人的都尉來干,屬實有點屈才了。
接著又轉頭看了一眼在一旁東張西望的魏延,劉琦見他倒是沒有任何不耐煩,而是興致盈然地看著熙熙攘攘的各色百姓與官吏。
14歲的魏延涉世未深,對這種豪門世族的聚會活動很是好奇,各種打扮的人等之前也是未曾見過,今天對于魏延來說,屬于是大開眼界了。
看了看兩人后,劉琦這才向他們解釋:
“黃叔莫要焦躁,我只是想確認一下,今天進去這個別院,要不要請柬而已。”
就在昨天,劉琦得到小道消息,說今天在尚書令·蔡邕新建的別院里,將舉行其女蔡琰的招婿會試,其形式尚未完全敲定,據說是斗詩比武。
而父親劉表與府中的大管家文聘,此時正在外面執行公務,一時半會兒回不來,劉琦難以通過他們要到請柬什么的,況且還不確定是否需要請柬,所以只得先帶上剛熟絡不久的黃忠與魏延,不請自來。
而且也暫時沒向他們解釋此行之目的。
黃忠聽言,似乎是明白了什么,立馬問道:
“公子待會兒要去蔡府?這蔡邕乃是董卓親自重點提拔舉薦的官員啊,若是不慎得罪了他的話,只怕咱們為禍不遠矣。”
最近的幾個月里,以前的花花公子劉琦破天荒地突然主動找上黃忠與魏延,說是想要學武健體防身,所以他倆一個當老師一個當陪練,黃忠在與劉琦的深度接觸中,覺得劉琦年少氣盛血氣方剛,很容易因一時之怒而惹上大麻煩,所以一聽到劉琦要去蔡府,馬上就擔心了起來。
而一旁的魏延聞言,則是沒想那么多,他反而是更加興奮了,直接眉開眼笑向劉琦追問道:
“公子公子,咱們待會兒都能進這個別院去逛一逛嗎?我剛才見有許多穿著特別、身形矯健的人進去了,其中有腰配寶劍的,有單手持槍的,還有拿方天畫戟的!這人會不會是人人皆稱之‘天下無雙’的呂布呂奉先呀?我估摸著那些人各各身懷絕技,難不成今天里面有什么比武大會?”
黃忠聽得魏延說些不靠譜的話,立馬反駁道:
“延兒可不要胡說,蔡邕乃是當今知名文士,怎么可能會在自己府上舉行什么比武大會?要比也應該是什么斗詩大會才對吧。”
“再說呂布此時應當正在洛陽北部的縣城與山賊作戰,哪有空閑參與這種無聊的聚會……”
劉琦聽了黃忠的發言,略微思索了一番,還是決定支持魏延的猜測,道:
“黃叔方才看了那幾名頗具特色的武人后,仍然覺得無趣嗎……”
“另外,我大漢武風繁盛,許多士宦均為文武兼修,蔡尚書雖是一時文學大家,但在其府上舉行比武也并非沒有可能,再者方才延弟瞧見那么多人手執各式兵器入內,依我之見,院內極像是有什么比武大會即將舉行!”
比武大會?魏延聽到劉琦再次強調這個詞語,興致更甚——要知道他自從被劉表收養后,一直都是在黃忠帳下作為一名隊率,深受其照顧與栽培,故而實際參與的兇險戰事不是很多,但魏延那好勇斗狠、愛找人比武的癖好卻是從來沒有改變過。
于是乎魏延立馬問道:“公子,若是里面真有比武大會,我們仨能否進去與那群人比上一比?我覺得黃叔完全不輸于他們!我也可以與之一戰!”
劉琦看了看他那稚嫩的臉龐與躍躍欲試的眼神,喟然短嘆一聲,只得好言安慰:
“適才瞥見進入別院之人,均無請柬也能通行無阻,故我以為今日聚會,應是所有與會者都可參加,但延弟你說的那個比武大會,興許不會是汝想象中的那樣。”
魏延感到驚異:“啊?請公子細言,延實實不是很明白。”
劉琦環視兩人后,款款道來:“以我之見,今番‘比武大會’應非是生死械斗,而乃點到即止。”
“蔡邕蔡尚書剛被董卓董相國招辟為尚書令不久,便在新建別院內舉行聚會——我看是董卓想借蔡邕之手,招攬一批士人。再者之前因黨錮之禍,一直在外賦閑的名士多如過江之鯽,對于朝廷的重新征召,他們多半也應是翹首以盼。”
“故今日應當以和為貴,以武會友,促進各方情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