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校“同伴互助”教學科研團隊建設理論及實踐探索
- 張乖利 劉后偉
- 1582字
- 2024-07-10 17:15:52
二、高職院校加快發展對教師隊伍建設提出新的要求
隨著我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大眾化進程的推進,職業教育作為一種類型教育,在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方面,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提供了人力資源支撐。目前,我國高職教育發展已經進入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轉型的新階段,如何進一步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等人才培養模式,提高教學質量水平,已成為目前各高職院校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課題。造就一支高素質職業技術教育的師資隊伍,加強專業教學團隊的建設,是辦好高職教育和促進高職院校教學改革和發展的關鍵所在。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職業教育發展,目前我國的職業教育煥發出新活力,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為職業院校教育事業發展指明了方向: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
2017年12月國務院印發的《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指出,用10年左右時間,教育和產業統籌融合、良性互動的發展格局總體形成,需求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健全完善,人才教育供給與產業需求重大結構性矛盾基本解決,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對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的貢獻顯著增強。
2018年9月,全國教育大會確定了未來職業教育的發展目標:大力推進產教融合,健全德技并修、工學結合的育人機制,要源源不斷為各行各業培養億萬高素質的產業生力軍。要出臺靈活有效的優惠政策,推動職業院校與行業企業形成命運共同體。
2019年1月,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簡稱“職教20條”),明確了辦好新時代職業教育的施工圖,職業教育大改革大發展的格局基本形成,進入爬坡過坎、提質培優的歷史關鍵期。
2019年2月,《廣東省職業教育“擴容、提質、強服務”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提出要做大做強高等職業教育,到2021年,新增高等職業教育學位12萬個以上,省屬職業院校集團辦學方案全面實施,省級職業技術教育示范基地(清遠)基本建成。
2019年10月,《國家產教融合建設試點實施方案》指出,深化產教融合,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是推動教育優先發展、人才引領發展、產業創新發展、經濟高質量發展相互貫通、相互協同、相互促進的戰略性舉措。
2020年9月,教育部等九部門印發的《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指出,聚焦重點、疏通堵點、破解難點,將“職教20條”部署的改革任務轉化為舉措和行動,推動中央、地方和學校同向同行,形成因地制宜、比學趕超的工作格局,整體推進職業教育提質培優。
2021年10月,《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指出,助力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旨在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2021年11月,《廣東省教育發展“十四五”規劃》以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教育高質量發展為主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強調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全面提升,加強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培養,推動創新與課程融合,建設創新創業實踐平臺,提升學生敢闖的素質、會創的能力。
2022年,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
隨著職業教育的蓬勃發展,職業院校教師隊伍建設的問題日益凸顯,辦學規模擴大、學生人數增加、師資流動頻繁等問題促使一些職業院校不斷招聘青年教師來充實師資隊伍,但是青年教師的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尚待提高。
與新時代國家職業教育改革的新要求相比,職業教育教師隊伍存在著數量不足、來源單一、校企雙向流動不暢、結構性矛盾突出、管理體制機制不靈活、專業化水平偏低的問題。尤其是同時具備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能力的“雙師型”教師和教學創新團隊短缺,已成為制約職業教育規模化發展的瓶頸。
對于新時代職業教育的新方位、新征程、新使命,教師隊伍建設還不能完全適應,還存在一些問題:職前準備不充分,企業經歷不足;勝任力參差不齊,研究能力、社會服務能力欠佳;學校歸屬感、工作獲得感、工作滿意度不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