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人生順序模式

人生順序模式的關(guān)鍵優(yōu)勢或許就在于它的可預測性,因為它可以簡單明了地將人們劃入以年齡為界定標準的不同群體。既不工作也不尋找工作的人被稱為“消極人口”,他們由位于年齡分布譜系兩端的個體組成:一端是嬰兒和學齡兒童,另一端是老齡退休人員。中上階層出身的女性也會成為消極人口的一部分,因為她們準備嫁人或全身心投入家庭,擔起相夫教子、操持家務的責任,而那些為她們提供幫助的、出身工薪階層的女性別無選擇,只能成為積極人口的一部分。處于勞動年齡的男性是積極人口中最大的群體。在查爾斯·狄更斯所稱的“最好的時代”,大多數(shù)積極勞動者都實現(xiàn)了就業(yè),而在他所稱的“最壞的時代”,很多積極勞動者失去了工作或未實現(xiàn)充分就業(yè)。時至今日,這些與工作相關(guān)的人口分類依然存在,既體現(xiàn)在勞動統(tǒng)計中,也體現(xiàn)在勞動力市場和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要想了解我們的文化在多大程度上是受“人生四站”驅(qū)動的,最好的辦法莫過于花點兒時間逛逛當?shù)氐臅辍R慌排诺臅苌蠑[滿了各種實用指南和自助類圖書,指導你如何度過“人生四站”,就好像從一個階段過渡到另一個階段是一個事關(guān)生存的重大問題。對孩子而言,無非就是自尊,比如《一舉成名的赫爾加》(Helga Makes a Name for Herself)、《世界需要獨一無二的你》(The World Needs Who You Were Made to Be)或涂色書《我自信、勇敢又美麗》(I Am Confident, Brave & Beautiful)。青少年和青年是很多圖書的目標受眾,所以最好還是不要特意提及某一本。但千萬不要擔心,在進入“真正的成年期”后,你可以去讀《成年后如何度過童年時光》(How to Survive Your Childhood Now That You're an Adult),這本書或許應該取個更合適的名字,比如“弗洛伊德的精神錯亂”。再接下來,關(guān)于教你如何忍受數(shù)十年工作的圖書更是不勝枚舉。自1936年戴爾·卡耐基出版《人性的弱點》以來,這便成了一種題材。近期,這類作品有愈演愈烈之勢,話題也更加直白,比如《我是在這里工作的唯一正常的人嗎?——101個妙招攻克辦公室心理病》(Am I the Only Sane One Working Here?: 101 Solutions for Surviving Office Insanity)和《拒絕渾蛋守則》(The No Asshole Rule)。關(guān)于退休階段的書,自然也是不缺,比如《永不褪色:從容應對退休生活》(Not Fade Away: How to Thrive in Retirement)、《退休指南》(Retirement for Beginners)和《富爸爸年輕退休》(Retire Young, Retire Rich)。除此之外,當然還有必讀的《如何度過退休生活》(How to Survive Retirement),就好像在人生這個階段之后,世界上還有另外一個階段等著我們。

人生順序模式深深地植根于我們的文化,而且被載入了法律。大多數(shù)國家的憲法都為未成年兒童、學生、勞工和退休人員規(guī)定了有別于一般公民的權(quán)利和義務。聯(lián)合國設(shè)立了專門的組織機構(gòu)在全球范圍內(nèi)推動相應的事宜:針對兒童的聯(lián)合國兒童基金會、針對教育的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以及針對勞工和退休人員的國際勞工組織。此外,聯(lián)合國還指定了世界兒童日(11月20日)、國際教育日(1月24日)、國際勞動節(jié)(5月1日)和國際老年人日(10月1日)等,以便每年提醒我們關(guān)注不同的人生階段。

由于人生被劃分為不同的階段,專家和學者便向我們解釋每個階段的意義所在。就個人發(fā)展而言,一個較為普遍的心理社會理論是由愛利克·埃里克森(Erik Erikson,1902—1994)在其1950年出版的《童年與社會》(Childhood and Society)中提出的。按照埃里克森的這一理論,人的一生被劃分為8個不同的心理社會發(fā)展階段,而且每個階段都對應一對相互沖突的偏好:嬰兒期(0~2歲,信任對不信任)、童年早期(2~3歲,自主對羞怯和懷疑)、學齡前(3~5歲,主動對內(nèi)疚)、學齡期(6~11歲,勤奮對自卑)、青春期(12~18歲,身份認同對角色混淆)、成年早期(19~40歲,親密對孤獨)、成年中期(40~65歲,繁衍對停滯)、成年晚期(65歲以上,自我整合對絕望)。每個階段都是累積性的,因為解決了某一特定階段的內(nèi)在沖突,也就為下一個階段做好了準備。此外,每個階段還需要掌握一項關(guān)鍵技能,分別是攝取食物、如廁訓練、探索、學習、社交關(guān)系、親密關(guān)系、工作和為人父母,以及人生反省。由于各個階段的順序是預先確定好的,如果一個人不能有效掌握任一階段的任一關(guān)鍵技能,那么就會產(chǎn)生可怕的終生影響。

“人生四站”的具體化在我們的腦海中是如此根深蒂固,以至于我們不僅將其視為理所當然,而且對那些未能及時從一個階段過渡到下一個階段的人大加指責,除非他們患有某些生理或心理疾病,使其無力適應原本適用于每個人的普遍發(fā)展模式。那些未能從嬰兒期過渡到作為成年期前奏的青春期的人被稱為“彼得·潘”。從未長大成人的青少年被界定為叛逆者,不能負擔自己退休生活的人被認為是失敗者、敗家子或不負責任的人。眾多心理學家和理療師由此走上臺前,為那些落后于各個人生發(fā)展階段的人提供建議和治療方案,并以此謀生。

埃里克森20世紀50年代提出心理社會理論,這在時間上并非巧合。到20世紀40年代末,受普及教育、基于工資的就業(yè)和強制性退休的影響,歐洲和美國的大部分人口及東亞和拉丁美洲的部分人口已經(jīng)接受人生順序模式。這一模式的設(shè)計者和確保所有人都遵循該模式的國家官僚厚顏無恥地辯稱,上學、就業(yè)和退休的先后順序?qū)γ癖娛怯欣摹>蛯W校教育而言,無論是過去還是現(xiàn)在,其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有益的,這一點我當然贊同。但同時我們也要看到,20世紀70年代發(fā)起的旨在挑戰(zhàn)國家教育壟斷的“在家教育運動”清楚表明,學校的課堂環(huán)境已經(jīng)變得相當壓抑,而且主要的驅(qū)動力是把兒童培養(yǎng)成順從的工人。在這里,我想談的是基于工資的就業(yè)及退休的普遍化問題,以及從教育到工作的單行道問題,即只能是從教育到工作的順序,這兩者之間是絕無可能來回顛倒的。20世紀80年代自雇人員的增加和21世紀零工經(jīng)濟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為我們的辯論增添了新的緊迫性,而我們所要辯論的正是目前普遍存在的以年齡為基礎(chǔ)的生活組織方式。困擾養(yǎng)老金制度的財政緊縮,為人生順序模式的批評者提供了更多彈藥。接下來,就讓我們逐個階段探討,看看把人生劃分為不同階段并按順序排列所產(chǎn)生的不一致性及負面影響。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安县| 普格县| 朝阳县| 肇州县| 锡林郭勒盟| 隆林| 镇康县| 衡南县| 司法| 嘉鱼县| 嘉荫县| 白沙| 芜湖县| 邳州市| 金昌市| 宾阳县| 卢龙县| 柳州市| 北川| 保德县| 天气| 浏阳市| 吉隆县| 定襄县| 天峨县| 永城市| 阳西县| 阿合奇县| 西乌珠穆沁旗| 湘潭市| 大丰市| 忻州市| 天峻县| 乡宁县| 大宁县| 澄迈县| 随州市| 涡阳县| 武宁县| 微博| 保靖县|