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66章
英格蘭:從古代的布立吞人到英格蘭王國的建立 (前55—829)

在不列顛群島的歷史上,英格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在通常的說法中,英格蘭往往指代整個帝國,英格蘭人往往指全體人民。其實,英格蘭只占據著大不列顛島的東南部和中部,威爾士在西部,蘇格蘭在北部。泰晤士河長160英里,流入北海,船只經由泰晤士河航行60英里到達倫敦。塞文河發源于威爾士,長200英里,流入英吉利海峽。

英格蘭的地貌多種多樣,西部地區山地較多,不過沒有一座山峰超過3 500英尺(3),中部是丘陵,東部是廣闊的平原和沼澤。雖然土壤并不肥沃,但除了貧瘠的荒野和平原,整個英格蘭像一座大花園,種植各種農作物。英格蘭的礦藏——錫、銅、鐵、煤等——都很豐富,為帝國的財富和權力作出了巨大貢獻。

不列顛,這個古老的名字據說來自腓尼基人,他們在公元前1000年或公元前800年的時候訪問過這片土地,目的是尋找錫礦。稱這里為“不列顛”,意為“錫的國度”。阿爾比恩是英格蘭的古稱,其拉丁文原意是“白色的土地”,得名于南部海岸高聳的白堊質山崖。“英格蘭”這個稱呼來自盎格魯人,他們于7世紀定居在這里,與撒克遜人融合在一起,所以英格蘭人也被叫作盎格魯-撒克遜人。

據我們所知,不列顛最早的居民基本上屬于凱爾特人。凱爾特人在歐洲中部和西部都有分布。威爾士人和丹麥人的傳說表明他們也是來自日德蘭半島的移民;“Cymry”的名稱則顯示他們應該是辛梅里安人——在更古老的年代,辛梅里安人生活在黑海北部,后來被斯基泰人驅逐,沿著西北方向穿過歐洲,在波羅的海和易北河河口附近建立了新的定居點。他們中的一部分來到了不列顛,后來的撒克遜人和盎格魯人也經由相同的路線來到這里。凱爾特人是從旁邊的高盧過來的,威爾士人的傳說中有兩支移民,一支來自加斯科涅,另一支來自阿莫里凱。

后來比利其人攻擊了大不列顛島的南部和東部海岸,并在那里定居,將凱爾特人驅趕到內陸地區。比利其人是龐大的日耳曼民族的一個分支。因此,不列顛早期的定居者有來自法國的凱爾特人,來自日德蘭半島的威爾士凱爾特人,以及局限于東南部海岸地區的比利其人。

愷撒是第一個提供關于這個島嶼真實細節的作家。或許為了追求軍事聲望,也可能是由于第一次率領羅馬軍隊登陸不列顛感受到的榮耀,愷撒告訴我們,他在高盧的敵人主要是布列塔尼的瓦訥人,以及西高盧其他兇猛的沿海民族,這些人得到了來自不列顛的援助,因此,他感到非常憤怒,決心入侵大不列顛島。作為準備,愷撒召集了在大不列顛島上做生意的商人來到營地,當時只有高盧人了解這個島嶼,愷撒向他們詢問了各種各樣的問題。然而,要么是這些商人謹慎,要么是他們無知,愷撒無法從他們身上了解到多少有用的信息。試圖從商人身上了解大不列顛島的努力失敗后,愷撒派出一個名叫蓋烏斯·沃盧森努斯的軍官前去偵察,但是沃盧森努斯到了大不列顛島卻不敢下船,他害怕一上岸就會被島上的土著包圍。愷撒沒有因為情報匱乏而退縮,他召集了一支艦隊,準備集中兵力發動一場登陸戰役。

愷撒登陸不列顛

愷撒踏上了這片土地,正如他的戰記告訴我們的那樣:“從他們現有的風俗來看,居住在這里的人應該是島上的土著;在海岸地帶,則是為了掠奪或者發動戰爭的比利其人——他們幾乎在任何情況下都保留著自己家鄉的名字,他們在島上四處征戰,隨后定居下來,并開始耕種土地。這里人口眾多,建筑也非常多,風格與高盧人的極為相似。牛群的數量相當大。他們用一定重量的銅或鐵環作為貨幣。錫是在中部地區開采出來的,沿海地區出產數量很少的鐵,他們使用的銅都是進口的。除了山毛櫸和冷杉,這里的每一種樹木都可以在高盧找到。這里的人認為食用野兔、母雞和鵝是非法的行為,他們養殖這些動物只是為了消遣娛樂。這個國家的氣候比高盧溫和,沒有那么寒冷。

……

“在所有的土著中,住在肯特——靠近海岸的地區——的人是目前為止文明程度最高的,風俗習慣和高盧人沒有太大差別。內陸地區的人大多不種谷物,而靠牛奶和肉為生,用獸皮做衣服。然而,所有的不列顛人都會用靛藍顏料把自己染成藍色,這會使他們在戰斗中看起來更可怕;他們都留長發,除了頭部和上唇,身體每個部位的毛發都要剃光。每10個人或12個人都有共同的妻子群,兄弟之間或父子之間共妻;孩子出生,大家都會認為先娶處女為妻的男子是孩子的父親。”

從記載來看,這些城鎮似乎是雜亂的棚屋,通常分散在樹林中,用泥土筑起防御工事。不列顛人被劃分成許多部落或民族,即使與歐洲大陸的高盧人相比,他們也處于野蠻狀態。在大不列顛島上的許多地方,人們甚至都不知道穿衣服。南部的人穿著粗糙的獸皮。他們主要的武器是劍和長矛。戰士們會乘坐馬拉的戰車,戰車上還裝備著長柄鐮刀。從舉止上看,他們是兇狠、殘忍、嗜殺的民族。至少第一批到達這里的羅馬人是這樣描述的。

早期的不列顛人

德魯伊教徒

在高盧、西班牙、愛爾蘭和英格蘭的凱爾特人中,德魯伊教徒似乎一直都扮演著祭司、立法者和法官的角色。他們教導人們崇拜的神,類似于希臘人的宙斯、戰神阿瑞斯和智慧女神雅典娜。這些神明受到人們的尊敬,地位甚至比君主和酋長還要高。他們在小樹林里或者由巨石圍成的廟宇里祭祀。直到今天,人們還能在法國、英國和愛爾蘭找到這樣的遺跡。人們聚集在一起,見證他們的民事判決和宗教儀式。活人獻祭這樣的行為也出現在宗教儀式中。德魯伊教徒是年輕人的導師,他們以詩歌的形式向眾人傳授傳說中神秘的知識。有些德魯伊教徒自稱是吟游詩人。德魯伊教徒不用納稅,也不用打仗。被獻祭的人通常是罪犯,德魯伊教徒認為對被獻祭者的折磨越大,神就會越高興。活人獻祭的一種方法是把被獻祭者放在柳條籃里用火燒死。德魯伊教徒在民事和宗教事務上的法令得到了最崇高的尊重,事實上,這些祭司似乎獲得了與古埃及和印度的祭司一樣的權勢。這樣看,德魯伊教應該起源于東方。

在與當地人發生激烈沖突后,愷撒在多佛附近登陸,繼而占領了這個地方。他沒有征服這里的人民,直到一個世紀后,克勞狄烏斯成為羅馬皇帝后,羅馬人才永久地征服了大不列顛島。征服不列顛人既耗時又費力,還有一些地方從未屈服于羅馬軍隊。羅馬皇帝韋帕薌統治時期,不列顛的羅馬軍隊最高指揮官阿格里科拉在北部邊境抵御住了皮克特人和蘇格蘭人的猛烈進攻,還修建了一座長城,從福斯灣到克萊德灣,攔住了全島最狹窄的部分。120年,羅馬皇帝阿德里安在這一地區修建了更多的城墻,另一位皇帝安東尼在138年繼續擴建了這些城墻。蘇格蘭北部和威爾士山區從未被羅馬人征服過。許多不列顛人從羅馬人的統治下逃到了威爾士,他們世世代代對征服者都懷有刻骨的仇恨。

羅馬人似乎鏟除了大不列顛島上被征服地區的其他政權。當地人古老的宗教消失了,德魯伊教的廟宇變成了廢墟。我們今天仍然可以在英格蘭南部索爾茲伯里平原上看到古老的巨石陣,也就是德魯伊教廟宇的遺跡,樣子非常奇特。這些非凡的遺跡包括兩個圓形和兩個橢圓形的石陣,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圓心。外圓的直徑是108英尺,整個圓陣由38根直立的巨石組成,有18到20英尺高,頂部由橫置的巨石連接。里面的兩排由30英尺高的巨石組成。這種建筑被認為是最古老的德魯伊教廟宇。巨石陣現在處于被毀壞的狀態,其中很多部分被扔掉或者拿走了。上頁插圖表現的是巨石陣的復原外觀。

巨石陣的復原圖

羅馬人在不列顛駐留了大約500年。在這期間,他們傳播羅馬人的法律、習俗、藝術和科學。羅馬軍團維持著他們的權力,而布立吞人(受羅馬人統治的不列顛人)只得被迫臣服。5世紀早期,羅馬帝國的衰落使其不得不放棄不列顛行省,駐留不列顛的羅馬軍團也被撤走。隨后,布立吞人遭到了來自北方的皮克特人和其他蠻族的襲擊。此前羅馬軍團一直將他們阻擋在北部,不讓踏入島嶼南部。南部居民陷入困境,并向在高盧的羅馬將軍埃提烏斯求援。他們的請愿書名為“布立吞人的呻吟”,其中有一段非常富有表現力的文字:“野蠻人把我們趕進大海,而大海又把我們扔回野蠻人的面前。我們只有一個艱難的選擇,要么被刀劍殺死,要么被大海淹死。”然而,羅馬人忙于抵御法蘭克人的進攻,無暇顧及不列顛人的安全,因此不列顛人只能聽任北方蠻族的擺布。由于無法保護自己,不列顛人離開了自己的居所和田地,逃進森林尋找棲身之所,在那里,他們既能躲避饑荒,又能躲避敵人。

薩克森人在英格蘭登陸

最后,在不列顛的一個國王或酋長沃蒂根的提議下,他們決定向薩克森人求援。這是一個日耳曼人的部落,他們與另一個日耳曼人部落盎格魯人一起,從很小的地方開始,逐漸將勢力范圍從萊茵河口擴展到日德蘭半島的海岸,也就是現在的丹麥。此時他們的艦隊在海上劫掠,并入侵沿海城市,大不列顛島也經常被洗劫,不得不向他們納貢。亨吉斯特和霍薩兩兄弟是薩克森人中最有影響力的酋長,他們聲稱自己是日耳曼人守護神沃登的后裔。沃蒂根向他們求援。亨吉斯特和霍薩欣然接受了邀請,率領1 600名同胞于449年登陸不列顛。薩克森人輕松征服了皮克特人和蘇格蘭人,并很快就有了征服全島的計劃。

撒克遜戰士

薩克森人沒有返回,反而邀請大批同胞來到不列顛,接著,一場曠日持久的新戰爭爆發了。撒克遜人(4)和盎格魯人幾乎在每一次交鋒中都戰勝了不列顛人,最終把殘存的不列顛人驅趕到了威爾士和康沃爾的山區。這場斗爭持續了將近一個半世紀,最終,日耳曼人在不列顛南部建立了7個王國。于是七國時代開始了。這些王國是肯特王國、蘇塞克斯王國、威塞克斯王國、東盎格利亞王國、麥西亞王國、埃塞克斯王國和諾森伯蘭王國。盎格魯人是島上人數最多的日耳曼部落,因此,日耳曼人在不列顛的領土就被稱為“盎格魯人之地”,即英格蘭,正如我們前面所說,“英格蘭”這個稱呼來自盎格魯人。

羅馬人統治時期,不列顛人并沒有皈依基督教。在不列顛,最早建立基督教信仰的是肯特王國,這個王國是撒克遜君主國中建國最早、最強大的一個。肯特國王埃塞爾伯特雖然是異教徒,但娶了一位信奉基督教的公主——查理貝爾特的女兒伯莎,查理貝爾特是法蘭克國王克洛維的繼承者之一,埃塞爾伯特向伯莎承諾保障她的宗教信仰自由。伯莎對埃塞爾伯特和他的朝臣們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597年,在埃塞爾伯特統治期間,教皇格里高利派遣傳教士到英國傳教。圣奧古斯丁是這項任務的負責人,他在埃塞爾伯特的宮廷里受到了極大的尊重,并開始向肯特王國的人們宣講福音。圣奧古斯丁嚴格樸素的態度和苛刻苦修對蠻族的心靈產生了強烈影響,使人們很愿意相信為了使他們皈依而制造的虛假神跡。埃塞爾伯特和大多數臣民很快就被接納進了教堂。圣奧古斯丁是第一位坎特伯雷大主教,在得到這一尊貴職位后不久,東撒克遜人的國王塞伯特建造了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英格蘭的第一座石頭教堂建于約克城。

7個王國之間的戰爭從未停止,但是這些爭斗完全不值得注意,獨立王國的歷史只不過是一串模糊的名字。麥西亞王國的國王奧法可能是一個例外,他對擴大教皇在英格蘭的權力投入了極大的熱情,還建造了宏偉的圣奧爾本斯修道院。查理曼曾希望與他建立友誼并達成聯盟。799年,當埃格伯特登上威塞克斯王國的寶座時,麥西亞王國幾乎獲得了7個王國的最高權力。但是埃格伯特瓦解了麥西亞人的勢力,確立了自己在其他國家的影響力,并把整個盎格魯-撒克遜人的領土統一為一個王國。英格蘭歷史上這一重要事件發生在829年,即撒克遜人第一次到達不列顛近4個世紀之后。因此埃格伯特是英格蘭的第一位國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方县| 绥芬河市| 广安市| 汝南县| 神农架林区| 西藏| 阿鲁科尔沁旗| 峨眉山市| 阳东县| 建德市| 台中县| 通山县| 分宜县| 阿合奇县| 双城市| 靖远县| 苍溪县| 隆安县| 慈溪市| 乌苏市| 宿松县| 健康| 博白县| 沙河市| 乳源| 永仁县| 榕江县| 家居| 义马市| 昌江| 六枝特区| 清远市| 荥阳市| 顺昌县| 城市| 荃湾区| 阳原县| 荣昌县| 成都市| 永昌县| 当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