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志愿服務理論與實踐
- 張靜等主編
- 8224字
- 2024-07-10 17:59:56
第二節 奮斗之路:黨領導下的大學生志愿服務
【案例導入】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2017級本科生趙天陽是第23屆研究生支教團隊長,現服務于云南省怒江州蘭坪縣第一中學。她和同伴用自身所學助力社會發展,到基層撒下一顆顆夢想的種子,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剛開始支教的時候,其實有點擔心自己是否能勝任這項工作,也期待能通過自己的努力給當地的學生帶來更多的提高。慢慢地一切都步入正軌,我不僅收獲了教學的滿足感,更為學生們的真摯和純粹所感動。中秋節時,各班的學生都盛情邀請我們參加本班的晚會,讓我們坐到離他們最近的位置,拿來自己的‘私藏’餅、鮮花餅等零食。這是我過得離家最遠的一個中秋節,卻也是最充實滿足的一天。那天晚上,我在朋友圈寫下,與質樸的人一起,做簡單的事,唱快樂的歌,就會變成幸福的人,然后帶著暖意睡去。在蘭坪支教的一年時間并不算長,但收獲良多。在和各行各業的人打交道時,我和同伴結識了非常多質樸熱情的朋友,人與人之間的真情讓支教過程充滿了溫暖與幸福。更重要的是,我看到了與大城市截然不同的、滇西鄉村的真實面貌。世界讀書日前夕,我和同伴去到鄉鎮希望小學開展圖書捐贈活動。村小建在海拔兩千八百多米的山上,地理位置偏、學生人數少。我們贈給孩子們筆記本時他們興奮極了,并且把我們團團圍住要簽名,那時自己仿佛就是孩子們眼中‘璀璨的明星’。他們對外來事物越是感到新奇、欣喜,我就越是覺得自己有責任幫助他們看到外面更廣闊的世界,擁有更多彩的人生……支教的經歷讓我變得更為‘厚重’。現在學習的時候我不僅只考慮自己,也會牽掛著遠方的人們和我們的國家。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讓更多人共同奔向美好的未來。”
(資料來源:中國青年志愿者公眾號《青春里這些別樣燦爛的志愿故事》)
志愿服務是現代社會文明進步的主要標志。進入21世紀后,我國的志愿服務事業快速發展,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志愿服務事業,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志愿服務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充分肯定了志愿服務的重要作用,也指出了志愿服務新的歷史使命,開啟了中國特色志愿服務的新時代。中國特色志愿服務是黨和國家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的重要力量。在政策支持下,我國志愿服務取得了長足發展。按2022年全國人口總數14.12億人來算,志愿者人數占比約為16.29%,這意味每100個中國人里面就有超過16個人注冊成為志愿者。這些數據,充分體現了新時代我國志愿服務事業的發展進步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水平的提升。根據2016年團中央一項針對全國105所高校進行的調研數據:“在調研的105所高校中,2015—2016年在校大學生190余萬人,其中,注冊志愿者接近120萬人,志愿者占比總人數為62%。2015—2016學年累計參加志愿服務的人數為180余萬人,累計志愿服務時長859萬小時(人均7.27小時)。84%的大學生表示參與過志愿服務。”
高校組織開展的大學生志愿服務事業也取得了較大的發展,大學生參與志愿服務的理念深入人心,志愿者和志愿組織數量規模持續增加,品牌項目不斷創新,管理機制運行良好,制度建設不斷規范,社會作用愈加明顯。大學生志愿服務正在不斷被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在新時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歷史實踐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一、大學生志愿服務現狀
(一)蓬勃發展階段
2000年,共青團中央將每年的3月5日確定為“中國青年志愿者服務日”,標志著雷鋒精神和志愿服務進入全面融合,大學生志愿服務迎來了新的發展,更好地適應了黨中央提出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戰略構想。2002年3月,共青團中央、中國青年志愿者協會頒布了《中國青年志愿者注冊管理辦法》(試行),對注冊志愿者的基本條件、權利、義務、管理和培訓、權益保障等方面都作了明確的規定。2002年3月,“中國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務計劃”面向全國公開招募大學生志愿者,派遣優秀中國青年志愿者赴受助國開展中長期志愿服務,涉及所在國志愿服務能力建設、青年參與可持續發展等多個領域。這是中國大學生志愿者首次走出國門,開辟了選派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從事志愿服務的新渠道。2003年4月,為了抗擊非典,全國各級共青團和青年志愿者組織廣泛動員全國大學生開展不同形式的志愿服務,為打贏非典攻堅戰作出了貢獻。2003年6月,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開始實施。20年來,該計劃累計招募派遣46.5萬余名大學生志愿者在2000多個縣(區、旗)基層服務,這已經成為我國大學生志愿服務的一張亮麗的名片。2008年北京奧運會、殘奧會期間,10萬賽會志愿者(大學生志愿者占比為60%~70%)、40萬城市志愿者、100萬社會志愿者(大學生志愿者占比50%以上)和20萬啦啦隊志愿者(基本由大學生志愿者擔任),在各類服務領域累計服務超過2億小時,為服務對象提供了高水平的志愿服務,確保了奧運會賽事和城市的正常運行,形成和積累了諸多有益經驗和實踐成果。這一年被媒體定義為“中國志愿服務元年”。2009年6月,為深入推進學生志愿服務活動,教育部印發《關于深入推進學生志愿服務活動的意見》,把志愿精神作為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中,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中安排適當課時講授相關內容,還將其納入對大學生進行評優、評獎等各綜合評價的指標體系中。隨后舉行的國慶60周年活動、2010年舉辦的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2011年舉辦的西安園博會、深圳舉行的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中,到處都充斥著大學生志愿者的身影。大學生志愿服務逐漸走入世界人民的視線之中,走向了世界的舞臺中央。經過十幾年的迅猛發展,大學生志愿者已成為我國志愿者隊伍的生力軍,是社會志愿服務特別是青年志愿服務的中堅力量。
(二)質量提升階段
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指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基本任務,并且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廣泛開展志愿服務,推動‘學雷鋒’活動、學習宣傳道德模范常態化。”這體現了黨中央對志愿服務的高度重視。2013年12月,中國志愿服務聯合會在北京成立,其積極推進和實現志愿服務制度化、常態化,為促進中國志愿服務事業大繁榮大發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2014年12月,由共青團中央、民政部、中國志愿服務聯合會會同廣東省人民政府、中共廣州市委共同舉辦的志愿服務交流會(以下簡稱“志交會”)暨首屆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在廣州舉行。舉辦“志交會”旨在推動志愿服務項目化運作、社會化動員和制度化發展,提高志愿服務技能,促進志愿文化,弘揚志愿精神。這個交流會既迎合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又打造了一個孵化公益夢想、服務社會發展、引導青年公眾的平臺,促進了公益志愿項目的對接與落地。2014年至今,“志交會”已經走過了8個年頭,已經成為全國性志愿服務競賽、展示、交流的重要平臺,也為志愿服務事業的發展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2014年,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印發《關于推進志愿服務制度化的意見》,指出要建立志愿者星級認定制度、志愿者嘉許制度、志愿服務回饋制度,完善政策和法律保障。隨后,為推動志愿服務活動經常化、制度化,中央文明辦印發了《貫徹落實〈關于推進志愿服務制度化的意見〉的任務分工》,并對志愿服務工作內容進行細分,明確責任單位,確保社會志愿服務的經常化、制度化和專業化,積極推動志愿服務工作的開展。2014年12月,共青團中央印發《關于推動團員成為注冊志愿者的意見》,文件指出“組織團員積極參加志愿服務應該成為團組織的一項經常性工作”“把推動團員成為注冊志愿者作為團的基層組織建設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工作”。2015年3月,教育部印發關于《學生志愿服務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要求學校必須加強對學生志愿服務工作的引導,按照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的路徑,提高學生志愿服務的水平。2016年7月,《關于支持和發展志愿服務組織的意見》頒布實施,要求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為引導,緊緊圍繞“四個全面”和“五位一體”布局,圍繞科學發展理念,積極踐行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求,健全志愿服務的體制機制,強化法律的保障,支持志愿服務工作的有序開展。2016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文化司發布《文化志愿服務管理辦法》,對文化志愿服務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2016年12月,中宣部、中央文明辦等7部門印發了《關于公共文化設施開展學雷鋒志愿服務的實施意見》,該文件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公共文化設施志愿服務組織體系、志愿服務項目體系和志愿服務管理制度體系。以公共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美術館、科技館和革命紀念館為平臺,做好志愿者招募和注冊,加強志愿者培訓和管理,廣泛吸引志愿者參與文化志愿服務,穩步推進公共文化設施志愿服務站點建設。2017年6月,國務院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志愿服務條例》,同年12月開始實施。該條例明確了志愿服務管理框架、志愿者權益保障和志愿服務組織規范等,填補了我國志愿服務領域在國家層面的立法空白。
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加快“推進誠信建設和志愿服務制度化,強化社會責任意識、規則意識、奉獻意識”的新時代要求。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實施《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將志愿服務作為加強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踐行社會主義道德的一項重要途徑,體現了黨中央對志愿服務的重視程度。同年,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將“健全志愿服務體系”作為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制度的重要內容。2020年3月,民政部發布《志愿服務基本術語》,同年4月,共青團中央、中國青年志愿者協會發布《中國青年志愿者標志基本規范》,這些文件的出臺對志愿服務行業標準進一步規范。2020年12月,中共中央印發《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年)》,將志愿服務納入國家法治建設總體框架。2021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提出要“廣泛開展志愿服務關愛行動”。
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志愿服務的重要指示
習近平總書記一直十分關心志愿服務事業,他曾經就志愿服務組織的發展和志愿者隊伍建設等各個方面作出過一系列的重要指示。2013年5月4日,在與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廣大青年要把正確的道德認知、自覺的道德養成、積極的道德實踐緊密結合起來,自覺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帶頭倡導良好社會風氣。要倡導社會文明新風,帶頭學雷鋒,積極參加志愿服務,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熱誠關愛他人,多做扶貧濟困、扶弱助殘的實事好事,以實際行動促進社會進步。”2013年12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給華中農業大學“本禹志愿服務隊”回信時說道:“希望你們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堅持與祖國同行、為人民奉獻,以青春夢想、用實際行動為實現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2014年3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給“郭明義愛心團隊”回信時說道:“雷鋒精神,人人可學;奉獻愛心,處處可為。積小善為大善,善莫大焉。當有人需要幫助時,大家搭把手、出份力,社會將變得更加美好。”“希望你們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向上向善,從‘贈人玫瑰、手有余香’中感受善的力量,以實際行動書寫新時代的雷鋒故事,為實現中國夢有一分熱發一分光。”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給河北保定學院西部支教畢業生群體代表回信時說道:“希望越來越多的青年人以你們為榜樣,到基層和人民中去建功立業,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書寫別樣精彩的人生”。2014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南京青奧會志愿者”的回信中說道:“作為志愿者,無論是在臺前還是幕后,無論是迎來送往還是默默值守,都可以在這場青春盛會中展現自己的風采。”
2019年1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全國第一個社區志愿服務組織——天津市和平區新興街朝陽里社區,走進社區志愿服務展館,同志愿者們親切交談,并為志愿者點贊:“志愿者事業要同‘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同行。志愿服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廣大志愿者奉獻愛心的重要渠道。”2019年7月23日,在致中國志愿服務聯合會第二屆會員代表大會的賀信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希望廣大志愿者、志愿服務組織、志愿服務工作者立足新時代、展現新作為,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繼續以實際行動書寫新時代的雷鋒故事。”2020年2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中國人民在疫情防控中展現的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展現的負責任大國形象,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贊譽。……廣大志愿者等真誠奉獻、不辭辛勞,為疫情防控做出了重大貢獻。”2020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考察時指出:“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各族群眾要一起努力,志愿者要充分發揮作用,謝謝你們的努力和貢獻”。2020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武漢考察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時,點贊了很多平民英雄,其中就有志愿者的作用。“在這場嚴峻斗爭中,……志愿者不懼風雨、堅守一線,廣大群眾眾志成城、踴躍參與,涌現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先進典型和感人事跡。”這些平淡的逆行者用點滴的愛心付出,與疫情斗爭,為抗疫服務,讓無數人在負重前行的道路上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溫暖和家人般的關心。圖1-1為疫情防控中的志愿者。

圖1-1 疫情防控中的志愿者
三、大學生志愿服務的品牌項目
(一)共青團關愛農民工子女志愿服務行動
2010年5月,共青團中央啟動實施“共青團關愛農民工子女志愿服務行動”,志愿活動是共青團履行基本職能、體現社會責任、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工作內容,共青團組織青年志愿者在全國城鄉廣泛開展學業輔導、親情陪伴、感受城市、自護教育、愛心捐助等內容的志愿服務,為農民工子女提供切實有效幫助。該行動啟動實施以來,全團以組織化動員為重點,按照完善結對機制、招募項目專員、推行七彩課堂、建立七彩小屋的“四位一體”工作要求,不斷充實服務內容和工作模式,工作覆蓋面不斷擴大,項目影響力初步呈現。
(二)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
“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簡稱“西部計劃”)是按照黨中央和國務院要求,由共青團中央、財政部、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根據2003年國務院常務會議和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會議精神共同組織實施的重大工作項目,是中央部門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的5個專項之一,是國家重大人才工程。“西部計劃”按照服務內容,分為基礎教育、服務“三農”、醫療衛生、基層青年工作、基層社會管理、服務新疆、服務西藏7個專項。
(三)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務計劃
2002年,“中國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務計劃”(以下簡稱“海外計劃”)由共青團中央發起,商務部、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組織具體實施,中國青年志愿者協會承辦,是國內成建制地持續接力向海外派遣志愿者的先導性、代表性、示范性項目。“海外計劃”通過公開招募、自愿報名、集中選拔、培訓派遣的方式,選派青年志愿者到國外開展為期半年至兩年(一般為一年)的漢語教學、體育教學、醫療衛生、信息技術、農業技術、土木工程、工業技術、經濟管理、綜合培訓、社會發展等多領域的志愿服務工作。
2005年,應國家援外工作之需,部分“海外計劃”項目納入國家援外計劃實施范圍,由共青團中央、商務部共同開展援外青年志愿者工作,提升了“海外計劃”的工作力度和保障力度。海外計劃的實施,探索了民間外交和對外援助工作的新途徑,有利于樹立中國負責任大國的國際形象、促進中外友好與合作,有助于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優秀青年人才,是中國青年工作同國際接軌的一個切入點,已成為黨和國家對外友好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四)中國青年志愿者助殘“陽光行動”
2014年,共青團中央、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共同啟動中國青年志愿者助殘“陽光行動”,以殘疾青少年及其家庭為目標群體,廣泛動員各級團組織、殘聯組織、青年志愿者組織及廣大青年志愿者開展志愿服務工作,志愿助殘“陽光行動”重點圍繞日常照料、就業支持、支教助學、文體活動、愛心捐贈5個方面開展,如圖1-2所示。

圖1-2 “幫殘助殘,我在你身邊”
(五)中國青年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團
1999年,共青團中央、教育部共同啟動實施了中國青年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團工作,采取公開招募的方式,每年在全國部分重點高校中招募一定數量取得保送研究生資格、有奉獻精神、身心健康、能夠勝任支教扶貧工作的應屆本科畢業生,以志愿服務的方式到國家中西部貧困地區中學開展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同時開展力所能及的扶貧志愿服務。服務期滿后,由下一批志愿者接替其工作,形成“志愿+接力”“高校+服務地”的長效工作機制。2011年,研究生支教團被納入西部計劃基礎教育專項實施,相關經費列入西部計劃年度預算。研究生支教團的實施,促進了中西部貧困地區基礎教育事業發展,成為共青團通過扶貧支教志愿服務方式培養經受基層磨煉的高素質優秀青年人才的重要載體。
(六)大型活動志愿服務
青年志愿者已逐漸成為各類大型活動籌辦工作中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按照中央文明委關于志愿服務工作分工意見,團中央是大型賽會志愿服務工作的牽頭實施單位。近年來,按照“舉辦地團組織為主、團中央協調支持、各地團組織參與”的大型活動志愿服務工作機制,各級團組織、青年志愿者組織承擔了大型活動志愿服務的主體工作,先后組織170萬名志愿者服務北京奧運會、200多萬名志愿者服務上海世博會、60多萬名志愿者服務廣州亞運會、95萬志愿者服務國慶60周年盛典、120萬名志愿者服務深圳大運會、32萬名志愿者服務西安世園會。在大型活動中,廣大青年志愿者發揮了積極作用,也向世界展示了當代中國青年的時代風采。
(七)應急救援志愿服務
近年來,青年志愿者在應急救援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發揮了生力軍作用。如在2003年抗擊非典的斗爭中,1200余萬人次的青年志愿者開展了為醫護人員捐贈愛心包、科普宣傳、熱線咨詢、助耕幫困等活動;“5·12”汶川特大地震發生之后,全國共有491.4萬名志愿者在各地參與各種形式的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志愿服務工作,其中35歲以下青年占志愿者總人數的77%。2008年,共青團中央、公安部聯合啟動了消防志愿者行動。青海玉樹地震和甘肅舟曲泥石流發生后,共青團中央協調各級共青團組織共招募了5900名志愿者深入青海玉樹地震災區開展抗震救災工作,3000多名志愿者參加甘肅舟曲特大泥石流救援工作;在烏魯木齊“7·5”打砸搶燒嚴重暴力犯罪事件發生后,當地團組織迅速組建了心理危機干預志愿服務隊伍,開展宣傳、慰問、陪護、募捐、心理危機干預等多種形式的志愿服務。
(八)中國青年志愿者優秀個人獎、組織獎、項目獎
該獎項是全國清理規范評比達標表彰工作聯席會議公布的黨群等系統中央單位評比達標表彰活動保留項目,旨在選樹青年志愿服務優秀典型,展示、推介全團青年志愿者工作重點品牌項目,推進青年志愿服務文化建設,推動青年志愿服務形成社會功能,促進青年志愿者行動深入、持久和創新地開展,引領精神時尚,創新動員方式,激勵青年參與,完善社會志愿服務體系,促進社會文明、和諧、進步。該獎項于1996年開始組織實施,設中國青年志愿者優秀個人獎、組織獎、項目獎三類獎項。
【延伸閱讀】
志愿服務有哪些標志性節日?
·國際志愿者日:1985年12月17日,第四十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從1986年起,每年的12月5日為“國際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志愿人員日”(International Volunteer Day for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簡稱“國際志愿人員日”)。其目的是敦促各國政府通過慶祝活動喚起更多的人以志愿者的身份從事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事業。當前,由共青團中央、中央文明辦等共同主辦的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暨志愿服務交流會,是國際志愿者日期間舉辦的最大的綜合性志愿服務盛事。
·中國青年志愿者服務日:2000年,共青團中央、中國青年志愿者協會下發通知,從2000年開始,把每年3月5日作為“中國青年志愿者服務日”,組織青年集中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活動。自1963年3月5日毛澤東等老一輩黨和國家領導人號召“向雷鋒同志學習”以來,3月5日成為社會各界特別是廣大青年傳統的學雷鋒活動日。在3月5日廣泛開展多種形式和內容的志愿服務活動,已成為近年來許多地區通行的做法。
·國際志愿者年:為向世界人民展示志愿者作出的卓越成就,并在全球范圍內倡導志愿精神和推進志愿服務事業,1997年11月召開的第52屆聯合國大會通過了關于將2001年定為國際志愿者年(IYV2001)的決議。歐盟委員會、歐洲議會、歐洲理事會決定將2011年確定為“歐洲志愿服務、促進積極公民年”,簡稱“歐洲志愿者年”。國際志愿者年的四大目標是:充分認識志愿貢獻、積極支持志愿服務活動、建立志愿網絡體系和倡導弘揚志愿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