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致遠拿出衣服和鞋的樣式交給徐秀他們。
單衣就是春秋圓領(lǐng)上衣和長褲,內(nèi)衣則是普通平角內(nèi)褲,鞋子是黑布鞋的樣式;至于冬衣,褲子和鞋除了加棉之外并沒有區(qū)別,上衣有所不同,是以對襟紐扣樣式的棉衣,紐扣都是木棍扣,棉帽是以雙耳雷鋒帽為模板。
對徐秀他們來說。
這些之中,除了棉帽不太了解之外,其余的都差不多。
而衣服碼數(shù)和鞋碼,方致遠并沒有詳細去說,只是讓他們將所有人以高矮劃分五類,依類而做。
至于胖瘦……
底層百姓哪里會有胖人!
將這些人的工作一一安排下去之后。
留在他面前的,還有六十三個男人,其年齡橫跨十二三歲到四五十歲。
方致遠環(huán)顧看過所有人,神情逐漸凝重起來。
“糧食有了,衣服有了。”
“那么接下來呢?糧食不會一直有,衣服也不會一直有,什么東西都不可能天上掉下來!”
“我們大家在這里,始終是要自力更生。”
眾人臉色微微變化。
“要自力更生,我們首先要清楚我們當下所面臨的問題:一,糧食,土豆就這么多,即便是我還能運來,又能夠供給多久,我們還是要準備種地,自給自足;”
“第二,天災(zāi),近些年的情況,諸位應(yīng)該清楚,大旱,嚴寒,瘟疫,這些災(zāi)禍讓無數(shù)百姓流離失所,糧食收成還沒有種下去的多。”
“第三,就是周圍的情況,稅賦,地主,官兵,朝廷,這些問題我想大家應(yīng)該比我更清楚!”
“那么我想問,你們打算未來怎么面對這些情況!”
眾人沉默,說不出一句話來。
天災(zāi)人禍,民不聊生。
這些都是切切實實落在他們身上的。
面對這一切……
他們做了什么?
躲在這山溝里面,過著朝不保夕擔驚受怕的日子?
至于明天與未來,他們根本沒有想過,也不敢去想,一旦去想,很有可能他們連今天都撐不下去。
沒等眾人開口。
方致遠又拋出一個問題。
“假如未來的我們真的種植土豆,獲得豐收,不再需要為溫飽而擔憂,可我們不可能只有吃,我們還需要其他的,農(nóng)具,流民,牲畜,棉布,當這一切都有了,為了保護這一切,我們就要訓(xùn)練丁兵,我們的勢力必然會隨之大增。”
“這樣一來,我們勢必要與周圍的縣城衛(wèi)所對上,到那時候,一旦朝廷與山東行省下令,我們極有可能成為大明朝的叛逆亂賊,三大營以及周邊衛(wèi)所奉令出兵。”
“那一天,四面環(huán)敵,我們又該如何自處?”
沉默……
無言的沉默……
天下之事,他們也聽說不少。
正因如此,他們才不敢輕易鬧事。
萬一事情鬧大,等待他們的只有朝廷出兵剿滅。
可……
他們只是想活下去啊!
眾人心情沉重壓抑,低著頭,什么也說不出。
方致遠看著眾人,默不作聲的從旁拿過一個畫筒,里面放著的是他打印出來的明代山東行省地圖以及明代時期的朝鮮半島地圖。
“既然大家現(xiàn)在都是在躲,那我們?yōu)槭裁床恢匦逻x擇一個能夠遠離這些的地方去躲避呢!”
“我們根本走不遠,又能躲到哪里去啊!”一個中年哀嘆道。
方致遠將兩張地圖放在木桌上,抬頭看向他們。
“朝鮮!”
朝鮮?
周成神色一愕。
其他人也都是面露驚詫。
方致遠注視著在座眾人,沉聲說道。
“萬歷二十年,朝鮮被倭寇入侵,求援大明,我大明兩度派遣十余萬大軍前往援助,最終驅(qū)逐倭寇。”
“這十余萬大軍之中,有不少水師吧!”
眾人一時臉色復(fù)雜起來。
“我們這些年紀大的都參加了那次朝鮮大戰(zhàn),那時候我才十五歲。”周成回憶著過去,“那場大戰(zhàn)之后,水師死傷太多,而撫恤卻基本上都被上面貪墨,在那之后,水師軍戶開始四散暗逃,徹底一蹶不振。”
這場戰(zhàn)役,方致遠很清楚。
不止有這場戰(zhàn)役,萬歷三大征在整個明朝都算是有名的大戰(zhàn),三大戰(zhàn)役在為明朝穩(wěn)固地位的同時,也讓明朝開始逐步走向了滅亡。
“這些都已經(jīng)過去了。”
“我們的日子是向前的,要向前看。”
“朝鮮,就是我們接下來要去躲避的地方!”
“二十多年的戰(zhàn)爭對于朝鮮的傷害應(yīng)該還沒有緩過來,我們一旦去到那邊,完全無需提防大明朝廷,而且那邊還有大片空置閑余的土地能夠讓我們耕種。”
“最重要的是……”
方致遠指著桌子上的朝鮮半島地圖,“朝鮮距離我們這里的海邊很近,只有四百里。”
四百里……
這距離看起來不遠。
但實際上,卻是遙不可及的天塹。
那不是陸地,是海!
眾人不知該說些什么。
周成想了想,勸說道:“領(lǐng)袖,我們沒有船過去。”
“你們沒有,我有啊!”方致遠不等眾人驚喜,又接著說道:“不過我的船并不能一次運太多人,最多能坐十一二個人。”
十一二個人……那是小船?
“領(lǐng)袖,大海風浪不定,小船根本無法遠航,四百里的海路,中間發(fā)生什么都是有可能的,萬一傾覆……”周成沒有繼續(xù)往下說,但意思已經(jīng)很明顯了。
“我的船應(yīng)該不太會翻。”
作為海邊城市長大的孩子,方致遠出海都不知道多少次了,快船,漁船都上手開過,兩百多公里的距離根本不在話下。
再者說,周成所考慮的傾覆是以小木船為設(shè)想。
可他弄來的那艘船,不是小木船啊!
“領(lǐng)袖……”周成還欲勸說。
“等船來了,大家看看再說。”
只要他們見到那條快船,方致遠相信,他們一定會同意的。
見此,周成也只好暫時作罷,不過在他的心底卻是暗暗落下念頭:等船到了,一定要勸住領(lǐng)袖,萬不可輕舉妄動。
方致遠繼續(xù)說道。
“現(xiàn)在最大的問題有三個。”
“一是人口,我們這里就一百三十五人,其中還有十多個孩童,這點人對于我們接下來的土地開荒耕種都是限制,所以,我們接下來要準備招人,擴大規(guī)模;”
“二就是運輸問題,我訂購的船雖然速度挺快,但一次運送的人數(shù)實在太少,一旦我們擁有超過五百人,那運送起來就需要大量的時間,就像周成你說的,海上風云變幻莫測,萬一發(fā)生危險,那事情就大了。”
“三,房子問題,如果我們順利抵達朝鮮,那我們要住在哪里?朝鮮的位置比我們這里更靠北,溫度應(yīng)該還會低一些。”
“這三個問題,是我們當下必須要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